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2015-03-11高立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高立华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学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变革学习方式。思维导图是在这种理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它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进教学当中的良好体现,即教师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完整的教学设计,学生有创新的学习思维和更高的能力水平,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让高三一轮复习内容变得清晰明了,学生更乐于接受,让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 自主复习 思维与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97-02

1 思维导图的由来与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它是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笔记记录方法,与传统的记录方法不同的是,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在图示中通过使用关键词等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来突出主题内容,这样既鲜明地强调了主题,又能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思维导图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调动整个大脑的功能,左右脑同时打开并协调运作,可以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既能纵观整体又能关注细节。

2 思维导图与地理一轮复习

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激的创造素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以考纲为出发点,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这轮复习强调的是基础,可以说是通向高考的第一把钥匙。只有夯实了这个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复习阶段中建立完善的地理思维。既然是完全复习的阶段,那么对于基础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就不会像新授课时给出那么详细的讲解。同时教师又要尽可能的把章节考点涉及到的小知识点彼此贯通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和学生要有充分认识。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都处于一个遗忘或者半遗忘的状态,这样也对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思维导图在这种学习要求和环境中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2.1 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运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辅助教学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尤其是用一些动画来展示某些地理现象的成因以及相关地理图片作为教学资源来使用。在高三地理复习课堂中多媒体同样被广泛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思维导图可以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知识点上有更完整的了解。这种思维导图制作的主体是教师,相当于把板书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的更加完善和透彻,可以把一堂课的复习内容以清晰的脉络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首先在大脑中有一个对于考点的整体把握,所以说这种思维导图的实用性非常强。比如,在复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考点时,必修课本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内容去阐释,那么一堂课就只能复习其中一个知识点。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在多媒体中展示高考对于这个考点涉及的内容和考查的角度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如下思维导图:

这种思维导图和传统板书以及教师口述授课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就是把整个大考点进行“分身”,分成若干小考点并展示给学生,学生马上就能首先了解复习这部分内容应当从哪些方面去入手。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代替板书,把板书呈现的更加立体和完整,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授课效率。在每一堂授课时,教师还可以制作更详尽的思维导图,如“大气环流及气候”,“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内容,可以加上近几年高考真题或将来的命题趋势。其他复习内容同样都可以运用类似的思维导图去讲授。所以,构建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好帮手。

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复习,哪些内容可以简单讲解,通过这个计划就能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的效率。

2.2 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复习中的运用

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是高三学生学习的根本,那么在课堂之外的时间比如自习课,学生在自主复习时能否有效利用时间,对于学生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们在课堂上仅限于对知识的短暂记忆,那么在自主复习时就很容易出现遗忘或者遗漏的现象。这个时候制作一个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就是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的法宝。比如学生在自主复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时,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体现在题目的分析解决方面。学生们在知识上的机械记忆可能直接导致他们在做题时失误频频。很多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点牢记于心,但在应用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头绪。现阶段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是能力立意,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认定与提取能力、要素分析与联系能力、结论推理与表达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要学会图文转换,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通过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恰好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完善缜密的思维。另外学生在分析题目时,可以先在头脑中构建一个虚拟的或者直接用笔画下简易的解题思维导图,针对这道题目应当从哪个知识点着手,答题要点包括哪些等等,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失分。

2.3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材之间的运用

高考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和面非常宽泛,一个知识点的出现可能连带出很多课本上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就更加考验学生对于教材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构建联系型的思维导图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相对完整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比如对于“美国”这一国家,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区域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必修二“工业、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灾害与防治等主要内容。那么在这些教材之间,构建一个好的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可以按照区域地理的授课模式去构建思维导图,通过美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去发散思维,将以上基本知识点穿插其中。这样就相当于对美国提前进行了一个小专题的复习。再比如说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时候,可以通过举“西北地区”这个例子来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在思维导图中就可以联系上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面临的自然灾害(寒潮、沙尘暴)等相关教材上的知识点。

3 思维导图的教育与实践意义

知识的本质在于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正是由反映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复杂的概念结构系统构成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超越了有关知识的分类,有利于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也有利于将繁冗复杂的方法理论变成条理分明的知识脉络。思维导图在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最终目的是面向高考,让学生在侧重能力立意的考试中凸显更高的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下,高考地理试题所体现出的综合性特征,给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很大,供学生选择的信息很多,为学生设计的议题也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思维导图的充分运用顺应了高考的这一需求。经过熟练的思维导图运用,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发散思维,选取并加工有效信息,定出答题方案,演绎出符合立意要求、体现综合意识的观点或结论。这也正是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进教学当中的良好体现,即教师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完整的教学设计,学生有创新的学习思维和更高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华超.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河北:地理教学,2014(9):45-47.

[2] 熊万.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探讨[J].杭州:新课程学习,2014(4):54-55.

[3] 伍加旭.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J].山西: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8):9.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