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零后如何玩转“春节”

2015-03-11于靖园刘建华

小康 2015年3期
关键词:春节充电婚嫁

于靖园+刘建华

春节传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网络改变了年轻人的过节方式,他们一半时间在网上,一半时间在网下。一半时间陪家人,一半时间和朋友玩。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有着自己的春节观

春节假期日益临近,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各自的春节计划,随之而来却是大同小异的关键词:团圆、休息、出行、充电、婚嫁、聚会……

虽说春节年年都过,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饺子、年夜饭、烟花爆竹?在许多已经或即将长大成人的“90后”看来,这样的春节远不够给力。他们有的已经走出家门和校门,迈出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有的则在海外“漂着”,有的依旧是在校学生,他们的春节花样百出,唯一相同的关键词则是“网络”。

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大家庭,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网络从此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据统计,“90后”数量约有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7%左右。

家是要回的,红包是要“微信”的!

“小时候过年是放鞭炮和穿新衣服,现在过年则是手机、网络不离手。”

1992年出生的王楚怡这样形容自己的春节。已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两年的她是一个典型的90后北漂,每年临近春节,她和其他北漂一族一样,都提前买好了回家的车票。

春节是王楚怡特别喜欢的节日,回家就能享受到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免除一个人在北京打拼的日子必须要做的事,不再需要做饭买菜,父母会准备好各种美食。

“笼统地讲,春节对我而言就是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王楚怡虽然知道这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关于春节的概念只来自于通识教育,与她的生活关系并不太密切。

不需要计划和设想,王楚怡已经非常清楚大年三十的晚上她会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倒计时,放鞭炮,回家。

这些传统包裹着她,让她感觉自己还在延续着童年。

“春节前后往返的火车票都预订到了。”对于身在广州的徐媛来说,订到票意味着保证可以回家过年了。1993年出生的徐媛是湖北宜昌人,去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广州一家家电销售公司做文员,第一年出来工作,远离父母,她还是特别想家。徐媛告诉《小康》记者,她每月工资是三千多元,除去房租和日常开支,每个月也能省下不到一千元,加上春节公司发的奖金,积蓄也只有六七千元。“但这不是钱的问题,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我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徐媛不好意思地说,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父母都很疼自己,不会期望她能带回多少钱去,只要能平安回家就行。

无论漂在哪个城市,回家是共同的选择。这一点,90后也不免俗。

家庭团圆的喜气洋洋让王楚怡心里很愉悦,但同时她也有一个烦恼:“不能上网看综艺片或者和同学朋友们顺畅地聊天,视频了。”虽然年夜饭、包饺子、放鞭炮等传统“元素”都没有改变,但是网络文化却越来越深地影响着王楚怡和她同龄朋友们的春节。

每年的除夕夜,王楚怡的手机像中了“病毒”一般,接二连三地响起短信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拜年的方式也“潮”了起来。短信、微信、微博、电子贺卡……各种方式层出不穷。而自从有了语音祝福的微信后,以往用电话、短消息的祝福变得越来越少,去年春节,王楚怡收到不下100条微信祝福信息,她也回复了几十条,她的春节与其是与家人一起过,不如说是与手机、网络密不可分。

由于年龄已过十八岁,按照家人规定的习俗,她已经不能再向长辈“讨红包”,而这个充斥儿时最令人兴奋的“环节”也在去年被微信所弥补。2014年春节前,“新年红包”的图标悄悄出现在了微信界面中,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微信红包的页面开始发红包。腾讯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至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这种刺激又喜庆的游戏方式马上吸引了王楚怡的注意,这让她和同事们彼此间进行了欢乐的互动,也增进了她和久未联系的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去年春节期间,她一共在微信中抢到628元的红包,而她的朋友圈中,有人曾在此期间抢到多达3000元的红包。

传统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网络改变了年轻人的过节方式,他们一半时间在网上,一半时间在网下。一半时间陪家人,一半时间和同学玩。

零点公司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虚拟社会成为“90后”习惯的生存空间,甚至有24.3%的人表示,“比起和别人在一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调查显示,在“90后”最喜欢浏览的网站中,社交网站(29.5%)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

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互融

对于在深圳上大学的张可欣来说,春节期间,学生党要比参加工作的90后更需要网络。

“没有网络的春节会让大家不知所措,因为我们寒假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都围绕着网络展开。”张可欣说,现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需要在网上完成,写一年的总结或者读书笔记,然后通过邮箱传给老师。

对还是大二学生的张可欣来说,春节意味着学生寒假中最重要的部分。寒假开始后,张可欣微博的主页和微信的朋友圈就热闹起来。一些同学就开始把各自的行踪发布在网络上。有的春节去旅游的,传上了不少照片;有的在大年夜包饺子,还在视频聊天上留下了包饺子的过程;还有一些同学看春晚,几个人一起在线评论。

不过,他们大多只关注春晚中诸如王菲、周杰伦、王力宏等当红歌星的演唱节目。

“感觉现在的春节就像是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博弈。”张可欣说,虽然春节期间的大戏——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央台和很多地方台都办,也是很多人春节必看的节目,但是对于90后来说,有很多人不是特别看重。

他们更喜欢看网络上的春节节目,比如曾经火热一时叫板春晚的“网络春晚”把“神曲”《忐忑》搬上舞台,后来更是直接请上90后韩国组合EXO,目标直指90后粉丝群,让张可欣和朋友们的目光几乎都从电视屏幕转移到笔记本电脑、iPad上。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难得放假时间里在网上“煲”美剧、日剧,除了刷微博、朋友圈,还会在一些网络社区上认识一些朋友,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在格外受90后“文艺小清新”群体热爱的豆瓣同城页面上,春节期间发布的同城活动分为音乐演出、展览、讲座沙龙、戏剧曲艺以及公益活动等多种类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几乎每个活动都有网友标注“感兴趣”或准备“参加”。

网络社区为“90后”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丰富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交友方式。

“从过春节这件事来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其实应该是在博弈中融通,它们之间可以不冲突。”张可欣举例说,自己会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用微信发祝福,也会边放鞭炮边用相机记录下来精彩的瞬间上传到网络。

作为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在春节期间,她有着一张具有广东传统的“行程表”,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吃素,初二拜奶奶,初四拜外婆。

听着亲戚打麻将的声音,她会觉得心里“暖融融”的,除此之外的时间,她也会和朋友聚会,在外地上学的朋友聚会,看看大家收到多少红包,如何计划新的一年。

这个新的一年不同于跨年,跨年是一种时间的跨越,而过年则是传统的沿承。后者更让张可欣有一种“新年新气象”的感受。

不同于张可欣,提前步入社会在广州打工的张明伟不想和他的前辈们一样,拥挤着回家过年。

“好不容易有一个假期,为什么要在上千万的人流中去挤那一张火车票?”张明伟准备和女朋友在广州过春节,早在一个月前,他们就已经把广州的购物地图平时已摸的熟悉,趁着春节的几天假期当然要搜索到底了。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将把香港当成是购物地图中的第一站。交通方便是第一要领,因为要争分夺秒地淘宝;打折是第二要素,现在可是香港减价的最劲黄金期。张明伟说,平常因为上班休息时间紧,常常要出差,而女朋友又是在医院工作,医院是轮休制度,两人的休息时间很难凑到一块儿。“今年春节比较幸运,我年前就开始放假,女朋友春节期间的排班也出来了,刚好年初一至初七都是休息,平常没有好好一起陪她逛街购物,这个假期就满足一下她的愿望吧。”

同为90后的邓海峰与其他小伙伴们有不一样的想法,从事销售的他在几天前刚刚报了一个英语学校的口语培训班。他说,看到公司越来越多的同事早早定下了充电的项目,邓海峰不得不放弃原本到桂林旅游的计划。“职场是残酷的,不进则退。谁都在为自己的职业素质加分,你能松懈吗?”说这话的时候,邓海峰显得有些疲惫和无奈。

在他们看来,除了学习、培训增加自己的知识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90后期望在这个春节假日通过实习、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小康》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大学就有许多学生选择在春节期间当科技论文翻译志愿者、广州天河花市志愿者或是广东科学中心志愿者。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在春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顺德一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张伟柏对《小康》记者说,目前工厂里的90后工人已离职了一大半,他们领了上一个月的工资后,都提前回家过年去了。“现在的90后其实我是很怕用的,在思想上有明显的代沟,摸不清他们到底想什么,他们的想法太超前了,而招进来的90后,都好像做不长的样子,工作态度有些甚至称得上是消极,但又不能骂他们,还要哄着去工作,可能现在真的是时代变了。也可能是我老了。”

在北京的中关村示范区,大三开始参与创业的90后们正在成为这里的创业主力军。IDG副总裁李丰一直关注着90后的创业者们,仅过去一年获得IDG融资的90后创业项目就超过10个。在他看来,90后由于物质条件不匮乏和家庭压力小,因此其决策成本很低,导致90后中出现“裸辞”现象。90后对待工作方式依次是快乐、学习、物质,越来越多的90后倾向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以自己的技能换取生活方式。

这个时代,给予了他们更多可能。

异国他乡的“网络”

张可欣关于“新年新气象”的感受可能会持续整个寒假假期,但是对于同样年龄段的海外留学生徐逸群来说,则仅仅只停留了一天。

“感觉好几年没过春节了,很失落,我真的不记得去年春节怎么过了。”

徐逸群在位于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她很快就要度过她在美国第六个春节了。由于相差12小时的时差,每年除夕到初一的时间段,徐逸群几乎都是在学校教室中上课度过的。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认为,春节是中国人的“情感时刻”,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

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一同祭祖敬天,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守夜达旦,其乐融融。不过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在春节期间回家团圆,则需要利用上课的时间和花费比平时更高昂的往返机票等费用。所以真正能够回家过年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寥寥。

在2014年超过45万的出国留学人员中,90后留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他们在留学选择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介绍,90后学生多是自费留学,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多以兴趣为主,而不仅仅是拿学位。以前的留学生在出国选择时,还要考虑到移民的问题,但是90后留学生则是以兴趣为先。

自从在高中时赴美留学,徐逸群就再也没有回国过春节了。在她印象中“其乐融融”的春节几乎都成为了儿时的回忆。而那些具有“放鞭炮,剪纸,新衣服”等元素的回忆,在美国则以另外一种形式变得鲜活了起来。

在海外过春节,留学生希望寻找“家”的感觉,以舒缓紧张情绪,消除身在海外的心理孤独感。聚会是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美国时间大年初一的晚上,徐逸群会推掉其他的一切活动,和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们一起,聚集在宿舍里吃各自带来的中国食物,打开电脑通过网络看“重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传统的节日仍在影响着徐逸群们的价值观,但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也提醒说:现在出国留学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而国外的留学期间,正是他们转变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学成后会带着和此前有很大不同的价值观回国。

钻研学业、打工赚生活费、到处游历……在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上,此前的模式大抵如此。但是九零后们的选择颇有不同。今年春节,徐逸群将和国内的好朋友魏伊璇相聚在纽约,她们准备去看一场华人春节音乐晚会。

也有更多的90后留学生们已经开始准备创业,成为国际化的一代。在海外留学平台“Zinch中国”的一项评选中,马克-扎克伯格、李彦宏、比尔·盖茨成为5000多名90后留学生心目中的“科技偶像”前三名。

这似乎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个刷脸的软件——脸萌,会火爆2014年的微信朋友圈,因为90后的生活方式、表达方式正在改变。

徐逸群说,过年时在QQ视频中,身在中国的父母会专门让她听地球另一端热闹的鞭炮声和给她看他们晚上吃的饺子。她会用最萌的表情,让国内的亲友们感受到她希望“团圆”的心情。

(《小康》实习生钟心怡对本文亦有帮助)

猜你喜欢

春节充电婚嫁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我在国外过“春节”
到岗先“充电” 培训重“破难”
水上婚嫁
明清婚嫁家具纹饰中暗藏的希冀
婚嫁贴“囍”字的由来
中国年味,世界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