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原点 把握教育方向
2015-03-12陈洪义
陈洪义
现场观察:细节中寻找大差距
台湾之行现场1:捷运车内空着的座位。晚饭后,和几个朋友相约乘坐捷运车去101大楼。恰逢下班高峰,乘车的人很多,奇怪的是靠门处有一个座位一直都空着,就是没有人去挤占。同伴好心地对身边一位大姐说:“大姐,这里有一个位置,你坐呗。”“不,这是博爱座。”大姐婉言拒绝。原来博爱座是专门为老幼病残准备的专座。哪怕是上下学时,中小学生也都站在博爱座前聊天,绝不占座位,特别有规矩。更令我惊讶的是,即使捷运车站里人满为患,也不显喧闹。大家都自觉地尽量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在站内上下自动扶梯,所有乘客都会自觉地站在右侧,空出左边,让赶路人行走。这一点让我想起一句话:“喧闹与文明成反比。喧闹之地,必是文明低落之处。喧闹度越高,文明度越低。而凡文明之地,自然不见喧闹。”
台湾之行现场2:厕所门前整齐的拖鞋。台南市私立慈济高级中学,简称台南慈中、慈济高中,位于台南市安平区,2007年成立,为目前台南市最新的高级中学,附设国中部及国小部。慈济高中的曾校长热情接待了我们,还提供了物理、英语和历史共三节课,让我们进行现场教学的展示和交流。但这个学校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记不是课堂的美丽,而是厕所文化的新景象。我们每一个同伴都赞赏学校的厕所能给人一种干净、清新的感觉,尤其是厕所门口的木架,整齐地摆放着几双拖鞋。教务主任介绍说,这是负责打扫厕所的学生准备的,为了尽量保证厕所的干净和整洁。我们不得不佩服学校教育的细致入微。教务主任还强调说,在这里,打扫厕所可是一堂宝贵的生活教育课程,所以都是由学生负责的。能去扫厕所的,都是班上精挑细选的优异学生,通过这种体验,能有效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放学后,我特别留意观察,结果发现,打扫时间一到,值日生都兴奋地拿着打扫工具,进厕所,弯下腰,每个小细节都做得很认真。
台湾之行现场3:被汗水湿透的志工服。在高雄瑞祥高中吃完午饭,几个穿着志工服的学生一直在会议室的门口乖巧地陪着我们,当我们处理用完的饭盒、吃剩的饭菜时,他们积极主动地帮我们。那天天气并不太热,但学生们忙得满头大汗,豆大的汗水从额头轻轻滑落,一滴一滴滴在了志工服上,慢慢地湿透了衣背。可是他们浑然不觉,依然专注地忙着自己的服务工作。这一幕让我们很受感动,很多老师都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希望把这一刻的感动带回去,与我们的学生分享。学校的老师介绍说,志工就相当于我们说的义工,在这里,他们之所以不叫义工,是因为他们认为做服务不只是学生的义务劳动,更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志愿和志向,所以,他们成立了很多这样的服务社团,统一称为志工。希望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生活和人生体验。
台湾之行现场4:课堂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们在不同的学校一共听了70多节课。在台湾中小学校,基本上都是50分钟一节课。50分钟的学习,对学生的意志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在观课中,我发现大部分台湾老师上课都不太注重教法,更多的是以讲述为主,课堂的容量非常大,学生较少进行问题探究。但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英语课,在50分钟里,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能在枯燥的课堂中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仅仅是因为小班化?或是有老师入班听课?很明显不是,因为在小班里同样存在不同学习程度和性格特征的学生。这一点在课后的交流中得到了印证。授课老师告诉我们,上课专心听课是对别人的尊重,学生非常愿意尊重别人的劳动。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是教育才是教学的最大的精神动力。
思路梳理:微视角透视大世界
一直以来,台湾地区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教育的革命。台湾佛光大学杨朝祥校长说到:“在华人社会里,升学主义、文凭主义或应试主义仍是无法完全排除的教育毒素。我们要以渐进的推动方式,逐步改变教师、家长及学生对考试的观念。虽然观念改变的工程往往是耗时费力的,但量子动能积累一定程度后,思维典范就会产生哥白尼式的革命。”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可见,我们所见的台湾最美丽风景,正是台湾教育人一直坚守全人教育的成果。台湾的全人教育内容广泛,核心是“三品教育”。“三品”即“品德、品味、品质”,具体而言是指“做人讲品德、生活讲品味、做事讲品质”,是台湾教育部门推行的教育思想。我觉得,能有效串起台湾教育美丽项链的,正是台湾一直历行的“三品教育”这根绳子。
借鉴1:评价意识——没评价就是最好的评价。有一种说法,评价是教学变革的瓶颈。这种说法的指向很清楚,作为“指挥棒”的评价制约或阻碍了教学变革,它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落入了因评价而教的误区。在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用升学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与老师,学校没有高考先进与落后的评价,教师也没有诸如高考奖或中考奖的奖与罚,更不会有职称评审的烦恼,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教师就能一辈子从教无忧。所以台湾的老师内心没有太多的压力,他们教得轻松,工作舒心。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来自评价的压力,他们更愿意,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更多的关注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努力和用心践行“三品教育”的宗旨。“教师是一项凭良心的职业”,他们也一样有模拟的月考或联考,学生也一样经常会天未亮就爬起来读书背书,教师也经常会有迟不归家的陪读与指导。所以,转变教学评价,就要变教学评价的“指挥棒”的功能,变“指挥棒”为 “服务器”,让评价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样才不会让老师因为升学的功利而变得短视。
借鉴2:课程意识——在课程教学渗透育人理念。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健康品格最重要的途径与渠道,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内涵,比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公民教学课程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时,教师经常就道德的敏感与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台南市私立慈济高级中学致力于将“生命教育”与“静思语”融入各科教学课程,以此期待给孩子们生命的能量,让孩子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另一方面,台湾学校非常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很多学校都开发了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他们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幸与不幸,自编课程内容。这种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获得一次次不同的内心感动与震动,滋补心灵成长。对于这些课程,学校领导说,已经成为学生,哪怕是高三学生也不可或缺的成长鸡汤,滋补着他们的品格与人生。
学校非常重视把一些生活体验活动当作学生成长的实践课程。我们所到的很多学校,校方都有意安排学生负责校园迎接、学校解说和生活服务,这些活动,在台湾教育人的眼中成为课程宝贵的资源,应被充分利用。学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期待,通达生命的交会、真实的体验,让孩子们学会与人相处的勇气和热情,开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密码。
借鉴3:行为意识——让品格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成功的品格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对此,印象最深的还是台南市私立慈济高级中学。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小到如何端碗喝汤、抓筷夹菜,都有明确要求。在午饭时,我们真实地体验了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潜意识”的艰难过程。学校领导还专门带我们参观了学生厕所,在干净的学生厕所墙上贴有“五省”的倡议广告:省时省力省水省电又省钱。曾校长说:“希望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丰富情感。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拨云见日:返璞归真让原点回归
纵观东西方教育发现国内外成功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爱”的教育。一句话,教育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都能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是什么让台湾人如此“美丽”呢?这就是台湾地区长期坚守的以“三品教育”为核心的全人教育。这也是我们教育最本真的追求。教育的原点归纳起来只有两个字——育人,即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摒弃形式主义和负载的功利目的,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才能创造我们教育美丽的风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呼吁所有教育人:让教育原点回归,在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不忘育人的本真。台湾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教育的“返璞归真”,需要我们以沉静的心态,从细处入手,努力做到:摒弃浮躁,回归成长规律;摒弃功利,回归精神陶冶;摒弃歧视,回归一切的孩子;摒弃花哨,回归自然与生活。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