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尼尔剧作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2015-03-14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名作欣赏 2015年18期
关键词:奥尼尔创作母亲

⊙卫 岭[苏州大学外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性别世界

奥尼尔剧作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卫 岭[苏州大学外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本文对奥尼尔悲剧创作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剖析,通过深入奥尼尔的传记和创伤记忆,分析奥尼尔女性观的嬗变,探讨他的地母崇拜和对女性形象、母亲形象关注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论证奥尼尔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伟大作家。

奥尼尔 女性形象 女性观 创伤记忆 地母神话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1888—1953)一生创作了五十余部戏剧作品,以他的戏剧实验领导了美国的戏剧革命,对美国的戏剧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由于有杰出贡献,他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四次普利策奖。奥尼尔最伟大的戏剧成就在于把普通人搬上了舞台,刻画了许多饱受痛苦折磨的悲剧人物,深刻反映了时代危机和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他的剧作超越了时空,散发着持久的魅力。长期以来,他不同时期创作的女性形象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该论文将其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做一梳理,分析其女性观嬗变的原因,揭示“厌女症”面具下真实的奥尼尔。

一、奥尼尔剧作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及特点

奥尼尔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创作(1913—1919)倾向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作品大多为以自己航海经历为题材的独幕剧。中期创作(1920—1934)深受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超越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纷呈,向着多元方向发展,创造出一批五彩缤纷的实验悲剧。后期创作(1934—1943)经过长期探索之后回归现实主义,呈现出更为浓重的自传色彩,悲剧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创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感情”①,瑞典科学院颁发给他1936年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如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再到精湛的发展过程,在他早期比较夸张的独幕剧中人物形象大多简单肤浅,女性形象趋向于类型化、符号化,不是“祸水型”就是“弱者型”,或祸水与弱者兼具型,显现出年轻的奥尼尔在女性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

奥尼尔在创作早期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了许多家庭剧,父子冲突,夫妻冲突,婚姻错配。《生计》《早餐前》中的妻子逼得丈夫自杀,《东航卡的夫》和《加勒比人的月光》中的女性、《警报》中唠叨的妻子都是害人精、坏女人。奥尼尔最初的作品《一辈子的妻子》中,女人是给男人世界带来麻烦的“入侵者”。女人还是灾难,如《流产》男主人公球星杰克,由于冲动与一个穷家女孩有了一夜情,女孩怀孕后堕胎并因此丧命,他无法逃避良心的谴责,饮弹自杀。另一种是“弱者型”形象,如《不顾一切》中的鲍德温太太、《网》中患有结核的妓女罗丝。而《救命草》中的女主人公艾琳则是另一种“弱者型”和“牺牲型”女性形象的综合体,患有肺结核,当爱情的希望破灭时,便失去了生的勇气,很快病逝。“祸水型”和“弱者型”女性是剧作家早期笔下占主导地位的女性形象模式。

《天边外》是奥尼尔戏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该剧围绕露丝与罗伯特、安德鲁的爱情展开。露丝身上体现了剧作家早期“祸水型”女性的特点:浅薄无常、脾气暴躁、冷酷无情,有一种“蓄意毁灭他人幸福的本性”②。但她也是爱情的牺牲品,从首次出场的“健壮的金发姑娘,身材优美、苗条”③,容貌娇小、有意志力到八年后“感情能力枯槁”④,她毁了自己,也毁了罗伯特、安德鲁兄弟俩,致使热爱土地、本分老实的安德鲁背井离乡,变成拜金主义的投机商,具有诗人气质的罗伯特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留在农场,身染疾病,抱憾离世。露丝是奥尼尔笔下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的典型女性代表。这三类刻板女性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即她们都不理解生活中的男性,因而导致悲剧。

奥尼尔的早期创作除了受到创伤记忆的影响,还受到尼采、叔本华、斯特林堡等哲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尤其是斯特林堡笔下的“祸水型”女性形象的影响。但是,他把她们放在父权社会的背景下,揭示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困境,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同情。

奥尼尔的创作中期最为多姿多彩,实验剧备出,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如面具、心理独白、文化布景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成为辅助他表现某些抽象概念和反映内心世界的手段。这一阶段的女性形象也超越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刻板形象,有血有肉,鲜活,千姿百态。《大神布朗》中的西比尔、《奇异的插曲》中的尼娜、《悲悼》中的莱维妮亚、《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艾比等,这些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倾注了奥尼尔真挚而炽烈的感情,她们的生命历程阐释了真正的悲剧艺术“不只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而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⑤。

《奇异的插曲》被奥尼尔称之为他的女人戏。剧作描述了尼娜与五个男人的爱恨情仇,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在遭遇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后努力挣扎并从中恢复正常生活的故事。她经历了女儿、未婚妻、妓女、妻子、情人和母亲,最后又回归到“天真的小女孩”的状态,体验了各类不同角色的欢乐与痛苦。有评论认为“尼娜曾一度是作者塑造的最迷人、最不可信的女人”,复杂又成熟,体现了人性的丰富多样性和真实性。她娜倔强、固执,大胆追求爱情,希望“占有”戈登,同时也被戈登“占有”。但是由于父亲的反对造成终生遗憾,戈登在战场上牺牲了。她敌视父亲,离家后在后方医院放纵情欲报复父亲,自己却身心俱残。一系列毁灭性事件后,万念俱灰的尼娜希望成为母亲,想借与萨姆结婚生子奉献自己,但怀孕时被告知丈夫家族有精神病史。她虽留在萨姆身边,却和达雷尔医生有了恋情。尼娜拥有兄长般的萨姆、父亲般的马斯登、情人达雷尔,以及儿子小戈登。但是快乐转瞬即逝,萨姆、雷尔和儿子小戈登都离她而去。最终,她能回归慈父般的马斯登怀抱以求儿时的平静。

尼娜的故事揭示的是一个女人因遭遇生活的重创,无法自我调适,毁了身边的人之悲剧。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尼娜集各种女性于一身。奥尼尔中期的女性人物已超越了西方传统女性刻板形象,体现了女人的多面性,是女性人物塑造的一大突破。

奥尼尔晚期的戏剧是超越性的,正如评论家弗雷德里克·卡品特所说:“在奥尼尔最后的戏剧中,他不再赞扬剧中人浪漫主义的梦想,也不谴责他们自私的实利主义,也不在情感上介入他们的悲剧。相反,在行动上和情感上他超越了他叙述中的一切,以至于他的主人公看起来似乎生活在没有作者帮助和阻碍的悲剧之中。”⑥奥尼尔后期的女性人物往往被刻画成具有多重性格的复杂女性形象,一种女性形象的整合,她们不再是天使与魔女或理性与激情的对立,往往兼具各种特性,汇集多种不同身份于一身,因此更加生动形象,真实可信。

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月照不幸人》中的乔茜等。乔茜有着理想母亲的所有品质,心地善良,善解人意,高大健美,丰胸硕臀,充满母性特点。她能给予吉姆性和母爱的双重满足,使他从负疚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但她也有陷阱与拯救者的双重性。乔茜总是自惭形秽,将自己假扮成放荡的女性来安慰自己心灵的伤痛。她假扮妓女,与其父设计陷阱,用女色利诱吉姆,向其敲诈。后来得知吉姆对母亲的愧疚,用无条件的爱情拯救了吉姆,却沦陷了自己。

乔茜的外在形象与内心形成鲜明的对照,高大健美,胸脯丰满,腰身纤细,臀部丰硕,但是由于外形过于高大,缺乏自信,需要爱情与性爱证明自己,可是并没能从吉姆那里得到爱情。剧作展示了乔茜变幻复杂的多重角色与性格,充分体现了奥尼尔整合人物形象的能力。他客观、辩证地刻画了美国现代社会的女性,整合出了复杂的、社会的、完整的女性形象。⑦这类女性形象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陷入生存困境,虽然也有“魔鬼”的一面,但是她们身上体现了慈悲、善良、宽容、坚韧的品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令人同情与感动。

二、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女性观的嬗变

奥尼尔女性形象中,母亲的影子无处不在。“所有的母亲毫不例外地都是埃拉·奥尼尔的变种——神经过敏、孩子气的妻子和母亲形象。”⑧在奥尼尔的一生中,母亲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深入奥尼尔的传记,我们就能够了解他对母亲的感情和创作心理。

奥尼尔出生于不幸的家庭,父母背景悬殊。父亲吝啬,成为导致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母亲埃拉出身殷实家庭,有着良好的修养,敏感、浪漫、充满幻想,嫁给演员父亲后跟着到处巡回演出,颠沛流离。尤其是两岁的次子夭亡,埃拉深受打击,悔恨终生。生育尤金时难产,吝啬的丈夫请来庸医用吗啡止痛,使她染上毒瘾二十五年。奥尼尔被确诊患了肺结核,父亲把他送到廉价的州立农场治疗,出院时极不信任他的痊愈,也对其产生了严重的伤害。

十九大以来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成为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总体来看,集中在对主要矛盾新论断的内涵、提出过程及转化依据、化解方式、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1][2]。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旧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转化逻辑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转化的时代价值还有待挖掘。本文将着重从“变”与“不变”的视角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探究社会主要矛盾“变”的内在逻辑,探究这一新论断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的重大意义。

母亲对奥尼尔一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在缺乏母爱与温暖的环境下长大,七岁被送进天主教会学校,忍受了与家人的分离与孤单。十三岁那年发现母亲注射吗啡,真相加深了他的内疚感。十四岁又亲眼目睹母亲毒瘾发作并试图跳河自杀。母亲的创伤加剧了他的创伤。深受打击的他抛弃了宗教信仰。同时,爱尔兰血统也使他备受歧视,感到无根无基。

他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这使他在情感天平上倾向于母亲,也使他的创作呈现了一种与人生经历相吻合的创作景观,不断从自己的经历里发掘创作素材,展示自己的生命悲歌。在涉及女性时,他总是不自觉地将母亲形象带进创作中,并形成了由母亲视角关注女性的创作特色,并体现了对母亲与女性的同情与尊重。

然而,奥尼尔的女性观也因创伤记忆和人生的不同时期而发生变化。由于儿时缺乏母爱,导致情感上的疏离。母亲有缺陷的性格加剧了他的忧郁。对母亲的怨恨,以及第一次与凯瑟琳草率而失败的婚姻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由此,使得他在创作早期对女性存在偏见,倾向于认为女性非此即彼,抑或像《天边外》的露丝一样,不仅是悲剧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早期的奥尼尔在汲取来自内心的体验之际,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寻找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方式时,展示了一幅令人不安的人生画面,难免还是个人的记忆表现。创作中期,是奥尼尔人生的特殊时期。他先后丧失了父亲、母亲和兄长,遭受了心理与生理病痛的双重折磨。他与已故亲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说不清,理还乱。他不断用戏剧创作一遍遍摩挲、冲刷、减轻自己的伤痛,并试图实现与亲人的和解。他对母亲的爱与同情转化为对女性的同情与关注,在剧作中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并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充满母性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女性的赞赏,也由此创作出西比尔、尼娜、艾比等许多性格复杂、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在后期里程碑之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奥尼尔带着同情、怜悯,在超越了所有的爱与恨之后,他怀着深厚的感情写下了与家人的生命和解书,并在剧中塑造了玛丽这位母亲形象,在这个角色中“注入了自己母亲受折磨的灵魂”⑨,从而使得他的母亲形象创造达到了完美的顶峰。

三、奥尼尔的地母崇拜与人文关怀

奥尼尔对地母神或曰大母神的描写也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地母神话是人类心理的一个原始意象,虽然“在人类历史中相对的晚期才发现了叫作大母神(Magna Mater)原型女性”⑩。地母神话实质是以原始女性为基础,结合母亲与大地的紧密关联而创造的,具有母权阶段的特征,女性=身体=容器=世界,认为女性支配男性,无意识支配自我和意识。⑪

就奥尼尔的剧作看,常常出现地母形象,如艾比、乔西等,最成功的为《大神布朗》中的西比尔,她健康、结实、性感,代表伟大的宇宙,懂得万物的变更、交替,能容得下死亡,生机勃勃,不惧怕人生。她是救赎者,代表了生命的创造与永恒,既救赎了为艺术而殉道的迪昂,也救赎了实利主义的布朗。张爱玲说:“《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出戏,读了又读,读到第三四遍还使人心酸。”她认为奥尼尔勾画的“地母”西比尔是真正的“女神”,显示了“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⑫。奥尼尔能够在创造生命的意义上认识女性的地位与作用,让西比尔等地母原型进入他的剧作,深刻体现了其创作内涵与境界。谢弗在传记中指出:“奥尼尔临终之际,握住妻子卡洛塔的手说:‘现在你是我的母亲。’”⑬

母爱的缺失导致奥尼尔一生都在寻求母爱,并将他心目中理想女性当作母亲,所以,他笔下的母亲形象“毫不例外地都是埃拉·奥尼尔的变种”⑭。这是他对母亲的某种致敬,也是我们洞悉奥尼尔女性观的重要窗口。

以上通过三个不同创作时期女性形象的梳理,我们看到奥尼尔写出了男权压迫下求生存的各类女性形象,她们昭示了女性生命的斑斓色彩,血肉丰满,熠熠生辉。她们印证了奥尼尔是一位理解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并给予同情与尊重的具有人文情怀的伟大作家。

① “fo r the power,honesty and deep-felt emotions of his dramatic works,which embody an riginal conceptof tragedy”,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 /1936/.

②⑧⑨ 弗吉尼亚·弗洛伊德:《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一种新的评价》,陈良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版,第133页,第496页,第527页。

③④ Eugene O’Neill:Complete Plays 1913-1920[M].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2000,P.631.P.653.

⑤ 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05页。

⑥ Fredric I.Carpenter,Eugene O’Neill[M].Boston:Twayne Publishers Boston Revised Edition P.75.

⑦ 张小平:《整合的女性形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75页。

⑩⑪ 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李以洪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第42页。

⑫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70页。

⑬⑭ Louise Sheaffer:O’Neill:Son And Artist[M].Boston:Little Brown,1973,P.670.

⑮ 特拉维斯·博加德:《奥尼尔集》(下),汪义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67页。

作 者:卫 岭,文学博士,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奥尼尔戏剧的文化叙事”(12YJA752027)的阶段成果,和“江苏省社科基金:奥尼尔戏剧的文化叙事研究”(11WWD013)的结题成果

猜你喜欢

奥尼尔创作母亲
《一墙之隔》创作谈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给母亲的信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打不开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