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2015-03-13张理论

文教资料 2014年3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张理论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新课改 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为主、课本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思想一直统治、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为主”的本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序而高效的学习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置能动有形的学生于不顾,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被支配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被操纵的工具或被灌注的器皿。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虽屡遭挞伐,但仍旧存在,严重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

汉代儒学认为:“教”是“教学”,“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材”。这是教正统的说法,汉代的儒学家已经认识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都需要以人为本。语文教育该承载更多的德育功能,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生活贴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人说在上课的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成功的导语,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也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用诙谐幽默、机巧睿智的个性化语言做导语,不但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而且能形成进攻型学习状态。事实上,许多聪明的教师就是抓住课前导语这一环节,潜心设计,使得他的课“先声夺人”,一开课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课文学习,自觉地接受文章的感染。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阵地,学生知识的积累、情感的陶冶、方法的习得、能力的培养都要借助课堂完成。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结合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采用这样一些策略教学。

一、没有绝对的真理,互进共赢

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世界和事物不同的看法。客观世界和事物千变万化,每个人的经历、气质、性格、修养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所区别,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而且,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没有绝对的真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看法和观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多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多一点倾听,多一点理解,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达到对学生情感陶冶、能力培养、提高素养的目的,而不是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标准答案就是标尺。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学生和老师携手并进,共同走向理智,而没有绝对真理,供学生机械地接受。只有互进共赢,师生共同进步和影响,而没有唯一答案,让学生俯首帖耳。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新课改下的课堂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走向真理的地方,是思想放飞的地方,而不是机械思想再次传播的地方。

二、尊重多元化,和谐共处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很多价值观念与老师的不同,很多观点与传统的背道而驰,这些都是常事,不必要求学生都一样。时代在变化,某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有时代的痕迹,只要这些和时代的节拍一致,而且没有伤害他人,没有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就不必刻意地强求一致,让课堂真正显现出百家争鸣的气氛,出现百花齐放的场景。语文课堂应当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可能产生思想的冲动,才可能让思维真正飞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给了我们行动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在课堂中表现出来,让各种声音在教室里回荡、融合。

三、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

情境教学给教学带来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认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我想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只有教师动情、引情,学生才能入情、抒情,语文课堂才会饱含情味,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写作年代久远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就更需要教师设法引情入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有关“人文素养”的目标,相对来讲是抽象的。语文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情境教学有独特的魅力。实现教学目标是上课的“意义”所在,但如果单刀直入地讲所谓的“意义”,往往就事倍功半。有“意义”的课往往表现在有“意思”的课之中,而有“意思”的课就是“情境教学”,就是生动有趣的课。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就可以将众多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各自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作用。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教学方法的发明创造又赋予智力开发以新的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造。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应善于学习中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同时注意创新。

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在身体力行地实施,尽最大努力搞好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对理论的理解把握上系统全面些,实践中从客观需求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模式,强化语文教学的务实性和开放性,语文教学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希望和曙光。

参考文献:

[1]屈雅洁.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电子制作,2014,15(21):144.

[2]刘晓婵.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J].才智,2013,33(14):181.

[3]吴祥文.中学语文教学思路的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3.7(3):30.

[4]廖学.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3):69-7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