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2015-03-14

学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语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杨立虹 (河北省隆尧县实验中学 055350)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管教育界的专家还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在强调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地接受说教的教学模式中解救出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理念兴趣

作初中语文教师,怎样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呢?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在本文中谈几点体会。

一、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有对教育事业有责任感,要改变“师道尊严”的顽固思想,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着很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幽默和善、把学生当朋友的良师,而那些总是板起脸来讽刺挖苦学生的老师是最让学生抵触的。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教师的严厉是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为了他们的成长教育,但是从内心来说,他们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老师的。所以,要想让学生愿意表现自己,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生大部分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教师的架子,以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他们敢不敢说、愿意不愿意提问、想不想和老师交流,都取决于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新课程改革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没有持久的兴趣,就没有学好语文的动力。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追根求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的思维才能被激发,才能主动地去看、去听、去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带来的成功和乐趣,进而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持久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描述自然景观的优美文章,也有很多感情丰富的感人故事,这些课文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遵循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为学生创设出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会。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谈话、情境引导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为了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个关于春天的美丽景象,当中插入了春天的视频和优美的音乐,学生在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美丽的春天。这样的设计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到春天的美景当中,使学生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这节课内容的时候,我又用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无限的遐想,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品味文章的美妙之处。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在学习课文中优美语句的同时,能够说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独特见解。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熏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读起课文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语言知识的积累更是水到渠成。文章语言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展现自我。

(二)分层次提出要求,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设计课堂问题和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激发出每个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意识和勇于进取的精神。特别是班里的学困生,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么吞吞吐吐,要么低着头根本不敢说话,即便结结巴巴说出几句话,也会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使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教师决不能采取否定责难的态度,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教师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相信他们有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用赏识的目光、亲切的语言直接表扬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从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之后,这些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去尝试和体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这些学生帮助,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学习变成了一件让人快乐并且期待的事情,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就成了必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针对教学重难点来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春》这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一些优美句段。3.仿照课文内容,自己来写一处优美的景色。这三个作业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