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整合开发研究

2015-03-12黄河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华侨校本课程体系

黄河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而学校特色文化为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养分。校本课程应体现一种具有正能量的文化精神。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如果能根植于学校特色文化,那么两者必将能相得益彰,发挥教育合力。

随着三级课程体系的确立,校本课程上升到战略性地位。在前期的实践中,广东华侨中学各学科教研组陆续开发了校本课程,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课程忽略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元素,从而无法形成一个体系,更无法发挥校本课程对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作用。

为改变这种状况,广东华侨中学自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基于“侨”字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精心研发和完善校本课程,并把众多的校本课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华侨文化》校本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爱国爱乡、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能力,最终构建以“侨”为核心的学校精神与校园文化。

一、深入挖掘学校特色文化

1. 理清历史与社会赋予的责任

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再次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前身为四邑华侨中学,是为了帮助旧中国战乱时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华侨子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由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的爱国华侨于1946年集资创立的。创办初期,我校95%以上的生源为海外侨生,因其建校时间最早、辐射范围最广,独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当时的广东侨中是归侨侨眷回国就读之首选。目前,我校除培养本地生源外,仍然吸引着海外华人、华侨子女,外国驻穗使节子女及优秀外籍学生的入读。

华侨文化“根在中华,全球开花”。侨校培养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决定了学校需要借助“华侨文化”这个切入点,为学习者培养中华文化素养,认同中华民族的复兴,让中华文化伴随着毕业生的步伐而传遍世界。

2. 考察学校地域文化

广东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侨胞有3000多万,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大都市。广东华侨中学地处广州旧城区的中轴线起义路上,身处广府文化核心区域之中。与我校百米之遥的青云书院旧址,曾是中国教育家梁启超少年时代的读书成长之地。离校园数百米之外的省民政厅是辛亥革命时期广州黄花岗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华侨文化、广府文化、革命文化和书院文化等优秀文化层层积淀,相互交融。广东侨中的华侨文化正是以广府地域文化为根系,结合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内涵,逐步发展起来的学校特色文化。

3. 梳理办学理念

广东华侨中学的办学理念为:培育本土情怀,开拓国际视野。“培育本土情怀”指学校要培育学生对祖国和家乡有深深的依恋,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真诚的热爱,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强烈的国家复兴责任意识。“开拓国际视野”指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了解国际主要文化及思维的基本特征,具有宽容理解互利双赢的心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

二、基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华侨文化》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

1.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桥”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改变前期的实践中,校本课程零散、无法成体系的问题,学校以“侨”字特色文化为核心,构建一个师生全员参与、系统化的《华侨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 以学校特色文化为基础,确立课程育人理念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育人理念是“以本土文化为平台,以华侨文化为桥梁,培养本土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即:以侨为桥,以侨联外,融合乡土情、天下心,简括为“以侨为桥,以侨联外,服务中侨外”。

作为侨校,广东华侨中学具有丰富多元、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海内外侨界资源,能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华侨文化“根在中华,全球开花”,让年轻一代(特别是中学生这个群体)了解华侨文化,参与推动华侨文化,有利于开拓广大师生的国际化视野。而华侨华人移民史,就是华侨华人的血泪史、创业史、奋斗史、贡献史和文化史。《华侨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载体。《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华侨华人事迹,从而培养华侨华人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的精神。

3. 以育人理念为依据,制订课程目标

丰富的华侨文化知识。了解华侨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华侨的定义、华侨的历史、华侨的建筑、华侨的现状、华侨的贡献等。熟悉华侨的奋斗历史和杰出的华侨代表人物,并能撰写有关华侨建筑、风俗以及华侨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

爱国爱乡的本土情怀。了解广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熟知学校周边的明清书院群和近现代革命遗址等文化物质遗产,培养对本民族和本土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华侨华人在各个时期为祖国和家乡作贡献的研究,增强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有所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信明义的道德情操。了解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生存的历史与现状,通过与海外华侨华人面对面的交流,掌握在异国他乡生存立足的方法,养成守法诚信、举止文明、尊重他人的品质。

宽阔广大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时事、国际组织、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增强社会事务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加深对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的理解,关注自我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同时,放眼世界,对国际动向有自觉的关注和敏锐的触觉。

勇于进取的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参观华侨博物馆,了解“下南洋”、“闯金山”、“走五洲”等华侨、粤侨奋斗史。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开拓进取、敢闯敢拼,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团结合作的包容心态。通过对世界文化的鉴赏和国际文化交流,构建正确的民族观,消除狭隘的民族观,学会理解包容世界不同文化,与不同族裔的人民友善相处、和谐共存。在对人对事的处理上,能展现出中华文化中的坚忍与包容的品质。

4. 以人才成长规律为依据,设置“三阶”递进式课程

我们将六大目标融入两个课程模块中,即本土情怀教育模块和国际视野教育模块。这两个模块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桥身”左右两边,充分体现了“以侨为桥,以侨联外,服务中侨外”的理念。

校本课程的安排遵循“高一基础性课程(处于‘桥墩位置)——高二拓展性课程(处于‘桥身位置)——高三综合性课程(处于‘桥顶位置)”的规律,最终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华侨文化和国际视野为中心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

“侨”是历史,“侨”是优势,“侨”是力量。广东华侨中学将以《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围绕学校特色文化重整课程体系,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最终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猜你喜欢

华侨校本课程体系
我的华侨老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