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废弃丙纶的吸油性能
2015-03-12孙卫国
陈 莉,邹 龙,孙卫国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原油泄漏和含油废水排放造成海洋、河流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利用吸油材料吸附、回收废油是解决油污染的重要手段[1-2]。目前,每年全球废弃纺织品总量高达3000万t,它们极少被作为资源合理利用,大都被土壤掩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3-4]。即使少量回收的纺织品,其可再利用领域也十分有限,扩大废弃纺织品的再生用途是解决纤维资源浪费的重要措施[5]。
近年来产业用丙纶是促使丙纶产量发展迅速的动因[6],与此同时,每年会产生大量的丙纶废弃物。丙纶拒水亲油性强,质地特别轻,密度为0.91 g/cm3,能够浮于水面[7],这些性能为丙纶吸油创造了条件,但是常规的丙纶吸油量较低[8]。为了提高其吸油能力,本文以废弃丙纶为原料,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研究改性前后丙纶吸油性能的变化。开发废弃丙纶吸油材料的成本低廉,可实现废弃纤维材料的循环利用,解决废弃丙纶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废为宝,为废弃纺织品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丙纶(废弃丙纶内衣);0#柴油(市售);正辛醇,甲醇,苯乙烯,过氧化苯甲酰,甲苯,乙醇(均为分析纯)。
1.2 吸油材料制备
工艺路线:废弃丙纶织物清洗→蒸汽消毒→开松→等离子体预处理→苯乙烯接枝处理。
等离子体预处理工艺:采用HD-1B型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仪,压强为35 Pa、功率为200 W、处理时间为80 s、介质为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对纤维进行刻蚀,还可以使纤维活化,为后续的接枝反应提供条件。
丙纶接枝苯乙烯:在装有机械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0 mL的正辛醇和甲醇(体积比为1∶5)混合溶液,将2.5 g经等离子体预处理的丙纶投入烧瓶,升温至80℃,保温10 min后依次加入0.3 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和25 mL苯乙烯,搅拌转速为500 r/min,恒温反应5 h[9]。反应结束后,用60℃热水和乙醇洗涤产物,然后置于鼓风干燥箱内60℃ 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烘干后的材料用甲苯进行索氏抽提48 h,去除反应生成的均聚物。用热水、乙醇分别洗涤5次,烘干备用。接枝率为8.5%。
1.3 含油废水制备
将200 mL蒸馏水和50 mL柴油放入烧杯,在磁力振荡机上振荡10 min后静置30 min,制成实验用含油废水。
1.4 纤维表面形态观察
将纤维表面真空镀金,用VEGAⅡ XMUINCA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前后丙纶的表面形态。
1.5 X射线衍射表征
采用XRD-7000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测试条件:Ni片滤波,CuKα靶,管电压为40.0 kV,管电流为40.0 mA,扫描速度为 6(°)/min,扫描范围 2θ为5°~60°。
1.6 静态接触角测试
利用OCA15EC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样的静态接触角。测试纤维水接触角时,在贴有双面胶的载玻片上将纤维均匀铺层,制成测试絮片[10]。测试纤维油接触角时,在载玻片两端粘贴约1 cm厚的纸壳,将纤维搓捻呈束状固定在纸壳上,使纤维距载玻片表面约1 cm。
1.7 吸油量测试
将0.5 g试样置于装有50 mL含油废水的烧杯中,静置30 min后取出,放置在不锈钢网上过滤5 min。精确称量吸附废水前后试样的质量。参照ASTM D95—2005《石油产品水分测定蒸馏法》,采用蒸馏法测定吸附含油废水后试样的吸水量m,根据下式计算吸油量Q。
式中:W0为吸附前试样质量,g;W1为吸附后试样的质量,g;m为吸水量,g。
1.8 保油率测试
在20℃室温条件下,将0.5 g试样烘干并准确称取其质量W0,置于盛有50 mL柴油的烧杯中,静置30 min待吸附饱和后将试样取出,精确称量吸油后的试样质量W1。将试样放在清水中振荡30 min,沥干、蒸馏去除水分后称取试样质量W2。根据下式计算保油率R。
式中:W0为吸油前试样质量,g;W1为吸油后试样的质量,g;W2为在清水中振荡后并去除水分的试样质量,g。
1.9 吸附材料的重复利用性测试
在20℃室温条件下,将50 mL含油废水倒入烧杯,取0.5 g试样轻放到油面,吸附20 min后取出,用不锈钢网沥干表面的油,称取吸附前后试样质量。在2.5 kPa的压力下挤压3 min后再称取试样质量[11]。将加压后的材料继续在柴油中吸附,此过程重复4次,计算每次的吸油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纵向表面形貌
图1示出丙纶的表面形貌。由图可看出,未处理的丙纶纵向表面光滑,改性后丙纶由于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和化学接枝处理,其表面有裂痕和凸起状的毛刺,变得不光滑,粗糙程度增加。粗糙程度的增加能够扩大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纤维的物理吸附能力,增加纤维对油的捕获功能。
图1 纤维纵向SEM照片(×1400)Fig.1 SEM images of lengthwise shape of fibers(×1400).(a)Polypropylene;(b)Modified polypropylene
2.2 X射线衍射分析
图2示出丙纶及改性丙纶的X射线衍射图。可以看出,改性丙纶在2θ为24.92°处衍射强度降低,说明改性处理破坏了丙纶的部分结晶区。未处理丙纶的结晶度为44.57%,改性丙纶的结晶度为34.26%,改性后丙纶的结晶度下降,这是因为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使纤维大分子排列紧密度下降,接枝苯乙烯使得丙纶大分子链上增加了侧基,支化程度提高,分子链排列的规整程度下降。结晶度下降意味着纤维内部的无定形区增加,为纤维吸油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2 丙纶及改性丙纶X射线衍射图Fig.2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polypropylene and modified polypropylene
2.3 静态接触角
测量材料的接触角是表征材料润湿性能的重要手段,接触角越小,表明润湿性能越强,即纤维的吸附性能越好。图3、4分别示出丙纶改性前后的水接触角和油接触角。丙纶的水接触角为102.25°,改性丙纶的水接触角为118.55°,改性丙纶的水接触角大于丙纶。丙纶的油接触角为108.01°,改性丙纶的油接触角为48.54°,改性丙纶的油接触角远远小于丙纶。这是由于经改性后丙纶的比表面积增大,亲油基团增加,使改性丙纶亲油拒水性能明显提高,具有优良的油水选择性,对于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油十分有利。
图3 水接触角Fig.3 Water contact angle.(a)Polypropylene;(b)Modified polypropylene
图4 油接触角Fig.4 Oil contact angle.(a)Polypropylene;(b)Modified polypropylene
2.4 纤维吸油量
在相同吸附条件下,丙纶的吸油量为5.03 g/g,保油率为68.38%;改性丙纶的吸油量为14.91 g/g,保油率为91.31%。改性丙纶的吸油量显著提高,约是丙纶的3倍。改性后丙纶的保油率也明显提高,说明改性丙纶具有较好的吸油保油能力。
2.5 影响吸油能力的因素
2.5.1 含油废水温度
图5示出温度对纤维吸油量的影响。由图可看出,无论是丙纶还是改性丙纶,随着含油废水温度的升高,吸油量均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温度越高,油的黏度越低,流动性越好,而当油黏度较高时利于丙纶对油的吸附,因此,低温环境有利于丙纶对油的吸附。
图5 温度对吸油量的影响Fig.5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oil adsorption
2.5.2 吸附时间
图6示出吸附时间对吸油量的影响。由图可看出,丙纶和改性丙纶的吸油量均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改性丙纶在吸附10 min时基本达到最大吸油量,即吸油达到平衡状态;丙纶在吸附20 min时达到最大吸油量。改性丙纶达到吸油平衡的时间早于丙纶,说明改性丙纶的吸油速率较快,具有短时间内吸附大量油污的功能。快速吸油对于阻止油污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图6 吸附时间对吸油量的影响Fig.6 Influence of time on oil adsorption
2.5.3 废水含油量
在烧杯中加入200 mL蒸馏水,分别加入10、20、30、40、50 和 60 mL 的柴油,配置含油量为 50、100、150、200、250 和 300 mL/L 的含油废水,在磁力振荡机上振荡10 min,静置30 min,测试丙纶改性前后的吸油量,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可知,丙纶和改性丙纶的吸油量均随废水含油量的增加而增大,最终达到吸附饱和值,当吸油量达到饱和时,纤维吸油量不再随废水含油量的增加而增大。改性丙纶在废水含油量为200 mL/L时达到吸油饱和。
图7 废水含油量对吸油量的影响Fig.7 Influence of oil content of wastewater on oil adsorption
2.5.4 吸油次数
将吸油材料吸附的油通过挤压的方式收集后,吸油材料还能继续使用,从而增加材料的重复使用率。随着吸油次数的增加,丙纶和改性丙纶的吸油量逐渐减少,结果如图8所示。这主要是在对吸油纤维挤压时,部分油剂不能得到彻底清除,影响了纤维的再次吸油能力。改性丙纶在重复利用5次时,吸油量仍为10.83 g/g,为首次吸油量的77.9%,说明改性丙纶具有较好的重复吸油能力,能够反复多次使用。
图8 重复吸油次数对吸油量的影响Fig.8 Influence of times of repetitious oil adsorption on oil adsorption
3 结论
1)经等离子体-接枝苯乙烯处理的改性丙纶,其比表面积增加、结晶度下降,利于纤维吸油性能的提高。
2)改性丙纶的水接触角增加,油接触角明显降低,说明其拒水亲油性能提高。
3)改性丙纶的吸油量约是丙纶的3倍,保油率为91.31%。
4)改性丙纶在20℃的废水中吸油效果最好;吸附10 min后,基本达到吸油平衡状态;在废水含油量为200 mL/L时达到吸油饱和;改性丙纶具有重复吸油的能力,能够反复多次使用。
[1] 熊善高,李洪远,丁晓,等.中国海域船舶溢油事故特征与预防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6):875-879.XIONG Shangao,LI Hongyuan,DING Xiao,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marine oil spill accidents from ship in China[J].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3,32(6):875-879.
[2] 阮一平,历伟,侯琳熙.高吸油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3(5):1-8.RUAN Yiping,LI Wei,HOU Linxi.Research of high oil-absorption materials[J].Polymer Bulletin,2013(5):1-8.
[3] 史晟,戴晋明,牛梅,等.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J].纺织学报,2011,32(11):147-152.SHI Sheng,DAI Jinming,NIU Mei,et al.Renewability of waste textile[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11):147-152.
[4] 张丽,刘梁森,邱冠雄.废弃纺织材料回收利用的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3,34(4):153-160.ZHANG Li,LIU Liangsen,QIU Guanxiong.Research progress of recycled use of waste textile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4):153-160.
[5] 于永玲,吕丽华,赵玉萍,等.日本纤维循环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0,31(10):151-154.YU Yongling,LÜ Lihua,ZHAO Yuping,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for recycling use of fibers in Japane[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0,31(10):151-154.
[6] 端小平,郑俊林,吴文静.2012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分析及2013年预测[J].中国纤检,2013(5):28-30.DUAN Xiaoping, ZHENG Junlin, WU Wenjing.Analyzing China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in 2012 and forecasting about development in 2013[J].China Fiber Inspection,2013(5):28-30.
[7] 王建刚,于春阳,王亚丽.丙纶纤维产品的开发及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06(1):38-41.WANG Jiangang,YU Chunyang,WANG Yali.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polypropylen[J].Tianj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06(1):38-41.
[8] 陈玲,马春燕,奚旦立.丙纶吸油毡吸附处理印染厂含油废水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09,28(1):38-42.CHEN Ling, MA Chunyan, XIDanli.Absorbing treatment of oily wastewater from printing and dyeing mill with polypropylene felt[J].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9,28(1):38-42.
[9] 孙伟娜,曾庆轩,李明愉.聚丙烯纤维接枝苯乙烯的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5,28(3):16-18.SUN Weina,ZENG Qingxuan,LI Mingyu.Study on grafting of styrene onto polypropylene fiber surface[J].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2005,28(3):16-18.
[10] 孙向玲,徐广标,王府梅.木棉纤维表面吸附特性[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5):586-589.SUN Xiangling,XU Guangbiao,WANG Fumei.The surfac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apok fiber[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37(5):586-589.
[11] 王泉泉,徐广标,王府梅.蒲绒纤维的吸油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26-29.WANG Quanquan, XU Guangbiao, WANG Fumei.Adsorption property to oil of cattail fiber[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36(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