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世锦:没有任何理由说中国经济不行了

2015-03-12

商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增长速度拐点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自然而然从天上掉下来的。适应放缓了的增长速度,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

2014年12月9日-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就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否有通缩风险、中高速增长的探底过程有多长时间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日前接受了媒体采访。

刘世锦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不意味着少作为甚至不作为,调结构、转方式需要付出更大气力,有更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自然而然从天上掉下来的。适应放缓了的增长速度,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

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

二战以后几十个国家进入了工业化进程,但多数没有成功,落入了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13个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进入了高收入社会行列。这13个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也经历了二三十年高速增长,当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一种购买力平价指标)时,无一例外地出现增长速度的回落,回落幅度一般是一半左右,有的更大。

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在2013年至2015年到来。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增长阶段转换期,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在4年前,对这一观点,多数人是不同意的。不少人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速度怎么可能下来呢?

但从实际情况看,最近两三年,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增长阶段转换期。到2014年底,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11000国际元,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前两年已经达到了,所以会看到东南沿海的经济回落率先发生。这正是现在所讲的“新常态”的一个表现。

中国经济结构在发生积极变化

增速放缓仅仅是一个表象,更有意义的是,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具有长远意义的结构性变化。

过去常讲的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工业为主、投资为主、更多地依靠外需等,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在2013年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消费比重2012年已经超过投资,2013年有所反复,2014年又超过了投资。出口在过去经常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最近两年增速已经在下降,估计以后会保持在5%-10%的水平。2014年上半年出口甚至是负增长。原因主要不是国际需求的变化,主要是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汇率水平上升,导致出口竞争力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

另外,在经济转型期,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最近一两年,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积极变化。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提高。虽然还存在结构性就业问题,但总体上,就业压力和2008年相比小多了,很多地方还有“招工难”的问题。

企业盈利水平趋于稳定。这是我们最担心的一点,因为中国经济过去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当增速下滑时,企业效益一般也下滑。最近两三年,大家会看到企业效益也有所回落,但近两年已经趋于稳定。2014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达10%左右。

财政收入虽然有所波动,有些地方出现了多种困难,但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2014年1-8月也达到8%的增长幅度。

除此之外,随着增速回落,金融风险有所加大,有的地方和领域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并没有突破底线,没有出现全局性、系统性风险,总体还在可控范围内。中国抵御风险的实力和能力在全球范围看还是相当高的。

最后,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从这几方面看得出,虽然中国经济存在很多问题,但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大问题,这对处在转型期的经济来说,确实难能可贵。特别是结构转换加快和增长质量改进,对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总体上看,第一,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前面已经提到,在国际上,其他成功追赶性经济体在人均收入到11000国际元时都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还没有达到11000国际元时,增速就掉下去了。中国能够到了11000国际元时增速才回落,表明中国比较充分地发掘了人类社会所提供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实际上是成功的标志。

第二,这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一些地方的增速回落了,当地领导就讲是他们主动调控的,言下之意想让它上去还能上去。能上去吗?恐怕不行了,因为潜在增长率下来了。

第三,从国际范围看,如果今后一些年中国能保持6%-7%的增速,还是相当高的,没几个国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从中国角度讲是中等速度,国际上讲仍然处于高速度,所以称其为中高速增长。

第四,虽然增长速度放缓了,但增长基数是在持续增大的。2000年对应的新增量是1000亿人民币,2013年是5000-6000亿人民币。这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这两年就业形势还不错:2005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是80万人,2013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是170万人。所以中国的新增量还是很大的,市场潜力、市场前景是广阔的,没有任何理由说中国经济不行了。

最后,即使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仍然可以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中国GDP总量,有很大的可能性在2020年或者稍后一两年赶上美国,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还是比较低,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也可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总之,尽管中国2014年的增速有所回落,但结构调整和总体质量还是不错的,有些方面的进展是突破性的。我们对整个形势应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经济探底还未完成

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是一个过程,目前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中高速增长的“底”或经济学上说的均衡点是多少,现在还没有探明。

最近两三年中国经济一般到年中会有反弹,这时乐观的判断就多了一些,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又会重回高增长轨道。我们的判断是不会的,只是由于预期改善、存货调整引起的短期反弹,因为探底过程还没有完成。所以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一直是持续的。

什么时候探底才算结束?有一个简化的分析逻辑。中国的高增长主要依赖高投资,高投资主要有三项:基础设施一般占20%-25%,房地产是25%左右,制造业是30%以上,三项合起来占投资的80%-85%。三项中间,制造业投资又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出口。所以,中国经济增速要落下来,主要是投资要落下来,通俗地说,也就是出口、基础设施、房地产这三只靴子要相继落地,中高速增长的底也就见到了。

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都基本触底了。接下来就是房地产能不能触底。房地产2014年已经出现了拐点,有的说是周期性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据我们的研究测算,构成中国房地产70%的住宅年需求峰值是1200-1300万套,这个数字在2014年已经达到了,这个点达到后,房地产增速基本是持平的,持续一段时间后还要回落。所以我们明确提出,这次的拐点不是短期的拐点。房价问题很复杂,区域性差异明显,但总体上看中国房地产的历史性拐点已经出现了。我们希望房价能够逐步地下来,不希望下得太快,最好是时间换空间,能够实现软着陆。

当房地产这只靴子落地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底”就基本探着了。所以十三五期间将是新常态形成并得以巩固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争取平稳较快地转入新常态。

(本刊记者郭霞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增长速度拐点常态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廉洁拐点》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