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册竹刻目录的背后故事

2015-03-12钟秀明

中国收藏 2014年10期
关键词:竹刻南浔档案局

钟秀明

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位银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伫立在南浔名人展馆的展板前,望着眼前展出的近十位亲人,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光……这位老人名叫金允臧,谱名叫“金开谋”,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南浔富商“八牛”之一金家的第四代小姐、著名竹刻艺术家金西厓最小的女儿。现随其长女定居在澳大利亚,今年92岁,也是南浔金氏家族辉煌历史最后的亲历者和当事人。

今年新春伊始,她向南浔区档案局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原始名人档案。共有原版照片44件、数字照片15件、手稿2件以及实物7件,内容涉及竹刻作品目录册、金西厓手稿等。这批珍贵的史料不仅丰富了近代浔商及金氏家族的相关档案,也为研究我国竹刻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捐赠中,有一册金西厓手写竹刻目录。该目录册为线装本,共100页,记录金西厓所刻竹刻作品情况462条,其中包括竹刻作品种类、内容、尺寸、刻法、刻就时间等,皆为金西厓本人亲笔记录,弥足珍贵。

金西厓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竹刻家”,其从小受家庭影响热爱艺术,营建之余,专攻竹刻。他自述:“居家之日,恒忘寝食,仆仆征途,亦携竹材刀刷相随”,朝夕濡染,遂爱之入骨,进步神速。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技艺精湛,能留青刻山水于小臂搁,酷似明末竹刻家周希黄的作品,又能仿周子和缩摹金石文字于扇骨。当时上海及北京各大扇庄均代收他的刻件,润例颇高,其身价与著名书画家的一幅中幅书画不相上下。

金西厓与吴昌硕是忘年之交。吴昌硕曾多次为西厓的刻件作画。而著名书画鉴赏收藏家庞元济也对西厓的竹刻给予很高评价,还将他竹刻作品陈列布置在自家宜园的四面厅中。

金西厓的代表作当属《刻竹小言》,其分为简史、备材、工具、作法、述例五个部分,以西厓数十年刻竹之经验,深入浅出,对刻竹的历史沿革、艺术欣赏、选材用料、刀法技巧作了详尽的介绍。此书经王世襄整理后正式出版,填补了国内相关著作的空白。有评论认为,此书之可贵之处尽在道前人所未道。

而回顾此次捐赠背后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92岁高龄的金允臧老人一直随大女儿定居海外,但她一直想为自己家族的珍贵档案找一个好归宿。另一边,南浔区档案局有一位义务档案征集员、南浔人文学者陆剑,他研究金氏家族多年。2012年春节前夕,金允臧一行重返了阔别了几十年的家乡。睹物思人,勾起了老人许多美好的记忆,回澳后老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整理相册,翻拍并邮寄了一批价值颇高的家族旧影。

此后,通过越洋电话和电子邮件,南浔方面与澳洲方面开始了密集的“互动”。不仅如此,2012年与2013年,陆剑还多次去上海拜访老人及其女儿,对其进行采访并做口述历史。2014年初,金氏旧宅作为2014年名宅名园修缮工程之一,被写进了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南浔区档案局专程赶往上海拜访金允臧老人,向她介绍有关情况,并告知南浔区档案馆还专门为南浔名人设了个名人展馆,里面还展出了十位金家名人。老太太非常高兴,此后便有了这次捐献。而这也是南浔区档案局(馆)征集到的年代最久、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宗捐献,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竹刻南浔档案局
男神APP
正定县档案局恢复挂牌
河北省档案局“健步走活动”走出新风采 展示新风貌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刀痕竹韵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金陵竹刻即将消失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