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2015-03-13雷国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电网企业资产管理

摘要:电力体制的改革为电网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电网企业成为经济实体且自负盈亏,故需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强化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可由传统设备管理转变为技术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技术经济管理,同时还可对电网设备可靠性予以提升,促使资产使用寿命得以合理延长。文章首先阐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与背景,而后分析电网企业开展资产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电网企业;电力体制;成本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17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366

电网企业通常有庞大的固定资产规模,且在总资产中70%属于固定资产。电网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即为用电客户提供用电服务,满足其用电需求,故而有广阔的资产分布点,只要有人居住就存在电网资源。在这种资产规模大且分布范围广的形势下,要促使资产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与使用背景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由全周期成本管理衍生而来,其本质即在资产管理中对系统工程理论予以合理使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对象为资产,主要宗旨为促使企业实现其总体目标,而后对一体化信息平台予以搭建,对资产生命周期中的诸个环节予以统筹考虑和系统优化,包括规划设计、构建、运行、检修、保养以及报废等,基于有效且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性与可靠性结合的最优化,进而促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电网行业属于我国公共基础事业,与经济命脉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为保证公众能够享受到优质且安全的服务并为企业带来效益,电网企业必须拥有基础资源,即可靠且坚强的电力网架设施。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电网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与资产密集型行业,且具有典型性。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资产是其基本依托,故而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资产管理一直有较高地位,且受到广泛关注。

2 电网资产管理现状

2.1 电网企业缺乏一个科学且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

当前电网企业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时主要将财务账上固定资产作为起始点,没有涉及到固定资产的规划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工程建设阶段等,且还未将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与资产投入产出分析等理念引进,故而企业内部在开展资产管理时比较随意,没有充分遵循规定流程与制度,管理不具有常态化与规范化。此外,资产管理各个部门在其工作中存在协调运行障碍,在业务沟通与对接过程中缺乏顺利性,构建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也没有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由此可见,电网企业当前在资产管理中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运作上都无法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流程予以融通管理。

2.2 固定资产报废或者退役等管理缺乏规范性

当前电网企业普遍存在没有将退出运行资产管理落实到位的现象,单纯依靠表面运行状况判断是否需要对设备予以更换,没有基于持续运行收益比较与持续运行成本比较等角度观察设备是否需要更换,在管理退出资产时没有制定规范且严格的内部流程,且在对资产状况予以鉴定时也不够严格,在处理退出资产时也缺乏明确性,资产退出后也未能及时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予以更新。

2.3 不注重资产价值属性,有较弱的成本效益意识

当前电网企业在开展资产管理时过于注重设备的安全与技术方面,这取决于电网企业的特性,即技术密集型。且对于电网企业管理而言,有着难以撼动地位的管理环节,即安全生产,加之电网企业自身有着自然垄断性,故而管理者有较薄弱的危机感与竞争意识。上述多种因素致使电网企业在开展资产管理时过于注重对设备技术性能、电网安全系数以及供电可靠性的提升,对生产运行投入过多关注,故而没有系统且深入地对电网资产成本与效益予以研究分析。

2.4 资产管理价值信息与技术信息衔接不紧密,无法被有效集成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当前电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多在各个时期分给各个软件商,包括规划、设备、财务、工程以及物流等,相互之间独立性过强,导致某些资产管理信息无法在企业内部共享且具有重复性,此外还存在信息缺失、失真、不规范、不对称以及数据编码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具有滞后性与混乱性,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造成约束。

3 电网企业中应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制定先进且科学的管理策略

电网企业在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时应注重对传统管理理念的突破与革新,即转变以往注重设备管理而忽视价值管理、重视职能管理而忽视流程管理以及注重局部优化而忽视系统优化的局面,对先进且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模式、全过程管理体系以及分类与分层的管理体系予以构建。采用流程管理法,并在评估考核时构建全方位的机制,应用统一且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对业务流程予以固化、对业务信息予以采集、对分析体系以及决策模型予以构建等,促使各项管理措施均落实到位,为电网企业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

帮助。

3.2 构建业务流程,使其协调于各个管理环节

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时需构建业务流程,使其对各个管理环节予以协调优化,促使核心流程能够在资产管理整个流程中得以贯穿。对各个业务流程间的衔接情况予以协调优化,其要尤其注重跨部门协作,并对跨部门业务交接流程职责、控制点以及节点设计工作予以完善,促使流程之间衔接更加紧密,对闭环管理机制予以建立健全。此外,还需实现“三流合一”,即信息流、价值流以及物流。

3.3 构建科学考核体系,以对资产管理绩效予以评估

电网企业要想持续改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首先需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并要保证其可行性、先进性以及全面性,以更好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予以衡量。在构建资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时需将下列关键指标考虑在内:使用效率、运行寿命、可靠性、生命周期成本指标等,使其覆盖于整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而架构评估指标时其出发点应为电网企业策略目标,同时还要挂钩于业务流程,逐层分解战略目标后经由分层设计对评估指标予以构建,使其结构为“金字塔”型。

3.4 开展流程再造,从根源上强化对成本的控制

电网企业开展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一般将前期建设规划作为起始点,同时该环节也对项目投资具有较大影响。此外,电网前期建设规划亦是对大成本予以有效控制的源头,在电网规划中要充分融入全生命周期理念需在规划研究周期中将设备生命周期作为主要内容,而后对生命周期中的初始投资、维护成本、运行成本、报废成本等所有投资成本计算出来。同时还需将环保与土地成本等社会与经济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在确定量化经济指标时要涵盖系统可靠性指标,以满足当前市场化背景下电网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同时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3.5 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予以构建并确保其运行的高效性

电网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有数量较大且类型多样的电网资产,故而要求其信息化系统具备高效运行且数据准确的特点。在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予以试行时信息数量极多,部门之间若要共享信息并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就必须对高效的资产管理系统予以构建。实施信息系统时需遵循互通流程,以保证无缝链接,同时还要规范并固定流程,以对责任予以强化,并实现电网企业内部的分级负责、统一管理、责任落实以及过程控制等,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促使数据准确性得到提升,进而增强企业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一种科学且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可确保电网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还可保证生命周期全过程成本的最小化。当前电网企业在开展资产管理时还存在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成本效益意识较薄弱以及价值信息与技术信息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有效策略,以创新并强化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山.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1,(11).

[2] 陈国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1,(34).

[3] 吴植升.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探讨[J].会计之友,2012,(12).

[4] 邱鸿城.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J].时代金融(下旬),2011,(5).

[5] 杜美华.浅析电网企业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J].管理观察,2010,(13).

作者简介:雷国盛(1985-),男,广东珠海人,广东电网责任有限公司珠海供电局经济师,研究方向:电力营销分析及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全生命周期电网企业资产管理
电网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