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菲特:我为世界贡献了122个亿万富翁

2015-03-11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巴菲特比特股票

每年三月,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之前,沃伦·巴菲特都会在他的家乡奥马哈为美国部分“幸运的”大学生提供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14年3月,在与大学生的见面会上,巴菲特说:“我为这个世界奉献了122位亿万富翁,如果他们在未来能影响这个社会10%的人的观念,那么我就对社会贡献了比我生命更长远而有意义的东西。”

3月初,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2014年全球富豪榜,沃伦·巴菲特以582亿美元身价位列第四。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传奇。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包括追求简单、避免复杂、稳健投资、集中投资、长期持有等。他那稳健扎实的投资方法受到众多的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青睐。

长线投资 忽略市场

股神巴菲特的一言一行被全球投资者视为金科玉律,巴菲特成功的奥秘有两点:一是“长期持有”;二是“忽略市场”,而这正是巴菲特成功致巨富的关键要素。

巴菲特是长线投资的典范。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选择股票前,会预先做许多充分的功课,了解这家股票公司的产品、财务状况、未来的成长性,乃至于潜在的竞争对手。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影响你的身体。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他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巴菲特曾在1972年以106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到1999年时已经增值到9.3亿美元,在27年内华盛顿邮报股票成长了86倍,尽管在这27年中美国股市大盘几经沉浮,华盛顿邮报股票也曾大幅震荡,“跳水”和“飙升”无数次地出现,最后的事实证明“长线和耐心”为巴菲特带来了可观的收获。

巴菲特成功关键的第二点是“忽略市场”,所谓“忽略市场”就是不要把短期的市场波动看得太重,投资者的情绪不要被市场左右,不要对市场行为过于敏感,或者形象地说,不要没有主见地时刻随着“市场先生”翩翩起舞。既然是采用长期持有的投资模式,巴菲特主张就应当忽视市场的一切,包括价格波动及所有市场讯息,当然也不要理会经济学家、分析师,以及股市经纪人的建议,因为证券经纪人和证券交易商的任务就是以一些所谓的观点和理由引诱投资人买卖股票,从而赚取投资者的手续费及佣金。散户朋友们在股市无数次的短线进出中,大量的财富最终流入到证券经纪人和证券交易商的口袋中去了。

凡修读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凯恩斯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只会越来越繁荣,因此股票指数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趋升。既然股票的价格总体趋势是向上的,那么我们投资者就没有必要总是在寻寻觅觅中苛求找到战胜市场的秘方,总在哀声叹气中感叹财运不济。忽视股票短期涨跌,只要买进时的选择理由没有改变,则坚持捂股,时间可以使中小散户赚大钱,因为中小散户没有能力去拉升股票,唯一拥有的赚钱资本就是耐心和时间。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巴菲特眼里的价值投资

谈起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的做法跑赢大盘,或他赚取了令人瞠目的利润。但巴菲特自己是怎么诠释他的价值投资呢?

巴菲特表示,很早以前,他经常花很多时间查阅资料、统计数据,被告知买进便宜的股票,哪怕是很一般的公司,再转手卖掉,“这就像在大马路上寻找抽剩下的烟蒂,虽然很脏很恶心,但是却能免费吸上一口。”

虽然可以挣钱,但是这样的投资方式,巴菲特并不赞同。他所推崇的价值投资理念是指,研究和衡量所购买股份公司的价值,包括公司所属行业价值、公司本身是否经营得当、管理高效、具有较好的客户忠诚度等。

这让巴菲特总是热衷于买进那些他所熟知领域的、因各种原因而价格低于其本身价值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至于这期间市场发生了什么,如股市短期内经济动荡,股价下跌,市场上各种评论和谣言,他对此的态度是“置若罔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价值投资理念就没有冒险。被问到做过的最冒险的投资时,巴菲特的回答是“从来没有”。他和合伙人芒格从来只投他们所熟知的领域,这也是他一直未进军互联网行业的原因。

巴菲特举例说,1991年当他第一次见到比尔·盖茨时,盖茨对他说电脑将会改变一切。但巴菲特并没有选择投资电脑,而是持续投资喜诗(Sees)糖果和可口可乐。他说,最好的投资是“待在自己能力和知识的范围之内”。

但是巴菲特坦诚地表示,要做到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人们总是容易受到自己情绪或者别人言行的影响而动摇和失去主张。而这正是他和芒格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地方。

质疑比特币,“它是一个海市蜃楼”

3月初,巴菲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应该远离“比特币”,而巴菲特在回答“数字货币的长期潜力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时表示,比特币是“海市蜃楼”。

巴菲特称,比特币在解决钱的流动性方面是有效的,但是缺乏内在的价值。而此前高盛的分析师也对比特币的长期性进行了研究,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比特币的“可行性”不可靠,仍然不稳定。

巴菲特理财法:“三要三不要”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不要贪婪。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

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不要投机。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猜你喜欢

巴菲特比特股票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多个超导磁通量子比特的可控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