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的价值观反思
2015-03-1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陕西杨凌712100
⊙冉 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 陕西 杨凌 712100]
《小时代》的价值观反思
⊙冉 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 陕西 杨凌 712100]
《小时代》作为文化产业链上极为成功的商业作品,讲述了四个少女的青春、梦想、爱情、友情、亲情,用文字构建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认同,也引起了我们对当代青年价值追求的关注与思考。
《小时代》 郭敬明 价值观
奢侈品无疑是《小时代》系列中的一大标签,涉及的时下流行品牌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CHANNEL(香奈儿)、LV(路易·威登)、DIOR(迪奥)、PRADA(普拉达)、HERMES(爱马仕)、GUCC(I古驰)等不胜枚举。
郭敬明作为当今中国最富争议的80后作家,其《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成功更是将他的影响力推到了极致。《小时代》最初在郭敬明主编的文学杂志《最小说》上开始连载,由《小时代1.0折纸时代》《小时代2.0虚铜时代》《小时代3.0刺金时代》三部组成一个系列。《小时代》以四个女性青年为叙述中心,讲述了她们的青春、梦想、爱情、友情、亲情。而这四个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则让当下几乎所有的女性青年都能够在她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平民女林萧温柔、善良、义气;富家女顾里时尚、犀利、霸气;贫贱女南湘美丽、自卑、有才气;豪放女唐宛如笨拙、直爽、无厘头。四个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演绎了当下女性青年的青春进行时。《小时代》凭借郭敬明出色的商业运作搬上大银幕后,一方面以并非大制作的水准赚取了巨额的票房收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电影人、影评家、普通民众对其思想性、价值追求的讨论和争议。有感于郭敬明本身庞大的粉丝群体和他对青年读者的强大影响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小时代》系列的解读对当代青年所呈现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究。
一、奢侈品诱惑下的金钱崇拜
贝恩公司公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12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然达到三千八百亿元人民币,中国人目前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已经占到全球消费总额的四分之一,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奢侈品消费大国”。奢侈品已成为目前国人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在我国古代传统中,君子耻于言利,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期,人们对“钱本位”的诉求明显开始逐步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趋盛行,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加大,富有阶层对物质的占有和使用成为普通阶层羡慕和追求的目标,富有阶层凭借奢侈品拥有构建起来的精神优越感正受到越来越多普通阶层的追捧。在这一大背景下,奢侈品作为富有的符号更是被年轻一代看作是地位和身份认同的象征。而作品中对奢侈品近乎密集的描述,则恰好满足了当今青年对自身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企盼、对富裕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以“80后”“90后”群体为主的粉丝对奢侈品情节的认同,也是《小时代》遭受质疑的重要原因,认为其有“炫富”嫌疑,价值观导向错误,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二、凌驾于爱情之上的物质主义
说到爱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情感,情感是爱情的基础,这是普遍的认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小时代》系列则为我们描述了一种并不纯粹的爱情理念——复杂且不以情感为决定要素。
作品中顾里对顾源说:“你和我都知道,我们都是冷静理智的人,我们会选择彼此,也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应该浪费精力和心血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虚弱的幌子,被风一吹,甚至不用风吹,缓慢走动几步,就是一盘散沙。如果我今天是一个领着补助金的学生,你顾源会爱我?”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观在作品中被彻底颠覆,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变得物质而不再单纯美好。《小时代》对爱情的描述也体现了当代青年有别于父辈的爱情观,爱情不再是与咸菜、窝窝头相伴随的产物,爱情中夹杂着对房子、车子、高额薪资的追逐。爱情的衡量标准正在发生质的转变,物质化的价值取向成为众多青年的选择。作品中对顾里和顾源的爱情有这样一段描写:“它可以在步行一百二十秒距离的弹丸之地内,密集地砸下恒隆Ⅰ、恒隆Ⅱ、金鹰广场、中信泰富、梅龙镇广场以及刚刚封顶的浦西新地标华敏帝豪六座摩天大楼;它也可以大笔一挥,在市中心最寸土寸金的位置,开辟出一个全开放式的十四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那里每天都需要二百八十个绿化员工来维持修剪的巨大草坪和绿化带,免费开放给全上海的市民,无论你脚上踩着的是足以购买任何女人灵魂的水晶镂空的JimmyChoo高跟鞋,还是充满着劳动情怀的绿色解放牌雨靴,你都能够在人民广场的公园中央,找到一张周围停满了鸽子的长椅,坐下来谈个恋爱,或者喝杯酸奶。这就是上海,它这样微妙地维持着所有人的白日梦,它在浩渺辽阔的天空上悬浮着一架巨大的天平,让这座城市维持着一种永不倾斜、永远公平的,不公平。”“在上海,也许顾里和顾源的这种爱情,比较符合这座城市的气质——等价交换,天长地久。”正统的爱情理念在这个时代遭到嘲弄,物质凌驾于情感之上,情感成为了物质的附庸。
《小时代》体现的爱情理念虽然为了情节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但也映射了在社会商品化的条件下,青年情感方面的实用主义诉求。现实层面中,家庭经济条件好的青年更愿意和长相出众的青年谈恋爱;居住在农村的青年更喜欢与居住在城镇的青年谈恋爱;文化层次低的青年更乐意和文化水平高的青年谈恋爱,另外,部分年轻人不仅拿恋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同他人攀比,更有甚者直接拿自己的恋人同他人攀比,以满足虚荣的心理需要。
三、对主流价值取向的有意颠覆
“80后”“90后”的当代青年,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享受到了经济腾飞带来的物质财富、在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支配能力后,在生存欲望、个体意识崛起、青春骚动的合力驱使下,展现出了有别于传统的青春形态。《小时代》对以郭敬明为首的当代青年而言,代表了其与主流价值观相抗争的话语表达上的宣告,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不断出现的颠覆主流价值取向的细节描绘了。而且《小时代》系列作品中展现的背景城市上海,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存在冲突的地域。正如有评论叙述的那样:“上海的价值与成功全在它与欧洲母体/原型之间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异国情调正是这样一个‘禁止和压抑的地点’‘一个冲突的权威’。它最大限度地激起人们的向往之情的同时,实际上又在它自身与当地中国人之间矗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堑。他者与自我的界限在这一下变得泾渭分明。可以说,由异国情调所催生的自我身份的确认蕴含着种种矛盾、冲突与磨砺,绝不如表面看来那么光滑洁净,那么赏心悦目。”
作为文化产业链上极为成功的商业作品,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为我们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一群青年的青春故事,在价值体系上或许因为某些不足和缺陷而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是它引起了我们对当代青年价值追求的关注与思考。
[1] 颜小芳.小时代视阈下的“中国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47-152.
[2] 陈海燕.物质与感情的双重焦虑[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97-103.
[3] 邱艳.边缘诱惑中的话语狂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41-44.
[4] 王虎,王四四.《小时代》的现代性呐喊[J].名作欣赏,2014(12):25-67.
[5]王宏图.都市叙述与欲望抒写[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8-219.
作 者:冉 珑,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