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力的研究

2015-03-12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6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文化产业建设

李 忠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力的研究

李 忠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战略目标的已经深入人心。在面临当前的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从精神文明建设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概念内涵为着力点,全面分析探讨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发展障碍,并重点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得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力探究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1979年9月,叶剑英正式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命题。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1986年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到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推动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保证全面促进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通过一系列的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党在十六大通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虽然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小康。但只是低水平的发展很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更全面”、“更平衡”的小康社会,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人类发展的协调,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全面促进民主进步、社会和谐、国富民强的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育领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现象

我国教育领域内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不公平尤其是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不合理的现象十分突出。其次,是社会各阶层的教育不公平造成了公民在个人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巨大差异。同时,高额的教育费用也成为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一些贫困的落后地区的来说,高额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负担,辍学现象十分严重。教育不公平直接影响阻碍着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而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大,不合理的户籍制度这些因素将城乡教育分割开来,拉大了其发展差距,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加剧,阻碍我国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有待加强提高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速度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科研相比于发达国家滞后,造成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慢,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进步。其次是对科研经费投入支持力度较小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落后直接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健康发展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文化产业事业经营机构众多,但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布局,发展效率低,竞争力不强。其次是,相关部门在文化市场管理监督方面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同时,文化体制需要改革深化,文化体制发展存在片面化和僵化的缺陷。都严重阻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及深远意义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措施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必须要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武装党、教育人。不断增强马克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引领风尚,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各种错误腐朽的落后思想。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判断水平。努力培养有崇高理想和崇高道德的公民,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竞争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竞争力,才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大文化产品的科技竞争含量,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科技竞争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从而抵制国外文化产业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和文化市场的冲击。

5、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先进优良的文化,继承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体制创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制,努力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模式。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发展市场的环境。

(二)、加强神精文明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意义

1、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科学技术的竞争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其次,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最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智力支持。

2、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定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石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3、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不懈的精神动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引导人民接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增强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国家政府的认同感,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目标。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04月版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01月版

[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05月版

[4]宋成东,宋严.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月版

[5]郑必坚,杨春贵.中国面向21世纪的若干战略问题[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03月版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文化产业建设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