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用推广问题的研究①

2015-03-13陈龙刘秋良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成果岗位

陈龙 刘秋良

(湖南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湖南郴州 423000)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用推广问题的研究①

陈龙 刘秋良

(湖南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湖南郴州 423000)

中职“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准入标准的构建,一是为了进一步探讨了中职学校职业体能锻炼的教育理念。二是为了完善了“课程对接岗位”各职业类型锻炼的内容。三是为了创新了“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锻炼评价方法。为此,该文就中职“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用与推广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行机制与路线进行了的设计。针对项目推广所遇难题,提出了从实际出发,以“点带面”多点多样辐射传播和充分发挥行业学会职能作用实施推广的总策略。

中职 职业体能 准入标准 运用与推广

经过两年的努力,中职“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准入标准的研究已进入验收阶段。中职学生职业体能准入标准的构建,一是进一步探讨了中职学校职业体能锻炼的教育理念。二是完善了“课程对接岗位”各职业类型锻炼的内容。三是创新了“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锻炼评价方法。通过实践,中职学生职业体能准入标准不仅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现实体能状况与未来职业岗位所需体能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激发学生职业体能锻炼身体的热情,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同时,全新的职业岗位体能缎炼的教育理念,还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彰显朝气与活力。因此,在中职学校如何推广与运用“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让更多的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无疑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1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推广运用需商榷的问题

1.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相融性问题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客观准确反映出各阶段男、女学生体育锻炼应达到的标准程度而具有权威性,对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量化起到了统一标准化的作用。就教育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对中职教育而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力足于教育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显然,“健康第一”的培养目标并非中职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促使了劳动者的职业体能素质由粗放型向行业细化型方向转变。“健康体质”它直接反映的是常态下学生的体质现状,并不包含常态下行业工种对人体体能素质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健康强壮并不能等于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某一行业的工作。在职业体能准入标准修订过程中,我们运用身体疲劳原理对学生进行了承载劳动项目和强度的实践。实践证明,一是健康状况不等于具备胜任任何职业类型的工作。二是个人身体疲劳的出现与个人生产效率下降高度相关。显然,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判断学生职业体能现状是不够全面准确的。因此,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养目标应随社会、经济、企业文化的需要而拓展,而拓展部分的培养目标自然要有拓展部分的评价办法、项目、内容和量化标准,以此判明学生实现体能状况与未来工作岗位对体能要求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两者的无缝对接不仅是健康教育内涵的延续。更是社会、经济、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 。

图1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作机制及流程

1.2 区域性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用常态化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众所周知,由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是从业者从事某工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的标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职业体能标准尚缺,学生现实体能与未来职业体能要求无从比对,学生就业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引发身体力不行而转岗现象不乏其人。如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区域性行业协会为平台,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区域性行业学会学生职业体能监测体系,以此激发学生职业体能锻炼身体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帮助,为学校提供学生体质趋向分析,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身体能状况扬长避短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提高职业准备效率。以利于学校、学生、企

业、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企业与社会认同性问题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企业与社会认同性的实质是企业文化元素与企业员工努力程度共同构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高度和谐。就企业文化元素而言,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度认同本企业文化的和谐劳动者。而对企业员工而言,员工的辛勤付出所创造的价值与所得待遇是否被企业认同。当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与企业员工认识观念不能和谐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己越来越被企业家与学校认为是制约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体能问题已广泛备受关注。在日本,政府倡导全体国民为本民族的体格增长每日喝一杯牛奶的运动,日电公司为使员工保持工作所需体能素质,要求所属员工在每日工作结束前锻炼1h,并明确规定体能素质将被纳入员工终生福利待遇。在国内如富士康集团招聘员工时首先进行俯卧撑体能的测试,但遗憾的是企业员工体能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专门福利奖励。假如企业员工体能素质与生产效率结合也许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以此实现、企业、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

2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推广运用路径的设计问题

2.1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运行机制与路线的设计

众所周知,任何科研成果的转换成效得失取决于成果推广运行机制的设计都包含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成果转化导向机制。成果推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会对验收成果运用政策性的制度和规定促使其管辖单位认同并使用科研成果的方式。二是成果推广的激励机制。是指课题成果推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会为扩大成果转化效率而专门制定的激励成果使用单位或个人的奖励政策方式。三是成果推广合作机制。任何科研成果的转换都需要成果拥有方的传播效应和使用方对成果效益的认同。双方合作增益是成果产生最大效率的根本动力。四是成果反馈调控机制。对成果转换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问题掌控能力。事实上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直处于各学校依据教学计划将课程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实施计划教学与日常管理。而行业协会所实施的教学监督从哪个时期就开始退出了中职教育舞台。事实上行业协会的消退不仅促长了课程教学自主化的进程。在客观上还造成了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因此,恢复行业学会管理职能或者加强学校的日常教学监督对推广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的运作方显重要。其运作机制、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2.2 中职职业体能准入标准推广路径与策略的设计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因涉及推广的内容、范围、规模,协调、组织、检查、督促等因素使得推广运用变得比较繁杂。因此,从实际出发,切忌“一刀切”。以“点带面”辐射传播是课题推广的总策略。其推广路径如下。

(1)行业协会推广。行业协会或学会推广是指在中职教育协会或学会的领导下实施推广运用工作。利用成果报告会、专业研修班、现场成果推广培训、学会年会等形式,这种借助行业协会或学会实施行政性推广不仅是一种专业性的链接传播。还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实施重点推广或思想传播。

(2)学校间交流推广。学校间交流推广是指中职学校间的学术研讨、公开课等活动推广运用。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推广对学校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不仅对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共识。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运用现代传媒平台推广。学校网站是宣传学校,传播办学理念的窗口。借助学校局域网,传递科研成果信息,公布科研成果,以此实现成果资源公享。

(4)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推广。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不仅需要突显教书育人的范例。更要彰显教学实力和成果。我校是全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示范校建设期内,将会依据教学需要和研究成果打造一流的功能齐全的教学场馆,可满足各类型职业体能锻炼的需要。在区域性范围内形成中职“课程对接岗位”职业体能锻炼基地。以实力和成果在区域性范围内成为专业性引领起到示范性学校的作用。

(5)实习基地队推广。实习基地对实习生而言,学校是他们走上崇高讲台的地方。面对充满激情的职业,一方面他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满腔热忱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按学校的教育要求,学习并传授“以就业为导向,以健康第一为核心,以职业体能锻炼为目标”的职业体能教育理念。这些实习老师实习结束奔赴祖国各地,他们对成果的辐射传播能量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 结语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与转化工作,不仅是彰显教育科研成果效益社会化及教育科研成果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并对广大师生进行教育科研知识的普及过程。更是一个惠及教育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与转化工作能否顺利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一是需要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教育成果的监督领导工作。二是学校要努力创造有利于教育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的环境和机制。三是课题组团队合作勤奋努力向社会展示宣传科研成果。四是全社会、企业、学校、学生都应该尊重知识,形成良好的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科研成果效率。

[1]刘秋良.中职学校基于“课程对接岗位”体能锻炼内容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32-133.

[2]刘秋良.中职基于“职业类型”体能评价测试项目的遴选研究[J].考试周刊,2012(13):4-5.

[3]刘秋良,周祝英,彭坤.中职“学生对接岗位”职业体能评价标准的研究[J].教育学文摘,2015,3(157):122-123.

[4]刘秋良,周祝英.中职“学生对接岗位”职业体能评价标准的实验与修订[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54-255.

[5]周祝英,陈龙.中职“学生对接岗位”职业体能准入标准结构的研究[J].教育学文摘,2015,5(159):171-172.

G8

:A

:2095-2813(2015)09(a)-012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23

湖南省职业院校重点资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JA2013053。

陈龙(1971—),男,湖南桂阳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职业体能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成果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