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2015-03-11何秀莲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的发展,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不仅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要不断地创新服务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标准不仅仅是藏书和设备的数量,更注重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是否适应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体的社会信息时代的需要。
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现状
1、服务模式单一。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仍处于传统服务模式,只能满足到馆读者的简单借阅和咨询服务。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下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是目前图书馆创新服务必须探索的课题。
2、服务范围有限。服务对象和服务时间的有限性,导致阅览人次减少,图书流通量下降,图书馆资源利用率降低。
3、只局限于纸质馆藏。纸质文献无法满足众多读者在同一时间的阅读需求。所以数字化资源的利用与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
4、馆员专业素质不高。多数馆员从事的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具备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知识、网络开发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不多,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
二、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关键
无论是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的创新都需要较高素质的服务者。要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人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提高服务素质,才能提升服务层次,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开展创新服务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图书馆员。但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而言,除了掌握必备的图书馆学知识和经验外,还要及时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的能力。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特别要引进图书情报、自动化、数据库知识、网络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创新服务内容。
三、数字化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内容
1、服务理念的创新。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创新的服务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读者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尊重读者,理解读者,以满腔热情为读者服务,不断进行知识挖掘和整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的高质量文献服务。
3、大力开展数字信息化服务。从图书馆发展趋势来看,大力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数字化信息需求将会成为今后读者信息需求的主体,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意读取信息。其次,数字化信息资源将会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走上现代化之路。最后,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特点使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数字化信息的交流传递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馆与馆之间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交换,为现代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技术手段。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咨询服务。
4、服务手段的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利用卡片式,书本式目录索引以及文献等检索工具,通过手工操作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这样服务效率低,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延长了读者查阅资料的时间。所以建立数字图书馆、开展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主要职能是搜索、保存和传递数字化文献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满足多样化、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这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必须推进自动化建设,推出“一卡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读者。现代化服务手段的利用,包含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及资源收集与整理等功能,可指导用户有效地利用资源,还可节省读者上网查询的时间。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开发本馆的专业资源和特色导航库,提高馆藏利用率。积极购买电子出版物,将纸制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购买或免费试用较为成熟的国内外数据库等。还可以开设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博客等现代化手段与工具进行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5、服务模式的创新。
6、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学科馆员制度是近年高校图书馆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针对性,为师生利用信息建立快速导航的一项新举措。
7、创建自助服务模式。在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应该由传统的直接提供服务逐渐上升为以读者为中心的自助式服务。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里,读者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直接面对图书信息,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处理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8、服务内容的创新。
9、推行图书荐购系统,优化资源建设。为了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图书馆推出了“图书荐购”服务平台,使校内职工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需要在网上进行新书推荐。
10、挖掘优势资源,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特色馆藏建设和特色资源服务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重点和趋向。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图书馆从网络获取的资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根据自己学院的专业特点,建设具有其专业特色文献数据库,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在网络时代赖以生存的资本。
11、参与资源共享,保障文献提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日俱增,图书馆面临着文献指数剧增与图书馆经费紧缩,用户文献需求日益增长与图书馆资源有限的两大尖锐的矛盾,因此,文献资源共享成为一种迫切需要。馆际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文献的互借传递不仅能大大满足读者需求,更是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各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优质服务目标。
12、加强主页建设,利用本馆资源。让读者通过主页,充分利用本馆资源。学院图书馆应设立虚拟课堂、网上电子公告牌等,为读者提供讨论空间。
13、加强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馆藏信息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和一些随书光盘。它们的出现改变了原来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必须将文献查询、检索、阅览融为一体。并为读者提供如: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各种数据库。让广大的师生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获得最新、最快、最准的信息。
14、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人员应当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传播者、信息资源的分析者和信息利用的引领者。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信息服务层次和质量。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员只有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掌握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技能,才能够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图书馆应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规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在职培训和岗位训练,优化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的力度,要把那些学有专长的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引进图书馆,并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总之,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必须要坚持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要与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的需求相适应,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积极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淑华.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1(1):71-73;5.
[2]许鑫,苏新宁,姚瑶.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平台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5)
[3]唐定海.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和方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5).
[4]王晓清.“学科馆员”制度与图书馆创新服务[J].煤炭高等教育,2005,(3):102.
[5]罗志慧,陈平华.以特色建设促进高职图书馆特色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00.
(作者简介:何秀莲(1983.3-)回族,学士学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