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蛾周氏啮小蜂成为河南地区优势寄生性天敌的可行性研究

2015-03-11张素华许勤勤童玲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张素华 许勤勤 童玲

摘要:“森林小卫士”——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是一种防治效果显著的优势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提升无公害防治水平、保护多样化生态环境、人工助迁等手段,使白蛾周氏啮小蜂成为河南地区优势寄生性天敌,从而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面达到“一虫多治”、“一劳永逸”的效果。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优势寄生性;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47

1 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的相关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省危害严重的害虫品种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美国白蛾,大发生时将大片叶子吃光,形成“夏树冬景”,年发生面积在27万公顷左右;美国白蛾2008年在南阳市发生,近15年已扩散至黄河以北,局部地段发生严重[1]。

1.1美国白蛾在河南省的发生与危害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秋幕蛾、秋幕毛虫、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对杨树、榆树、法桐、白蜡等园林树木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

2008年9月,濮阳市在生物普查中首次在河南省境内发现,目前濮阳市、鹤壁市、安阳市和省直管试点县滑县已成为主要疫情发生区,郑州市、许昌市等地市也开始出现,随时有侵入漯河市的可能,给本地的森林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威胁。

1.2杨扇舟蛾的发生与危害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主要为害杨树、柳树等,以幼虫聚集啃食杨树柳树叶片,其为害程度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加剧,为害严重时可将树叶吃尽。杨扇舟蛾在我国几乎遍布各地,在河南地区的为害尤为严重。

1.3杨小舟蛾的发生与危害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别名杨小褐天社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是杨、柳树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杨小舟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据调查,该害虫在林间常大量发生,暴发成灾时,最高单株虫口达到2850头,2~3天内即将树叶全部吃光,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

2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相关研究

2.1白蛾周氏啮小蜂简介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属膜翅目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周氏啮小蜂属(Chouioia)(新属),是一种蛹寄生蜂。该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控制美国白蛾的猖獗为害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寄主范围广,能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在林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2.2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及行为学研究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羽化,一般雄蜂先羽化,雌蜂羽化后先在寄主蛹内生活2~3天,待交配完成以后再咬破寄主蛹壳爬出[2]。雌蜂会凭借敏锐的嗅觉找到美国白蛾的蛹,将产卵器刺入蛹中进行产卵;然后在美国白蛾蛹内,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卵(白色透明牡蛎状)经2~3天就会孵化成幼虫(蛆形);经过7~8天,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幼虫就将白蛾蛹内的营养物质取食殆尽只剩下空壳,此时,幼虫发育到老熟幼虫期,经过一定时间后发育成蛹(白色裸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蛹经过3~4天羽化为成蜂,然后雌雄蜂进行交配,交配完毕就会陆续从美国白蛾的蛹中飞出。

白蛾周氏啮小蜂越冬代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 6月上旬第1代成蜂开始羽化,平均发育历期约31天[3-4]。气温高低对各代发育历期影响较大, 7~8月间气温最高,其发育历期为一年内最短,仅有17天左右。9月至10月下旬发育历期最长,约41天。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老熟幼虫期有低温滞育的现象,越冬代则长达7个月。

2.3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研究

白蛾周氏啮小蜂由中国昆虫学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教授定名。沈阳农业大学王洪魁教授进过10多年的研究,发明了“利用柞蚕蛹繁殖啮小蜂技术”并与 1998年荣获中华优秀专利,开启了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先河。

目前,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已生产周氏啮小蜂近40亿头,并进行了初步的推广试验。通过研究,筛选出了防治美国白蛾的优秀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摸清了该种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了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优良繁蜂替代寄主,攻克了人工大量繁蜂的技术难点;探索出了适宜的放蜂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显著。

3 探索河南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形成优势种群的条件

3. 1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昆虫

在园林植保发展过程中,以往多重复使用单种化学药剂,害虫形成抗药性,大量天敌反而被杀,害虫的自然防控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应采取生物防治手段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在国内许多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已能人工大规模繁育并用于生产防治。据报道,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第一年放蜂寄生率一般可达15%左右,连续两年放蜂寄生率可达20%左右,连续多年放蜂后,寄生率平均在25%以上,加上其他的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生物农药等综合应用,美国白蛾能够长期、有效地被控制在较低密度的水平上,从而达到害虫发生不成灾的效果。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护天敌昆虫,有助于天敌昆虫种群的稳定,达到一劳永逸、持续防控的目的。

3. 2创造利于白蛾周氏啮小蜂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endprint

环境是生物天敌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改善当地的环境条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白蛾周氏啮小蜂等天敌昆虫的长期生存。生态环境变好了,生物多样性也就得到充分保护,昆虫种类的增多使得天敌的寄主更加丰富,自然界中,其种群数量也将有所提高,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能力相应增强。调查发现,河南省濮阳某公园林地有杨树、柳树、柏树、白蜡等多种林木,害虫有美国白蛾、刺蛾、袋蛾、柳毒蛾等,天敌种群数量在第2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很大,寄生率达到60%以上。而漯河市郾城区西大坡林地仅有杨树单一树种,林地杨小舟蛾危害严重,调查其天敌昆虫种类种类、数量都较少。

3. 3天敌的引种、繁育及释放

天敌的引种是指引进一些本地没有的天敌,并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帮助其在本地迅速形成固定数量级种群,有利于生态环境中对有害生物自然控制能力的快速形成,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相关专家级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繁育替代寄主的储存与预处理、蜂种保存、接蜂、繁蜂和放蜂及蜂种复壮等人工繁育中的关键技术,已经得到解决。应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后,放蜂林地害虫寄生率稳步增长,天敌种类也相应增加,这说明其符合引种条件。1997年~1998年,在裕丰食品公司内,庞建军、杨忠岐等人连续进行实验性放蜂防治,1999年未采用任何防治手段,待2000年4月调查,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由原来的5.9%增长到69.7%,其他天敌昆虫的寄生率也由放蜂前的0.6%增长到20.2% [5]。此外,烟台森保站也在连续多年放蜂地区采集到野外寄生蛹作为蜂种,这说明在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能够自行繁育,并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4 结论

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于2012年分三批共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1.2亿头,主要用于防治濮阳、滑县、内黄、漯河等县(市)的杨树食叶害虫,填补了河南省天敌人工繁育的空白。

2013年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13亿头,2014年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25亿头,在濮阳、安阳、鹤壁、滑县、开封、漯河等地释放,用于防治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成功规模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是河南省生物防治的开始,一旦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河南地区形成稳定种群,再加上白僵菌、生物农药、灯引诱和性引诱等技术的利用,同时改善环境条件,完全可以实现不使用化学农药,自然控制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邢铁牛.河南杨树有害生物的发生与综合控制技术.河南林业科技,2007,27(3):70-71.

[2] 宁红光,丁欣,刘永禄.蓬莱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9,39(4):35-38.

[3] 邹立亚,顾宇书,赫魏等.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发生世代、历期及种群变化规律的研究.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4):60-61.

[4] 王洪魁.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1):16-21 .

[5] 庞建军,杨忠岐,周荣艳.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利用技术.天津建设科技,2001,(z1):120-121.

作者简介:张素华,本科学历,漯河市园林管理处,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绿化和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民乐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与现状分析
临沂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永仁县万亩油橄榄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植物检疫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