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循证护理
2015-03-11谭艳袁军钟英云
谭艳 袁军 钟英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及其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神经梅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住院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善负性情绪的循证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 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梅毒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神经梅毒;心理干预;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37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b)-0193-04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nxiety-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TAN Yan YUAN Jun ZHONG Ying-yu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Methods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4,46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al objects.By random grouping in computer,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regular hospitalization nursing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nursing,evidence-based nursing aiming at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was added.The SAS,SDS score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SAS,SD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Each dimension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etc.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which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expans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Neurosyphili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Quality of life
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无法和其他人倾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无法宣泄,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摆脱精神煎熬一直困扰着学者们和护理人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循证护理的出现,以临床护理服务为中心,综合考虑临床经验与患者及照料者的需求、科研等多方面情况来设定护理方案能够做到及时处理患者的实际情况[3-4]。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神经梅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循证护理相关报道,为此,笔者尝试探讨循证护理对本院收治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作用,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神经梅毒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能够与医师有效交流,不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特殊时期,比如妊娠期,哺乳期,老年期等;②患者处于各种考虑拒绝参加本次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在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38~65岁,平均(53.03±10.62)岁。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38~65岁,平均(52.95±11.8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有无及其严重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员来自本院自愿报名参加的住院一线临床医师,在住院一线临床医师开始进行问卷调查前,先组织住院一线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并于培训结束时进行临床一致性检验。调查进行时,使用统一指导语。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住院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善负性情绪的循证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提出问题 在神经梅毒患者住院治疗时为其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调查,详细评估每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笔者召开座谈会,经过本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讨论,发现解决以下问题对缓解神经梅毒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别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差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什么手段可以帮助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患者出院后如何处理情绪问题。
1.2.2.2 循证支持 即证据检索和文献评价。针对本院讨论的循证问题,进行问题检索,以神经梅毒、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调节方法、心理干预等为关键词,检索期刊为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等,下载文献质量等级均为“C”或“D”级文献,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选择,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1.2.2.3 循证护理的应用 根据上述证据与神经梅毒患者的具体病情相结合,考虑本院现有资源和目前神经梅毒治疗及其护理水平,制订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护理方案。①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患者多因缺乏医学知识而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病情,再加上此病患者病耻感严重,很少求助于身边的专业人士,为此,加强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电脑、手机及网络的普及,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容易通过网络与医护人员联系,并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采用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咨询QQ、飞信、微信等方式一对一的网络平台交流,能够减少面对面咨询的尴尬,让患者毫无保留地吐露自己的心声,全面了解该病相关知识,减少盲目的担心和恐惧。由于网络沟通手段众多,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他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并对患者不产生额外的身体及经济上的负担。②音乐疗法:首先,选择适合的音乐种类:患者因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个人喜好不同所喜好的音乐种类也不一样,包括现代舒缓音乐、古典音乐、轻音乐、戏曲、民歌等6种类型;其次,音乐疗法干预时间:每日早晨8:00和夜间入睡前20:00;再次,音乐疗法音量: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不至于太小,也不能太大,以患者感觉最佳为宜。③放松训练: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如果条件允许,放下手头上的活计,装作啥事情都没有,控制呼吸,用全肺呼吸,避免仅用胸腔的上部来呼吸。刚开始时,以躺着的姿势练习,当你躺着能够熟练运用时,就可以站着或坐着练习。具体步骤如下: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腹部;通过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保持缓慢的吸气;缓慢且均匀地将气从鼻子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以8~12/min呼吸为宜。避免快速深呼吸或快速浅呼吸。④小组心理干预:本研究主要以目标转移法和德育中的体谅模式为基础,采取小组心理干预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即采用集中心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耐心地聆听患者倾诉,鼓励患者在小组活动时大胆说出自己的焦虑和不安,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神经梅毒患者为同伴,两人为一小组,互相安慰,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最后,再由护理人员集中对小组进行健康宣讲,向患者讲述控制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每位患者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负性情绪发生。⑤出院后一对一的疑难解答:患者在家期间,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将最小限度地受到影响,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每天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在电脑前就患者的疑问进行有效及时地解答,安抚患者的内心,使患者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得到安慰和劝解,定期对患者反应较多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订对策,然后在群共享和公告中进行公布,有效地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评估两种护理方式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将结果按照标准分的形式表示,其中,焦虑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得粗分×1.25,当标准分≥50分时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抑郁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得粗分×1.25,当标准分≥50分时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5]。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得分:主要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李凌江[6]主编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此问卷包括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体生活功能维度3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神经梅毒是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因该病无法彻底治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其他内科慢性疾病一样常见[7-8]。本病主要由于不洁的性交导致感染,也可经黏膜及接触带病原体之血液而感染人体[9-10]。梅毒螺旋体进入血液后,历时1~3个月即可进入脑脊液并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如未经驱梅治疗,在3~20年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约10%的患者神经系统感染梅毒后,可能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当螺旋体损害脑膜及血管时属间质性梅毒,若累及脑或脊髓则称主质性梅毒[11-12]。患者往往因为感染了梅毒而感到羞愧再加上疾病本身困扰导致其常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为此,如何优化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管理是学者们和护理人员关注的新焦点。循证护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以临床护理服务为中心,综合考虑临床经验与患者及照料者的需求、科研等多方面情况来设定护理方案,能够做到及时处理患者的实际情况[13-15]。为了有效缓解神经梅毒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笔者尝试探讨循证护理对本院收治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作用,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神经梅毒患者,从提出问题、循证支持、循证护理的应用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整,能够对缺乏医学知识而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病情再加上此病患者病耻感严重的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且交流沟通手段多种多样,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容易通过网络与医护人员联系,并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采用神经梅毒相关知识健康咨询QQ、飞信、微信等方式一对一的网络平台交流,能够减少面对面咨询的尴尬,让患者毫无保留地吐露自己的心声,全面了解该病相关知识。音乐疗法则通过音乐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产生物理能量,这种形式的物理能量能够有效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促使患者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进而影响患者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改善其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减少其负性情绪的出现,提高其生活质量[16-17]。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放松训练方法来调节情绪,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使人体体验到身心的舒适,以调节紧张反应所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起到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18-19]。本研究还采取小组心理干预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耐心聆听患者倾诉,鼓励患者在小组活动时大胆说出自己的焦虑和不安,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神经梅毒患者为同伴,两人为一小组,互相安慰,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护理人员集中对小组进行健康宣讲,向患者讲述控制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每位患者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负性情绪。出院后一对一的疑难解答能够及时有效地安抚患者的内心,使患者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得到安慰和劝解,定期对患者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订对策,然后在群共享和公告中进行公布,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20-21]。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应用神经梅毒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Ghanem KG.REVIEW:Neurosyphili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review[J].CNS Neurosci Ther,2010,16(5):e157-e168.
[2] Beauchemin P,Laforce R.Neurocognitive changes in tertiary neurosyphili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Can J Neurol Sci,2014,41(4):452-458.
[3] 王晓瑜,万丽红.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治疗后脑干损伤的循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6-418.
[4] 张国英.开放式吸痰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26-142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7,235-237.
[6] 李凌江,杨得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7] 谭清澈,张家堂,崔荣太,等.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 22(5):667-680.
[8] 韩桐师,万憬,徐珀.内科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21-1323.
[9] Freitas DR,Santos JB,Castro CN.Healing with malaria: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 of malariotherapy for neurosyphilis,mental disorders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J].Rev Soc Bras Med Trop,2014,47(2):260-261.
[10] 荣光雄,杨帆,黄亚铭,等.2004-2010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现代医学,2012,40(2):163-166.
[11] Sadeghani K,Kallini JR,Khachemoune A.Neurosyphilis in a man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J].J Clin Aesthet Dermatol,2014,7(8):35-40.
[12] Wang C,Zhu L,Gao Z,et al.Increased interleukin-17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neurosyphilis patients[J].PLoS Negl Trop Dis,2014,8(7):e3004.
[13] 钱美英.2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79-1182.
[14] 张旭媛,Naomi Morick.体位策略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38-1240.
[15] 钱文茹,陈璐,钱满芹,等.循证健康教育在癌性疼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10):1183-1185.
[16] 李桂兰,陈建华,刘新民.音乐放松训练对癌症放疗患者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798-799.
[17] 翁赛峥.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42-1544.
[18] 宗丽春.放松训练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12-914.
[19] 崔英丹,郭德纲,王昭,等.放松训练对舰艇军人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74-76.
[20] 张艾华,段截,王晓红,等.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小组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692-694.
[21] 王维丹,日芳,赵国秋,等.HIV/AIDS患者“病友小组、疾控医务人员、心理专家”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29-1531.
(收稿日期:2014-11-25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