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阅读教程
2015-03-12黄翀
黄翀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了解梵高生平,通过欣赏梵高作品学习他执着追求的精神。
2. 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小论文、批注字句或段落,引导学生多元化深入解读。
3. 通过讨论交流、读书报告会等方式将读书收获立体化、活动化。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渴望生活——梵高传》(欧文·斯通著,常涛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辅助材料:
1.《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永恒的<梵高传>》(作者:丁宁)
2.《读一读<渴望生活:梵高传>》 (作者:刘海燕)
3.《细腻传神见真功——读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节选)>》(作者:王松泉、王静义)
4.《兄弟情绽放了“向阳花”——品读<梵高传>中提奥形象》(作者:易延坚)
5.《执著铸就辉煌,创造凝成不朽——<梵高传(节选)>导读》(作者:唐仕伦)
6《最后的梵高》(作者:冯骥才)
7《投给燃烧的感情》(作者:林清玄)
8.《火中取栗的人》(作者:周晗)
9.《亲爱的文森特·梵高》(作者:安妮宝贝)
10.《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作者:海子)
三、教学时间
四周
四、教学计划
第一周:激趣导入——让学生“爱”上梵高
(一)教学重点:了解梵高生平、作品及创作背景。
(二)具体要求:布置学生阅读书籍并收集梵高相关生平资料,制作成PPT,以小组为单位课堂展示。
(三)展示内容示例:介绍梵高生平、代表画作及其背后的故事;播放刻画梵高的民谣;高度评价《梵高传》的价值;甚至对书的封面、封底都做动情的解说。
(四)辅助材料:《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永恒的<梵高传>》《读一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梵高画作欣赏》、网站“梵高艺术馆”全部内容。
第二周:读书指导——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一)教学重点:理清梵高的人生经历,分析梵高人物性格。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二)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小论文、对词语或段落进行批注、填写传记阅读积累表。教师从旁辅导,选出优秀的批注和读书笔记进行交流;组织学生阅读辅助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
(三)学生批注示例:“读温森特独白式的告别时,脑海里涌现起许多阅读过的片段,那些鲜活的或已经死去的生命,一个个呈现在眼前,有股想哭的冲动。这种情绪深深地把我带进书里的每一个文字,这种感动源于一种悲凉但有力地陈述,而非煽情的修辞。”
(四)辅助材料:《细腻传神见真功——读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节选)>》《执著铸就辉煌,创造凝成不朽——<梵高传(节选)>导读》《兄弟情绽放了“向阳花”——品读<梵高传>中提奥形象》。
第三周:读书交流——畅谈感受,鼓励多元解读
(一)教学重点: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让学生从梵高的人生获得有益的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具体要求:在课堂上和学生“聊书”,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解答,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就传记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尝试进行评论性文章写作。
(三)讨论问题示例:评价与他“死也不分离”的好弟弟提奥;探讨梵高一生寻找的“橘黄色”的深层涵义、如何看待梵高的自杀行为、将梵高和《活着》当中的富贵进行比较……并可从文本衍生开来,讨论假设性问题——你愿不愿意经历梵高的生命?梵高的身上,是不是证实了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梵高求婚、传教成功,他会不会是一位成功商人或伟大牧师?梵高更爱生活,还是更爱自己?
(四)辅助材料:《最后的梵高》《投给燃烧的感情》《火中取栗的人》《亲爱的文森特·梵高》《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
第四周:读书展示——将读书收获立体化、活动化
(一)教学重点:通过内容抢答赛、短剧表演、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写推荐词等活动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
(二)具体要求:师生共同商议将梵高一生分成三个阶段,并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从读书笔记、批注中归纳梵高不同时期的生活样貌和精神状态,继而探讨合适的表演形式,设计读书报告会。
(三)读书报告会流程:
1. 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以梵高作品拍卖会的形式展示梵高著名画作,通过学生估价与画作的实际价格对比,导入读书会。
2.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组专题阅读汇报
【第一组】前期——序幕(伦敦)、第一卷(博里纳日)
(1)展示形式:内容抢答赛。
(2)提出问题:梵高尝试过很多职业,可最终他选择了绘画,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组】中期——第二至五卷(埃顿、海牙、纽恩南、巴黎)
(1)展示形式:通过一幕短剧来体现梵高走上绘画艺术道路时遭遇的挫折和质疑,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时的执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读书笔记交流。
(3)提出问题:梵高生前无人关注,死后却名扬万里,你认为梵高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第三组】后期——第六至八卷(阿尔、圣雷米、奥维尔)
(1)展示形式:A.手抄报、书法展示。B.朗诵第三部分梵高经典文段,表现梵高独特的艺术追求、人生理想和心路历程。
(2)提出问题:本书书名是“渴望生活”,梵高渴望怎样的生活?
活动二:阅读感悟——问题讨论环节
就刚才活动一中各小组出示的三个问题集体探讨。
活动三:写作拓展——为《梵高传》写推荐词
借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的语言形式,为《梵高传》写推荐词,吸引亲朋好友读这本书。
五、教学成果
PPT、读书笔记、评论性小论文、改编剧本、改编诗歌、手抄报、书法作品。
六、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每一个读书环节中,学生参与性高。读书笔记中,写出了自己对作品的深入解读;讨论交流时,学生不仅“入乎其内”与文本对话,也“出乎其外”与自己对话;读书报告会上,各个活动环环相扣,学生们抢答争先恐后,短剧表演惟妙惟肖,交流在理在情,朗诵感情充沛……充分的前期工作与默契的现场展示让读书会现场高潮迭起。
2. 结论性评价:此次读书会历时一个多月,带给学生的影响远远超出预料。许多学生主动要求老师推荐好书,关心下一次读书会的时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就不仅是游戏了,还有更热门的话题:你在读什么书?有家长反馈,孩子似乎突然长大了,且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而老师也发现学生的阅读质量逐步提升,写作中开始有独特的感受和深度的思考。逐步开展对读整本书、读一个作家、读一类作品的读书活动的尝试。
七、教学反思
“读一本书,犹如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一本好的人物传记,是进行情感教育、理想教育的最好读本,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阅读和思考中,往往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塑造和世界观的形成。再者,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许多传记作者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其作品能促进学生的语言鉴赏和使用能力的提升。
选择带领学生读《梵高传》,不单纯局限于了解梵高生平、欣赏梵高作品,更希望学生读懂他的内心,感受他的热情,学习他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时,《梵高传》作者欧文·斯通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阅读他的传记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次阅读活动共分四周进行,在导读课上,通过学生自主宣传、介绍此书,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读一本传记,不仅局限于读这本传记本身,与本书、传主相关鉴赏、评价、研究类的文章著作,都要辅助阅读,这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广度、深度。因此在读书过程中,教师推荐大量阅读辅助材料,辅助学生在读书笔记和小论文的写作中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深度的思考。
讨论交流是推进阅读的重要环节。边读书边交流,不仅在每周阅读课上交流,在课外也时不时与学生“聊书”。这对学生的阅读既是督促又是激励。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讨论、倾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不一样的作品解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读书报告会分享读书的收获和体验。师生共同商议将梵高一生分成三个阶段,分别表现梵高不同时期的生活样貌和精神状态。学生根据自己喜爱,自由组成三组,选出组委会。老师抛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部分中最能体现梵高个人魅力的地方在哪里?什么方式最能展现你们组的阅读感受?通过发问,让学生从自己大量的读书笔记、批注中去归纳、寻找答案,继而探讨合适的表演形式。在读书展示中,各个活动环环相扣,学生们抢答争先恐后,短剧表演惟妙惟肖,交流在理在情,朗诵感情充沛……充分的前期工作与默契的现场展示让读书会现场高潮迭起。期间,老师还需针对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