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2015-03-13吴世韫延艳娜闫扬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归因成就学业

吴世韫,延艳娜,闫扬扬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吴世韫,延艳娜,闫扬扬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探讨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某高校3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心理弹性的乐观因子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可控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可以解释心理弹性10.2%的变异量。结论:可控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可以解释心理弹性10.2%的变异量。

大学生;归因;心理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群体受到了来自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并因此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证明,不适当的归因方式将导致大学生难以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而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遇到逆境时的复原能力,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对抗压力、克服挫折,保证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状况,并引入归因方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实践方面的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新乡市3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20份,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2.8%。所有被试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其中男性104名,女性193名;一年级学生94名,二年级学生98名,三年级学生105名;城市生源学生79名,农村生源学生218名。

(二)研究工具

1.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由Lercourt、Von Baeyer、Ware、Cox(1979)编制,共48个题目,分为学业成就归因和人际交往归因两个分量表,量表总分为外控性得分减去内控性得分,分数越高,外控性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8~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50~0.70之间。

2.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编制,共25个题目,在心理弹性测量方面使用广泛,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高。中国学者于肖楠和张建新进行了中文版本修订,修订后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1。

(三)施测程序

首先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然后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被试进行不记名回答,随后统一收回问卷。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对被试的心理弹性得分进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由表1可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力量维度、坚韧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对被试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大学生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大学生人际关系可控归因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基于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归因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表2 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分别以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和人际关系可控归因为自变量,以心理弹性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学业成就可控归因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显示,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可以解释心理弹性10.2%的变异量。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归因方式偏向可控型,其心理弹性水平高,归因方式偏向不可控型,其心理弹性水平低。并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努力作为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可控归因,是心理弹性的有效预测因素,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说,当大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尤其是挫折、苦难等,归因于自身的努力时,他们应付逆境的能力就越强。该结论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归因方式的训练、干预或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心理弹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地克服逆境、困难,进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 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对心理弹性的逐步回归分析

由表3可见,多元回归系数为0.319,说明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2为0.102,说明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可以解释心理弹性10.2%的变异量。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不同。蒲少华等人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坚韧、力量、乐观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坚韧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心理弹性乐观维度的年级差异结果与本研究相同,可能的原因是大学生仍处于心理持续发展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可调用的心理资源也不断丰富,因此心理弹性的水平呈现出了年级差异;而本研究中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为不显著,可能与调查研究的取样有关,样本中男女比例接近1∶2,人数的悬殊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二)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大学生人际关系可控归因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这与高长松、明冬艳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大学生学业成就可控归因与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1]ConnorKM,DavidsonJRT.Developmentofanewresiliencescale:The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 (CD-RISC)[J].DepressionandAnxiety,2003(18):76-82

[2]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3]蒲少华,李晓华,卢宁.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78-80.

[4]高长松,明冬艳.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归因方式的关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122-131.

[5]王丽,钟南林.当代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归因训练研究[J].校园心理,2012,10(2):94-95.

[6]王增文.高职大学生应对、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94-695.

G641

A

1673-0046(2015)7-0077-02

猜你喜欢

归因成就学业
艰苦的学业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了不起的成就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失恋“成就”的CEO
35
大学生外宿心理的归因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