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价格将温和上涨
2015-03-12袁海霞
袁海霞
2015年北京市价格领域仍将延续分化运行态势,预计CPI涨幅比2014年略高,在2.2%左右;PPI、PPIRM同比下降0.2%、0.1%,降幅收窄;资金价格有所降低,股票、住房等价格小幅上行
2015年,受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扬以及价格改革加快推进等综合影响,北京市服务类价格将持续较快上涨,食品、居住类价格上行压力加大,消费价格上行压力略有增加。资源品价格改革进一步推进,非居民污水处理等价格将上调,生产类价格降幅将继续收窄,但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仍将限制其上行空间。
总体而言,2015年北京市价格领域仍将延续分化运行态势,预计CPI涨幅比2014年略高,在2.2%左右;PPI、PPIRM同比下降0.2%、0.1%,降幅收窄;资金价格有所降低,股票、住房等价格小幅上行。
价格总体上涨压力略有增强
2015年,虽然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国内商品市场总体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但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城市功能疏解带来成本上升,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略有增强。
其一:全球需求疲弱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
2015年,美国将持续复苏,欧洲经济持续疲软,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但尚能保持弱势复苏,总体上全球经济仍将保持温和复苏。IMF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好于2014年的3.3%。虽然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有效需求有望略有改善,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一定上涨压力,但主要经济体服务业复苏好于制造业以及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走弱将限制大宗商品需求改善空间。同时,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以及地缘政治改善、美国页岩油气技术发展等也将缓解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总体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限,2015年国家及我市价格所面临的输入性压力有所减弱。
其二:国内和我市经济缓中趋稳,推升价格的需求压力较小
当前,国家和我市正处于发展方式深刻转变、结构调整加快进行以及潜在增长水平有所下移的阶段。2015年,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经济增长动能或有所好转。十八届四中全会后,财税、金融更多项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去杠杆进程趋于平稳,实体经济需求趋于稳固,国内经济和我市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的运行态势。初步预测国家和我市经济增长在7.1%和7%左右,较上年有所放缓。经济增长的放缓,总需求增长趋稳,物价上涨的需求动力有所减小。
其三:货币流通波动增强或将加大价格波动压力
2014年,我国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出台了定向降准、定向SLF等系列“微刺激”政策,货币存量已经超过110万亿,保持世界排名第一。2015年,为推进国内结构调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但出于稳定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等方面考虑,降息等调控手段可能将发挥作用,货币存量依然将保持高位。随着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利率市场化、沪港通实施等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实施,货币市场通道进一步打通,无效资金需求进一步减少,整体资金流通效率和利用效率均将有所提升,货币流通的波动性将增强,进而加大价格波动压力;而跨境资金“有进有出”成为常态,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加大外汇占款投放波动,也会对价格波动形成一定压力。
其四:资源品、公共服务价格改革助推价格上涨
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资源品、公共服务以及某些垄断领域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缓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要素使用低成本、低效率等问题。2015年,水、电、气、热等资源品、垃圾处理收费等领域价格仍将面临上调,同时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价格收费也将进一步调整,这些将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大规模价格改革实施,势必引起多种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其它产品价格的上涨,推高物价涨幅。
其五: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压力
近几年劳动力成本持续提升,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2006至2014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上涨幅度达到134.3%。近几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是只升不降。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更为严重。随着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市场不断完善以及惠农政策实施,务工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在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步转变的背景下,工资刚性将持续存在,人力资本价格只涨不跌,增加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其六:北京市系列优化城市功能举措或将提升发展成本
北京市发展重心更为偏重城市功能优化提升、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围绕大气污染治理、中心城功能疏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尤其是2014年习总书记来京考察时,明确首都要进一步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首都城市功能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7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各项细则有望不断落实,企业发展的准入成本将有所提升。与此同时,随着促进人口合理布局与疏解中心城功能的各项政策举措出台实施,相关产业发展成本及人口外迁安置成本将随之增加。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首都发展转型,但无疑也提升了城市发展成本,对价格上行将产生一定压力。
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问题一:北京市CPI涨幅低于全国水平
2014年3月以来,北京市CPI涨幅持续低于全国水平,一改2011年6月以来CPI涨幅高于全国的态势。9月,北京市CPI累计上涨1.9%,当月上涨1.1%,涨幅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和0.5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标来看,由于北京水、电力、食品、食用油等重要物质大部分依赖全国其他地方调入,食品类价格涨幅保持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服务类价格和权重高于全国的居住类价格(占比23.5%)涨幅回落是北京CPI涨幅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受经济增长疲弱、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租赁需求有所下降,自住型住房、保障房上市增加租赁市场供给,北京市居住类租金价格水平涨幅回落,导致居住类价格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问题二:CPI与PPI的涨跌持续背离,加大实体经济运行风险
2014年1-9月,北京市CPI和PPI分别上涨1.9%和下跌0.9%,这种涨跌背离的现象已经持续28个月。这不仅反映出北京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也加大了实体经济运行风险。一是实体经济需求疲弱,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凸显。企业前端市场需求依然疲弱,产能利用率较低,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去产能化进程持续影响企业后续生产。二是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顺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上游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能向下游产品转移,终端消费需求很难拉动生产领域的需求。随着PPI和CPI差值持续存在,必然会超过企业的消化能力,将严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2014年以来,北京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比上年不同程度放缓。
建议:加快推进价格改革,以倒逼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当前的价格水平低于北京市政府的物价调控目标,对于加快推进北京市公共服务、资源品价格改革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长久以来累积的资源品与公共服务领域价格矛盾造成了资源的低效利用、公共服务的供需结构性错位,影响了北京市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在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应使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促进其合理配置,从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尽管2015年北京所面临的价格上涨压力略有增强,但依然处于温和通胀水平。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资源品与公共服务价格改革,以疏解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格矛盾,为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