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适性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初步探究

2015-03-11潘佳琴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6期
关键词:适性激励性评价尊重

潘佳琴

摘 要: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其中又不乏随意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组织酝酿,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即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适性课堂遵循“自己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现”的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顺应学生、发展学生为重心,从“适时”“适度”“适合”三个角度形成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从而探索出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方法,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达到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自主构建。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 适性 尊重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99-02

语文课堂评价,是指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的口头语言及体态语言的评价。而在适性语文课堂中遵循“自己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因此适性课堂的评价对评价语言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对教师的言语评价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智慧要求更高更全面。

以适性教育的理念来观照课堂评价性语言,笔者发现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往往通过赏识教育来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好的”、“不错”、“你说的真好”这类以一个“好”涵盖一切的评价成了课堂的“流行语”。同样为了在课堂中体现“尊重、平等”有些教师甚至不敢多加否定,这类不到位的评价导致评价性语言失去了原有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因此笔者对课堂评价性语言加以探究,发现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堪忧,空洞单一的评价、吹毛求疵的评价、请君入瓮的评价、不置可否的评价充斥着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了枯燥沉闷的场所。

基于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因此在适性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激励性评价十分重要,它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好”“不好”亦或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的评价,我们更得关注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导向、反馈、激励和促进功能,为了适合每个学生的天性,更好的形成适性课堂,建立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笔者作了如下探究尝试:

1 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按照罗杰斯所说:“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个体朝着本真方向发展,认知和接纳,这是一个内向实在的过程。”因此在适性教育中“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是前提,在适性课堂中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也不是简单的委婉的指明错误,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纠正建议,这些评价能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自身的美好憧憬,不断品尝到被肯定的喜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如在《夸父逐日》适性课堂教学中,在确定《夸父逐日》学习目标时,教师先问学生“5分钟你能做到……”这是“适性”观念的体现,既有对学生学习意愿的尊重,又有教师“平等”教学思想的渗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但在部分学生谈了5分钟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后,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了:

老师的建议你可以试一试:

⑴朗读《夸父逐日》,

⑵复述故事情节,

⑶读无标点版的《夸父逐日》,

⑷背诵课文,

⑸缩减情节。

一学生并未从老师的建议中选择活动项目,而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了朗读课文,并顺利完成。若按以往的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来看待这一课堂行为,会要求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完成目标,而并非是简单的朗读,缺少对自我的挑战,而在适性课堂的激励性评价观念下,我们的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评价道:“你真棒,能与大家分享你的选择,但老师相信以你这么流利的朗读基础,可以对自己来点挑战性的选择,不妨尝试着读读无标点的课文吧”。由此想到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给予学生自信,在激励性的评价中给予学生适性的指导,也有可能深刻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基于以上探索,在适性语文课堂《信客》一文中,文本赞扬信客担起乡村与城市联系重任、诚实无私、默默奉献的品质,一位学生却提出:与其说作者在赞美信客,不如说是作者在赞美信客这一职业。更主要的是,作者是通过两代信客的生涯,表达对一种逝去文化的怀念。也许这样的答案无法在任何参考书中找到,一旦轻易加以否定,学生的情感上接受不了,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如因势利导,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要给信客或信客这一职业写颂奖词,愿意选择哪一项来写,怎么写。这样既不损害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 因人而异,多元评价

适性的评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的世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又是随机产生的,其中不乏具有随意性,一旦教师忽略学生对问题的多元理解,只做单一评价,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会产生淡漠感。我们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个性”,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内容,对事实加以肯定,对精神加以唤醒,对行动加以鼓舞。

比如,对于自卑的学生,我们要让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其运用“低起点”评价方式。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设计“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的”这一环节,可让平时害羞不常发言的同学来回答,并加以非言语性激励,如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之后再予以激励性评价如“某某同学第一次回答问题就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励志的故事,相信在他的感染下我们的同学也会勇敢的尝试,他能回答问题正是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勇气,感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跨出第一步的信心,期待看到你再走一步,继续向前”这样的评价既配合学习内容又关注到了学生的性格特征。endprint

对于自信的同学,频繁的肯定会使他们乏味,达不到自我的需求点,此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和平时的学习表现,采取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的方式,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正体现了适性课堂自己学习的理念,在互评中中产生新发现,达到自我发现的新创造。罗杰斯认为:“如果以创造性研究为目标,那么,外部评价大多是无效的。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所以在多元化的激励评价中始终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其性格特征,挖掘其自身潜能。

3 适时适度,恰如其分

由于课堂评价性语言是临时的、突发的,及时的关注学生回答的亮点,适时的进行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按照学生的心理,每个回答问题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也希望老师同学能发现他们回答的亮点,所以他们潜意识中排斥否定性的评价。此时,教师得揣摩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度的肯定与否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培养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认识自己的不足中能提升下一次回答的关键点,同时也能提升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

以朗读教学为例,我们不妨多给出这样的评价:

“你读音很正确,如果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

“干嘛读得那么快?教室里没老虎,注意减速点哦!”

“读得真好听,天生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

“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

可见,激励并不等于肯定表扬,同样的否定与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适性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并非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也并不一定是平等课堂的“试金石”,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关注什么,是引出问题的答案还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心,激励他们进行知识再创造,也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一味肯定,关键在于一个“适”字,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方法示范和指导,教师关键处的指点,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因此适性课堂的激励性评价则通过强调“适时”“适度”“适合”来激励学生发现自我,从而达到天性的发挥。

4 结语

总之,适性课堂的呈现并非一日之功,而适性课堂的激励性评价更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尝试,作为教师只有将发展学生作为归宿,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改进课堂评价性语言,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美〕坎贝尔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王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陶冶平.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3]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2.

[4] 何录林.浅析激励性评价的类型和实施的注意事项[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1(6).

[5] 赵秀萍.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2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性激励性评价尊重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建设探讨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