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2015-03-11
今年的世界杯,如往常一样略显尴尬,没中国队什么事,尽管如此,中国人在巴西的影响可能仅次于东道主。
通往球场的路上,地铁是中国制造的;走进马拉卡纳前,安检门是中国制造的……“中国制造”依然遍布世界杯各个角落。在巴西,更多高科技元素的“中国智造”正大行其道。
多年来,“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由于大多数“中国制造”无自主开发和定价权,始终处于供应链最末端。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赚的是辛苦钱,大头都被品牌和零售商拿走了,在南非世界杯,中国工厂从“呜呜祖拉”获得的利润只有售价的5%,着实是“赔本赚吆喝”。中国工厂是以压低人力成本的“低人权”,获取产业链最低端的微末利润,着实可怜。
不过到这届世界杯,中国产品总算以实际价值扬眉吐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了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上游。2013年6月,杭州一家企业成为国际足联官方授权制作与授权销售商,负责制作世界杯吉祥物“福来哥”,这是中国企业首次直接从FIFA获得世界杯吉祥物官方授权。有类似动作的还有另一家企业,他们的名牌产品是球迷版“大力神杯”,还从FIFA获得了世界杯金属、陶瓷、塑胶等五大类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权。
从南非世界杯的座椅,到巴西世界杯的LED产品、地铁、安检设备,短短四年,“中国制造”逐步摆脱了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名声,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利用世界杯的全球影响力,通过授权形式加大中国商品的品牌和广告效益,‘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授权、‘中国品牌转变。”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足球盛宴,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机遇。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智造”,将会更多地出现在世界杯赛场。
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正在普遍提高。除了足球、玩具这些传统产品,显示屏和安检机成为“拳头产品”,它们通常以租赁形式服务世界杯。中国的新能源公司为赛场提供太阳能供电;包括轨道和公交在内的整车和技术,都由中国公司提供。巴西新建设的消防和安全系统,全部由中国厂商一手包办。
至于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中国工程企业早已入场。中国产品既有“物美价廉”之美名,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已有很大的竞争力。中国制造越来越强,竞争力真是来自“低廉的人力成本”吗?考察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纽约时报》记者在考察广东、浙江等地的“领带镇”“内衣城”后感慨说:“这种每个城市负责你衣橱中一格抽屉的奇妙分工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规模性和较高的专门化程度。”中国制造走强,事实上是民间经济活力持续发酵的体现,值得赞赏。
这种民间经济活力,它需要相对自由的环境才能孕育。世界杯前夕企业一旦获得订单,工人就要加班加点。浙江永康一小旗帜厂十几名女工,世界杯开幕前的两个月内生产近四十万面旗子出来。
按当下法律,企业延长工时将面临法律上的麻烦——恰好中国劳动法执行较宽松。很多外国法律规定,超过8小时工作和计件工资制属于“摧残工人身心健康”,政府监管严格,工会活跃。这些麻烦在中国的小企业那里并不常见。
2010年一份调查显示,珠三角(中国劳工状况最好的地区)工人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周超过66小时。在最低工资、社保、法定福利方面,小企业普遍“违法”。这种很多人眼中的“低人权”恰恰是经济自由度的体现。企业家能够灵活协商,工人有机会获得更多收入。中国制造业拥有无敌竞争力的同时,则是屡屡发生的“民工荒”。这是工人从经济增长中获利的表现。
当然,值得歌颂的还有辛勤的中国企业家和工人。正是成千上万优秀的企业家和工人,他们雄心勃勃,吃苦耐劳,才缔造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比如说,在世界杯开幕后,一个生产旗帜的老板娘也会每天看球,一旦球队进入八强,她们就要抓紧赶制国旗,直接空运到巴西。在这样的企业家和工人驱动下,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本刊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