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棉补细则“难产”,加工企业难转

2015-03-13王虹

中国纤检 2015年3期
关键词:棉农细则籽棉

王虹

2014年度,我国取消实行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开始以新疆为试点地区,在新疆和内地推行不同程度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目前,新疆地区棉花目标价格补贴首批已经到位,但内地补贴细则却迟迟未出,致使棉农惜售,棉花加工企业多停产。

加工企业:多数停工等政策

2014年12月15日,记者来到河北省南宫市元泰棉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王玉安脸色略显疲惫,带领记者参观了他自己经营的两个棉花加工厂。

其中一个工厂2014年根本没有开工,偌大的场地显得空旷无比,只听得见呼呼的北风声,王玉安对记者感叹:“往年这时候,这里棉花堆得跟山一样。”在另一个加工厂里,虽然有几个工人干活,但这两天也打算停工。因为机器一开工,每天需要二三十万斤棉花保证运转,而现在每天只能收购到2~3吨,量太小。

这些天,王玉安一直揪心于一件事。一见到记者,他就询问:“2014年内地9省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案中提到每吨棉花补贴2000元,有没有听说到底是针对皮棉还是籽棉?”

事情的起因是,王玉安之前一直听说是皮棉,而前几天中央经济信息频道记者报道中补贴对象变成了籽棉,同样是2000元,补贴给皮棉或者籽棉的市场差别很大,也直接关系到王玉安下一步是否还能继续收购加工棉花。为此,他派人打电话给中央电视台询问具体情况,电视台答应给予答复,但好几天仍然没有一点消息,这让王玉安心急如焚。

虽然补贴多少并不直接作用于棉花加工企业,但棉花价格的变动牵动着上下游所有涉棉企业的神经。内地棉花如果按籽棉补,那接下来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补贴得多,那一两毛钱的收购价波动也没什么,但2000元/吨的补贴价,每斤也就正好差在这几毛钱。”王玉安说,所以自己格外关注内地补贴细则。

因为内地棉花补贴细则未出,导致棉农惜售,到目前为止,整个河北省只有40%的棉花被收购加工,其余60%还在棉农手里,加工企业也不敢贸然开工,河北省南宫市的十几家棉花加工企业中,只有三四家开工,王玉安目前加工了2000吨,应该是整个南宫市加工棉花最多的企业。

加工数量之所以比较多,王玉安说:“因为2014年我下手比较早,在前期觉得市场能够承受的时候,加工一批,就赶紧看准期货,交割一批,没有囤货。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市场价格浮动的风险,但利润率很低。”

下一步怎么办,王玉安心里也没谱,他说:“只能观望等政策细节,加工企业不赚钱,但也不能赔钱,否则就没法干了。”

“加工企业收购季的资金一般都是银行贷款,要背负高额的利息,市场的不稳定导致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2014年是高风险、低利润,所以附近很多加工企业没有开工。”

加工企业最害怕的就是市场棉花价格的不稳定,不管价格上涨还是下跌,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市场的预估。在王玉安记忆中,国家临时收储的时候,只要注意棉花质量问题,收购就不会有太大风险,只有2010年棉花价格普遍上涨的时候有风险,但国家收储政策对风险有很大的规避作用。

但是,国家棉花补贴政策的转移一定会导致内地棉花资源一年比一年少。尽管2014年棉花丰收,每亩地比上一年多产120斤,但棉花总产量下降了20%。资源减少,市场风险增大,很多棉花加工企业都没有信心再干下去了。

据了解,2014年河北省衡水市已经有三家棉花加工企业转让了加工资格。虽然加工资格转让比较容易,但机器设备却比较难处理。

2008年,南宫市元泰棉业有限公司从200型棉花加工企业改成400型企业,设备投入几百万。每年棉花收购旺季,王玉安都会从当地选四五十个棉农帮忙加工,而2014年只找了七八个人。

“如果停工不干了,光设备就投入那么多钱,也不好转让。”王玉安的眼神透出担忧和无奈。

因为有两个加工厂,王玉安已经着手在其中一个加工厂里开设了加油、农资等拓展业务,虽然是无奈之举,也算是提前谋划出路了,而大多数加工厂只是在关门等待。

安徽省补贴方案首出台,惜售现状未改变

虽然内地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但绝大多数棉花种植者还要靠此生活,所以,内地各省份棉花补贴细则对棉农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14年11月4日,内地棉花补贴政策就已确定,即内地补贴范围为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肃9省,2014年度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

但这一政策的出台,并没有让棉农的惜售心理有所改观,因为到底怎么补,各地细则和实施方案迟迟未出。

河北省一位棉农希望按棉农交售棉花的量进行补贴,并且希望是谁交售,补贴对象就是谁。“原因是,很多棉农都是租地种植,不能按谁有地,给谁补贴;同时,如果按亩补,有的一亩地产700斤棉花,有的一亩地能产500斤棉花,如果都按一样的价格补,势必会影响到棉花产量和质量。”棉农说。

还贷款,购买下一年农资,年关将近,眼下正是棉农紧急用钱的时候,棉农普遍惜售,也是被迫无奈。因为据了解,2014年棉花价格同比下跌25%,籽棉价格同比下跌23%,如果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以及租金成本,棉农根本无钱可赚。

专家表示,各地细则雾里看花,迟迟不出台,会直接影响棉农种植的积极性。安徽省出台的细则,似乎给棉农带来一线生机。

据介绍,为避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挫伤棉花生产者积极性,安徽省作为主要产棉地区之一,结合本省实际,于1月5日出台了棉花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农户、农场、种棉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棉花生产者均为补贴对象。

据了解,至于具体的补贴数额,目前尚不明晰,财政部门将根据《安徽省2014年统计年鉴》中各县(市、区)棉花产量,确定各地补贴资金规模,切块下达补贴资金。各地财政部门依据同级农业、统计等有关部门联合审定本地区实际种植面积和亩均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兑付给棉花种植者。

本以为该细则出台能够给棉农吃一颗定心丸,但目前来看,补贴数额尚不明确,各地补贴面积的核定工作展开也需要假以时日,棉农惜售现状并没有太大改观。

补贴细则:迟迟“难产”所为何?

从2014年11月棉花内地补贴政策出台至今,内地9省中,只有安徽省出台了棉花补贴细则,而且该细则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具体补贴数额不明确。

内地补贴细则如此难敲定,原因到底在哪里?

由于2014年是棉花补贴第一年,主体方案出来较迟,主要以新疆为试点,内地棉花补贴额度直到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各部门才在一个棉花会议上口头传达了每吨2000元的补贴额。

棉花新政第一年,方案出得晚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让各省份挠头的是,按什么标准发放补贴?中储棉花信息主任刘克曼表示:对于个地方政府,按产量补还是按面积补,确实是一个难点。

刘克曼说:“如果按面积补,就会涉及到面积核实的工作量和难度;而如果按产量补,产量的数据统计到底怎么获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另外,刘克曼表示:如果内地各省份补贴细则不一致,也会扰乱棉花流通市场。内地棉花主产省份一共9个,大部分省份都是相邻的,如果一个省份按面积补贴,相邻的省份则按产量补贴。这样就很可能出现:有人先在本省申领完面积补贴资金,再去别的省去按产量重复骗取补贴,这种现象很难从监管上防范。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协调各地,希望内地9省能够达成一个相对一致的细则,这样就能够让有效的补贴资金用到刀刃上。

也许,安徽省细则的出台预示着内地其他省份细则的相继出台,目前,安徽省棉花种植土地丈量工作已经展开。

猜你喜欢

棉农细则籽棉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棉农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征稿细则
籽棉加湿刍议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