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村晒燎
2015-03-11孙凝异
中华手工 2015年2期
孙凝异
待在大山里的郑村村民,每天割稻草、晒燎草,为宣纸的诞生做着细流般的供给工作。
宣纸产于唐代的泾县,当时泾县隶属宣州府,宣纸便由此得名。据《小岭曹氏族谱》记载,宋末曹大三因避战乱,迁至泾县小岭,以制宣纸为业,世代相传,至今已有近30代。从皮料、草料制作到制纸,古法造纸的工序约有100多道,才能使宣纸达到绵韧、润柔之态。
近些年,在历史长河中衰败的宣纸产业日渐复兴,顺应传承古老制作技艺的大流,安徽泾县榔桥镇郑村,一个过去只有一种姓氏的村落,安安静静地在大山里,割稻草、晒燎草,为宣纸的诞生做着细流般的供给工作。这个默默无闻的宣纸草料加工场所焕发出新的活力,在200亩的山头上晒燎草,无论春夏秋冬。
① 郑村晒燎的这几个山头约有13万平方米,光照条件尤其好。整个过程得利用风吹日晒、雪雨风霜去除稻草中所含的木质素和色素等杂质,只留下纯净的草纤维,一般需要历时6~8个月。
② 每天,挑燎草的工人会来回往返十几次,体力好的,能挑近200斤,稍差的,担子也有一百三四十斤。
③从稻草到燎草,先要由泾县分散的农户加工为草胚,堆放半年多后卖给宣纸厂。从农户手里收来的草胚一般要经过碱水浸泡、蒸煮、挑草上滩、日晒雨淋后,加工为青草。之后,燎草厂还要再次重复同样的步骤,经过至少两次翻滩,才能收燎草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