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商舞台形象的重塑

2015-03-11向牧

上海戏剧 2015年2期
关键词:徐俊商海海派

向牧

从2013年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到2014年的原创话剧《大商海》,徐俊导演继续着他擅长的海派写意艺术风格,《大商海》融合民国时期上海的年代氛围和江南地带酥软韵长的吴侬软语,将一个民族资本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故事娓娓道成了一段津津有味的传奇,其精神内核更凝结成了一根刚强的脊柱,树立了坚实笔挺的沪商形象。

徐俊导演的戏总带有一丝特别的上海风味。《大商海》讲述了以申霁航为代表的沪商们在经历了民国初期、抗战、解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危机与机遇后,初心不改,坚持奋斗的故事。编剧和导演兼于一身的徐俊为这部剧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气质。舞台一角的琵琶乐者与说书人手中的三弦一唱一和,让历史教科书般的剧情化为了起承转合俱全的一段说书,使这部血气方刚的男人剧留存了海派戏剧唯美的悠然余韵。

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上来看,这部话剧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对申霁航、吴慕用和席耀宗三兄弟的塑造上。申霁航所代表的正义和理想,吴慕用所代表的应变和灵通,以及席耀宗所代表的利己和现实,仿佛是将一个完整的商人拆分成了性格鲜明的三个人格。兄弟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了上海商人群体中一种普遍的特质。申霁航是一个拥有梦想、志向远大的追梦人。他志存高远、正义凛然,既拥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又不会在上海纸醉金迷的环境里迷失自我、丧失原则。而席耀宗则代表了商人人格之中并不讨喜的一面。在商言商、以利益为上,这使得他在紧要关头放弃了做人的原则。与申霁航不可妥协的使命感形成了对比。吴慕用则居于两个极端之间,起到了调和平衡的中间人的作用。他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人脉四通八达的商人。虽然没有申霁航那么正义凛然,但他人情练达、广结商缘,是人情商人的一个代表。

从三人性格迥异的行商之道上来看,申霁航、吴慕用和席耀宗三人显然是分别代表了沪商人格之中的三个侧面。事实上,申、吴、席三人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极为纯正,单向的,他们各自呈现完整人格之中的某个部分。每次舞台灯光分成三束照射他们的时候,都好像一个人的不同人格在互相角力和协商、互相制约和调停。在危难当头时,三人的选择与去向也是截然不同。导演巧妙地运用三个性格互补的人物来呈现一个完整的沪商形象,并且通过三人之间的聚散离合、对话冲突来呈现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碰撞。并且最终凸显申霁航的个人原则,歌颂了上海商人的诚信和自律。

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完整了群像剧中不可或缺的补足功能,狼子野心的汤秋稻、市井滑稽的邱阿根、温柔坚定的翠珍等等。该剧在剧情上往往安排一整幕时间来呈现一个特别的配角,每一个配角都决定了这一幕的戏剧基调,令整部剧的剧情跌宕起伏,有笑有泪。导演巧妙设计了申霁航的第二人格:翁承志。深明大义的他是配角中的亮点,作为源鸿昌店中的副手,翁承志人如其名,继承了申霁航正直的人格和果断的头脑,时时刻刻披着申霁航为人处事的影子。在危难时刻,也是他毅然决然代替申霁航为国捐躯,惨死在日寇的刺刀之下。这一人物形成了申霁航的一个人格倒影,不但反映了申霁航的商道人道对后辈的强烈影响,也帮助观众从外围角色的行为投射来理解申霁航做人的原则。

《大商海》的舞美沿袭了徐俊导演执导《永远的尹雪艳》时的空灵和华丽。道具精简,舞台宽阔,契合了宏伟的叙事风格。色调对比强烈,戏剧感强。而布景道具中的红木家具,刺绣屏风和房内灯笼又具有海派古典的东方气质,两相结合,令整部剧更具历史的史诗感和时代的沧桑气息。

舞台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可以给人以即时的,不可逆转也无法复制的心灵震撼。《大商海》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自古以来,申城就是中国内地商业气息最为浓厚,受到西方文化熏陶最为深入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展以及上海自贸区的稳步推进,上海日益成为亚太地区以至于全球的金融贸易重镇,这座城市永远覆盖着一道商业化的穹顶。长期熏陶在这样的契约精神之下,“冷漠”、“势利”、“自私”等标签被一一扣在沪商的头上,似乎只要谈到上海商人,大家就想到精明算计、锱铢必较的小商人形象。整个时代正在迈入一个淡忘准则和真诚的阶段,但是《大商海》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上海商人的艺术形象。或者说,《大商海》所描绘的,才是符合实际的,深藏在观众心中的沪商的影子。《大商海》没有呈现一个高大全的沪商,而是展现了缺点与优点并存的沪商群像,他们既不像人们刻板印象中所存在的那样冰冷狡诈,也不像偶像剧里的模范生一样完美无缺,他们也拥有彷徨,也拥有畏惧,也会陷入梦想和现实的两难抉择,然而最终,申霁航从所有人之中脱颖而出,挣脱了时代的枷锁,守护了上海商人最后的风骨和气节,成就了一段佳话。

如果说《永远的尹雪艳》是徐俊导演对于上海柔情一面的寄梦,那么《大商海》就是他对上海阳刚硬朗的另一面的追问,在不断的坚持之中树立了新海派戏剧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表达。节奏步调日益加剧的上海和这个充满商业化的时代需要新一代海派艺术的治愈,需要舞台的演绎来告诫世人。我们不应忘记前辈的理想和奋斗,我们需要戏剧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让上海的精神永存。

猜你喜欢

徐俊商海海派
退休咏怀
充满
还是有空子可钻的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特别的考题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水果大赛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血光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