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图像表征解决化学问题
2015-03-13朱勇
朱 勇
(江阴市青阳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01)
视觉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图像已逐渐取代文字,成为传达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教育传播领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图像虽然不像文字描述、数值显示那样直接传达某一方面的信息,但它能提供给我们大量多方位、多角度的总体性信息。如果在化学教学中巧用图像表征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为什么要用图像表征解决化学问题
1.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学科的知识是以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为支柱的网状结构, 语言描述、数值显示和图像显示是学习化学时的三种表征形式。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基本是通过语言描述呈现,它可以在不进入具体数值的详细分析下给人们提供一般信息概况。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化学反应的原理、现象和结论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值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详细情况,无论是语言描述还是数值显示,提供的化学信息都比较单一,缺乏全面性和总体性。图像表征则可以一次性提供给我们化学反应或化学现象的大量的、过程性和总体性的信息。例如监测某地区的雨水,分析当地污染情况,通过图像可以一次性提供各时间段降雨强度、雨水的pH值,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等信息,有利于对当地环境污染进行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研究,这是语言描述和数值显示无法一次性就达到的。
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必然要用到上述三种表征形式,从人类认知的层面来看,图像表征具有两个根本特征: 一是可以直接提供跨越诸多抽象层次的信息;二是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对象的大量信息[1]。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 所呈现的知识覆盖面广,而且知识点多、细、琐碎。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运用图像表征,不仅可以对现有单一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将这些多层次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得到的,并能立即反馈应用的知识,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2.图像表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图像表征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原有知识进行同化,而是通过知识间的本质关系和意义,归纳抽象出同一层次的结构性知识,因而将看似无关的知识形成了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学生自动地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图像表征即可以很好地驱动大脑中的知识。
(1)图像表征使信息集中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还可以分为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化合物还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学生单靠文字识记有一定困难,通过图像表征可以把诸多信息集中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便于大脑调动利用。
(2)图像表征使问题清晰化
化学实验中面临许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错综复杂而又环环相扣,迷惑性很大。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望而却步。图像表征可以对现有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学生大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重组、建构,大大简化了学生对模糊信息或不完整信息的破译[2]。让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中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3)图像表征使思维最优化
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大脑中往往会形成多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平行加工。但现有的知识储备使得学生在同时处理多种信息的时候困难重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图像表征作为一个知识网络储存在大脑中,直接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心理捷径”,减轻思维的负担,使思维最优化,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图像表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
1.学生“看图”感知图像表征的便利性
[例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关于容量瓶读数误差分析。
有关读数的误差分析学生很容易出错, 有的学生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什么“俯大仰小”之类的,但发现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换成量筒或者其他仪器又会出错。如果采用画图的方法,则可以处变不惊。
通过图示可以发现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标准刻度线可谓“泾渭分明”,分析误差变得很容易,准确性大大提高。学生通过看图分析误差,便利、准确、快速,也更容易接受,遇到量筒读数的误差分析、滴定管的读数误差分析,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对图像产生了“好感”。
2.教师“画图”实现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例2]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使SO42-沉淀完全,并将BaSO4过滤、洗涤干净。
(1) 如何证明SO42-已沉淀完全?
(2) 如何洗涤沉淀?
(3) 如何判定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仅从抽象的文字描述来解决这道题目,学生常常无处下手,如果利用图像则可以展现“实验情境”,学生可以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Ⅰ.画示意图,再现“真实实验”:
设问①: 如果硫酸钠和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那么得到什么溶液?
设问②:如果硫酸根离子未沉淀完全,那么所得溶液中应该含有哪些离子?
Ⅱ.画沉淀洗涤装置图
设问③:我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洗涤沉淀,沉淀应放在哪里洗涤? 如何操作?
学生普遍没有沉淀洗涤的实验经历,画出洗涤沉淀的装置图,可以让学生了解洗涤沉淀的过程,感受到实验的真实性,为今后解决相似问题提供借鉴。
3.学生自我“画图”促进知识的内化
[例3]现 有300mL H2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 其中H2SO4为1.00mol/L,Na2SO4为0.800 mol/L。若 要 使H2SO4变 为2.00 mol/L,Na2SO4变 为0.500 mol/L,则应在溶液中加入98.0%(密度为1.84 g/cm3)硫酸多少毫升? 再加水稀释至多少毫升?
Ⅰ.画示意图,再现实验过程
Ⅱ.画关系图,找突破口
原本无法突破的一道题目,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变化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硫酸钠, 抓住变化前后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 可以很快求出变化后混合溶液的体积,所加浓硫酸的体积V1也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图,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4.文字描述和图像表征相得益彰
[例4]在学生已经知道氯水的成分后,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趣味实验: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红玫瑰很快变成 “白”玫瑰。学生对此进行了猜测。
猜测一: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红玫瑰褪色
猜测二:氯气与玫瑰上的水分作用,产生的盐酸使红玫瑰褪色
(1)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 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观点。(提供的实验用品有:带露的玫瑰、风干的玫瑰、盐酸、干燥的氯气、氯水、蒸馏水,实验仪器自选。)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一道探究性实验题, 如果单用语言描述,繁琐而且可能表达不清,如果用示意图来回答,则简洁明了。
反之,通过示意图也可以将干燥的氯气、氯水在性质上的差异在大脑中转化为语言描述,通过学生之口讲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字描述和图像表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反思
1.教师教学中重视画图,做好示范引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 把图像表征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供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去模仿学习,不断提高。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画图,让画图成为习惯
学生体会到了图像表征的便利性和重要性, 逐渐产生了画图的需要,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尝试去画图,不断感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图像带来的好处, 从而产生主动画图的需要,让画图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1]刘高岑.科学研究中的图像表征方法及其创新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2,(12):1782
[2]张向葵,华炜.图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2003,(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