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茶花女》玛格丽特的女性主义爱情观

2015-03-14金羽炜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名作欣赏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大仲马茶花女爱情观

⊙金羽炜[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简析《茶花女》玛格丽特的女性主义爱情观

⊙金羽炜[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19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是世界文坛所公认的一部旷世佳作。书中所塑造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位社会底层的妓女,饱受世人唾弃和欺侮。同时,虽身处污浊泥潭,玛格丽特拥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的人格和真挚的爱情,缔守纯净的灵魂而为爱执着,甚至不惜以死亡来完成对真爱和尊严的救赎。虽如茶花凋零,实乃凤凰涅槃。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与尊敬所描绘的这位女性,其高贵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她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带给读者极其深刻的震撼和反思。本文从女性主义爱情观着手,解读书中所蕴含的追崇平等、诚信、尊严的爱情新视界,探寻当今社会仍应坚持和崇尚的爱情真谛。

《茶花女》 女性主义 爱情

一、作品背景与主题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代表人物大仲马的儿子。1823年,大仲马与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相爱,次年生下小仲马。但因大仲马介怀拉贝身份低微而始终不曾与之结婚,故小仲马亦没有合法身份。小仲马与母亲相依为命数载,直到七岁才被父亲通过法律形式认领,泪别辛劳一生却最终孤凉无依的母亲。小仲马在作品中感叹过母爱就是女人的爱国心,由此流露了他内心深处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此外,因一直被视为私生子,小仲马自幼时便屡受他人嘲弄、饱尝世间残酷不公,此间经历使得他能够切身体味底层阶级所遭受的苦难,进一步激发了他对弱势群体和底层妇女的感情认可。在回到父亲身边之后,小仲马接触到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在大仲马骄奢放荡的生活方式的熏染下,涉世不深的他也一度尝试追逐声色犬马的生活。1844年,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坠入爱河。玛丽出身微寒,为求生却沦落风尘。她与小仲马爱得极其热烈,但为维持生活,她仍需与其他非一般意义的男友保持交往。得知此事的小仲马大光其火,提出分手并前去北非旅游。而在数月之后,重返巴黎的小仲马惊闻玛丽已经离世。在目睹玛丽死后送葬者寥寥、遗物却被拍卖一空的场景,他深觉震痛,便将自己幽闭于昔日和玛丽共度美好时光的乡间,创作出以之为原型的《茶花女》。

基于自己曲折的身世和爱情遭遇,小仲马怀着极大的同情与尊敬描写了《茶花女》的主人公——混迹于巴黎上流圈的名妓玛格丽特。初步感受这个人物的时候,读者可能会立刻联想到“悲惨”一词。诚然,19世纪的欧洲仍在男权文化所统领的社会,身处“第二性”次等地位的女性被认为是“甘受男性支配的,原始而非逻辑的”①。同时,当时的法国处在“七月王朝”末期,掌权的金融贵族阶级腐败奢侈,广大劳动人民却难以维生,资本主义社会的卖淫制度和伪道德观念便使得众多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为摆脱贫困而沦落风尘,饱受蹂躏和唾弃,因而迎接她们的只能是不幸的结局,玛格丽特亦未能幸免。然虽身处污浊泥潭,玛格丽特却如一朵纯白的茶花,盛开的美丽无瑕。她拥有清醒的自我价值意识,渴望独立的人格并勇于向男性话语提出挑战。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她积极地把握,带着真诚的愿景而执着,面对世俗压迫,便不惜以死亡来完成对爱和尊严的救赎。如今,当再次品读《茶花女》,我们更多是被其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和从中所体现的高洁品质而感到由衷震撼。这一曲父权制时代女性泣血的悲颂体现了小仲马潜意识里对父系意识形态的质疑,并投射出他对弱势女性的感情偏向和对女性意识的关注。而从女性主义爱情观着手解读书中所蕴含的追崇平等、诚信、尊严的爱情新视界,亦为我们探寻当今社会女性意识及应崇尚的爱情真谛提供了借鉴。

二、玛格丽特的女性主义爱情观

19世纪的法国,男权占据社会主流,女性话语被父权制价值体系所禁锢,而女人在爱情上更是处于屈从地位,被男性所主宰。小仲马为我们塑造的勇于反抗男性话语和期待理想爱情的茶花女,她的爱情观不是建立在肉欲和物欲上,不受世俗阶级体制的束缚,而是基于彼此人格和精神的平等,表达了男权主义社会形态下弱势群体抑或女性的控诉和呐喊,意图唤醒女性在爱情中争取性别平等的意识,亦是作者对社会文化和性别价值审视于文学构建中的渗透。

三、结语

小仲马在男性文本创作空间内所刻画的19世纪西方社会底层阶级的妓女形象——玛格丽特,其悲剧命运是男权社会文明和自然不可调和的产物,但她不甘命运摆布,力图摆脱男权文化束缚,争取女性自我价值和平等的两性话语权,令人不禁哀其不幸赞其奋争。而茶花女在爱情追求中所展露的高洁品质及其对于“平等、真诚与尊严”爱情信念的缔守坚持更是进一步突破了性别话语的桎梏,拓展了女性意识的探索领域,使读者领悟到,在当今女性追求两性平等的道路上,唯有自尊独立、善良无私,提高自身素养及家庭社会地位去追求两性的理解与和谐,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①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② [法]小仲马:《茶花女》,郑克鲁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③ 冷和平:《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生存悲剧——〈茶花女〉女权解读》,《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作 者:金羽炜,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教育学硕士,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学与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大仲马茶花女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大仲马:才思泉涌
浅谈茶花女悲惨结局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准备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
茶花女吊灯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