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2015-03-11赵改玲
赵改玲
摘 要:本文提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反思 目标 教材 过程 效果
为了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作为教师,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现就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一、教学目标
教师先从“拿破仑铝王冠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用途及性质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利用生活用品“铝锅、铝盆、铝箔包装材料、电缆等”图片展示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利用“红宝石、蓝宝石,耐火坩埚、耐火管”等图片展示氧化铝的性质及用途。利用生活中实例“1988年江西省特大洪水,全省90个县遭受洪涝灾害,水体大部分被污染,但灾情过后,群众很快就有干净卫生的水喝。这其中幕后功臣是谁呢?”引出明矾净水原理。通过让学生分析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阶梯线附近),推测铝元素具有两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同时铝单质、氧化铝、氢氧化铝也具有两性,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其性质的兴趣与热情,并驱使他们完成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两性)学习。
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二、教材使用
铝及其化合物是职高医药卫生类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从物质类别角度复习和巩固物质的通性,如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对应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碱的碱性;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对应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及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酸的酸性。再从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推测其具有两性:金属性、非金属性,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也都具有两性,通过他们都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探究实验,完成对其两性的认识、验证,得出他们具有两性的根源是铝元素具有两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理解。从铝及其化合物的日常用途,如铝制餐具不能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物质,复合木地板的表层中大多加有氧化铝来提高地板的耐磨性,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明矾净水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怎样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真正体会到化学的实际价值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知识技能、活动、科学素养”三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技能、自主形成科学素养。首先利用生活用品“铝锅、铝盆、铝箔包装材料、电缆等”图片展示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让学生阅读学案上铝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并思考:铝制餐具不能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物质?为什么铝制容器常温下可盛装浓硫酸或硝酸?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金属与非金属界线附近)推测其的两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再通过实验完成铝两性(铝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反应)的学习。利用“红宝石、蓝宝石,耐火坩埚、耐火管”等图片展示氧化铝的性质及用途,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铝具两性推测其氧化物也具有两性:既是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又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并通过试验探究完成氧化铝两性学习,引导学生由氧化铝的两性推测其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铝也具有两性:酸性(偏铝酸)、碱性(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并通过实验探究完成氢氧化铝的两性及如何制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的学习。再利用阅读学案中生活实例“1988年江西省特大洪水……”引出明矾净水原理,最后引导学生把每个过程联系起来构成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本节教学目标。
学生在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习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穿插铝及其化合物日常生活用途,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受到化学魅力和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学会了分析、归纳总结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并学会了写相应化学方程式技巧;学生以一个“小科学家”的角色亲身体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科学思维训练,逐步形成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唤起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乡宁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