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人:保障有力成效显著(外一篇

2015-03-11吴明标

昭通文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鲁甸伤员灾区

吴明标

山河破碎,苍天落泪。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鲁甸县龙头山骤然发生6.5级强烈地震。顷刻间山体破碎、房屋倒塌、江河堵塞,数百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无数美丽家园瞬间毁灭,数万群众无家可归,村庄淹埋,道路、信息、电力中断,灾区人民处在极端危急之中。这次地震波及到火德红、乐红及巧家县包谷垴等周边乡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时间,草木含悲、大山静默、江河哽咽。地震发生后,商务部对灾情高度重视,高虎城部长立即做出批示,要求立即启动商务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市场供应。云南商务系统省、市、县三级联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打响了一场应急保供的攻坚战,在保障灾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力发挥应急保供职能

疾风知劲草,大难显担当。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商务厅于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及时召开厅长办公会,成立了由和良辉厅长任组长、相关处室组成的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提出七项抗震救灾工作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处室,形成了全省商务部门上下联动、横向配合的工作机制。随后,省商务厅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灾情,形成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市场监测、市场应急保供等具体抗震救灾工作。昭通市商务局及时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传达商务厅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具体工作。按照云南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李纪恒省长“要尽快恢复集市贸易和商业网点,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为受灾群众尽快恢复家庭生活提供保障”的指示要求,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和良辉深入灾区现场办公,要求省、市、县三级商务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引导灾区商业网点有序恢复经营。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省商务厅在8月4日向昭通市商务局下拨了30万元工作经费,并向昭阳、鲁甸、巧家3县区各下拨了20万元工作经费。同时,昭通市商务局也下拨给鲁甸县商务部门10万元、巧家县商务部门5万元作为工作经费。同时,省商务厅干部职工共向灾区捐款99730元,昭通市商务局干部职工也向灾区捐款12950元,力所能及地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加大抗震救灾工作力度,省商务厅还派出了孙燕、马永福副厅长深入灾区一线,率领昭通市县商务部门开展工作,确保救灾物资供应顺利推进。心系灾区保障有力确保物资供应

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及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和良辉的具体安排部署,省商务厅副厅长孙燕和运行处副处长孙聆于8月3日随省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组于地震当天连夜赶赴灾区,在云南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抗震救灾具体工作。

地震发生后,昭通市商务局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省商务厅的安排下,在8月4日上午8时左右,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第一时间组织了5吨生活必需品,于8月4日上午9时左右送到鲁甸县民政局,并要求他们当天送往龙头山、火德红镇重灾区。在得知道路受阻,运送物资车辆不能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局长程永和心里非常着急,提出了马上组织人工搬运的意见。8月4日下午,通往龙头山、火德红镇的道路由于塌方不断,这一路段的塌方刚清理完毕,另一路段又有山体垮塌下来,道路时通时阻,无数的救援车辆被堵在路上半天动弹不得,各路救援人员只好弃车而行,徒步挺进灾区。由商务、民政部门组织的搬运人员背着各种生活必需品夹杂在救援大军的洪流里,一路小跑着向灾区奔去。人手不够时,路边的群众纷纷加入其中,大家背负物品,挥汗如雨,将一箱箱方便面、矿泉水、饼干等食品第一时间送进了抗震救灾的最前线。

从8月4日下午那天开始,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鲁甸县民政局和其它物资接收点,但昭通市商务局组织的生活必需品,成了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的救灾物资。

由于通往灾区的道路塌方严重,车辆无法到达受灾最为严重的震中龙头山镇。8月5日,大量的受灾群众及救援人员的吃饭问题一下子凸现出来。一时间,矿泉水告急!方便面告急!情况一下子紧急起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做出决策,一方面继续组织人员将各种救援物资背进灾区,另一方面命令商务部门迅速组织一批生活必需品,指挥部安排直升飞机空投进来,切实解决灾区群众及救援人员的吃饭问题。接到指挥部的一声命令后,昭通市商务局迅速调运了400件矿泉水、500件方便面,组织人员及车辆连夜及时赶送到昭通机场。但是,由于昭通机场各方面设施及场地有限,物资堆放地点成为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协调,机场及时解决了堆放救灾物资的地点,并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为地震灾区送去了第一批空投物资。当第一批直升机出现在灾区的上空,当第一批方便面、矿泉水从天而降时,整个灾区人民热血沸腾,一度随着房屋倒下的信心和勇气,又重新树立了起来。随后,昭通市商务局人员、车辆全部集结待命,进一步加大生活必需品等物资的调运、储备力度,并向民政部门承诺,在生活必需品方面,无论灾区需要什么,只要一声令下,商务部门将按质、按量、按时保证调运到位。至8月5日下午4时左右,进入龙头山的主干道勉强通车,各种救援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不断运了进来,灾区物资紧缺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在随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程永和局长见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在生活上很艰苦,特别是那些救援官兵,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没有营养怎么行?一定要让灾区群众、部队官兵和救援人员吃上肉!军人出身的他做什么事情都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程永和马上行动,回到昭通后立即动员昭通猪肉储备企业在7号组织了4000多斤猪肉送往了灾区部队。

8月8日,在省商务厅马副厅长的带领下,市商务部门又组织了2.5吨猪肉送进了龙头山重灾区集中安置点,群众纷纷表示感谢。商务部门送来的猪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受灾群众、部队官兵和救援人员的生活。为解决受灾群众将来分散做饭难的问题,昭通市商务局及时与昆明市商务局取得了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生活物资。在8月10日,昆明市商务局洪莺局长亲自带队将价值约300万元的6卡车救灾物资送达鲁甸,为灾区人民送来了最急需的电饭煲、电炒锅、罐头、火腿肠、大米、食用油、学生文具、洗漱用品、衣物等物资,极大地缓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昆明市商务局还动员组织全市100多家内贸、外贸和各行业协会捐款捐物3800余万元,全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

确保救灾车辆及机械日夜用油运转不停

无论是处于什么情况下的抗震救灾工作,如

果道路是动脉的话,那么,汽油和柴油无疑就是当仁不让的血液了。如何保障成品油的供应,让灾区油品不短缺,确保抗震救灾工作血脉畅通,各项救援工作有序开展,成了整个云南商务系统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作为昭通地震重灾区的龙头山、火德红、包谷垴等乡镇,都是较为普通的山区小镇,加上平时流动车辆很少,所以每个集镇最多只有一两家民营加油站,不但规模小,而且储量更小。抗震救灾期间,各种车辆源源不断涌进灾区,无数台大型机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成品油的保供形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坚决不能让车辆和机械用油停下来!”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商务部门保障成品油供应的使命,也是悬在省市县商务部门心头的一块磬石。

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商务厅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要求中石化云南公司、中石油云南公司及时开展安全自救,合理调配资源,确保灾区成品油供应。两家公司按省商务厅要求,第一时间启动灾区用油应急保供预案,成立成品油保供应急领导机构,赶赴灾区指挥成品油供应工作。同时,两家公司增加外部资源调入,进一步加大了灾区成品油协调和调配力度。抗震救灾期间,中石化云南公司昭通油库库存充足,油库55辆配送车全部到位,保证全天24小时发油。地震发生后,中石化云南公司紧急增加市场投放400吨,中石油云南公司及时运输399吨油品驰援灾区。根据抗震救灾的实际情况,各加油站开设绿色通道,加大油站人员力量投入,24小时坚持确保救灾车辆随到随加。为保障部队车辆快速加油,有效及时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油站只需部队登记警官证和牌照,就可加油,采取灵活机动的加油方式,保障部队车辆加油迅速。其中,中石化云南公司从昆明到昭通鲁甸县沿线14座加油站开通绿色通道,中石油云南公司昆明——鲁甸、宜宾——鲁甸、宣威——鲁甸沿线23座加油站开通绿色通道。另外,在商务部门的要求下,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情况,两家公司还派出流动加油车进行机动加油,最大限度方便灾区车辆、工程机械和各种救灾设备用油。

在鲁甸、巧家抗震救灾的那些天,一辆辆流动加油车日夜穿梭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灾区群众、救援车辆及工程机械的用油需求。流动加油车到不了的地方,工作人员采取肩扛手提、人背马驮的方式,和时间赛跑,与塌方、泥石流等诸多困难抗争,舍生忘死,奋力保供。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由于工作措施到位,各方面保障有力,从未出现过灾区成品油短缺的情况。

由于地震,处于震中的龙头山镇正义加油站房屋受损开裂,油库围墙倒塌,3名员工受伤,加油站处于停业状态。作为震中龙头山唯一的一个加油站,在抗震救灾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市商务局非常着急。因为正义加油站是一家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况且加油站房屋受损,员工受伤,就算想正常营业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市商务局程永和局长和叶建平副局长积极动员油站员工,应及时发电加油,为灾区提供快捷有效的成品油供应。

同时,市商务局同中石化、中石油公司取得了联系,并提出要求,将成品油及时送往正义加油站储存,确保重灾区龙头山最近距离的正义加油站抗震救灾油品供应。正义加油站对灾区所有加油车辆和机械用油降价五分支持,为灾区献上一份力量。

类似的事情在巧家县包谷垴乡也出现过,并且惊人地相似。包谷垴乡红谷石化加油站因为处在试营业阶段,资金周转困难,在包谷垴乡抗震救灾期间难以为继,几近停业,给灾区救援车辆及工程机械油料补给带来很大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孙副厅长和程局长及时和中石化昭通分公司联系,让他们为红谷石化加油站提供充足的油料,使其正常营业,高速运行,确保包谷垴乡抗震救灾不能出现成品油短缺的现象发生。这一举措不但极大地解除了灾区用油的后顾之忧,还使红谷石化加油站度过了难关,让加油站老板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了感谢省市县商务系统的关心和支持,他主动将油价每升降低1角,在垫资20万元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为灾区提供油料供应。

鲁甸“8·03”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处于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和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交界的牛栏江干流上,对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时间,堰塞湖的险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确保十三集团军工兵团、武警交通部队、武警水电部队、水电十四局对堰塞湖的抢险排危用油,昭通商务局协助中石油、中石化两家昭通公司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商定保供方案,从8月6日起紧急组织两辆油罐车和一辆货车配送油品,循环运输,确保抢险用油24小时供应,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中石油昭通公司在顺流右岸鲁甸至堰塞湖距离江面较近的位置设置加油点,主供柴油和汽油。堰塞湖抢险施工单位每天到指定地点加油,为节省时间,由各单位指定负责人签字确认加油量和车号。为了将油品供应点设置在距离堰塞体最近的位置,在市商务局程永和局长的建议下,8月8日,中石化昭通公司组织了由12个人组成的应急小分队赶往堰塞湖,派出一辆挖掘机和推土机在距离堰塞体50米处推出一块平地,设置“中石化抗震救灾堰塞湖抢险救援加油点”,以保障抢险救援加油有序进行。同时,程永和还要求他们配备了130个方便储油桶,随时做好准备,争取第一时间将油品送到急需的地方。

再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全力以赴,保证救援车辆及工程机械的油料供应,这是省、市、县商务部门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家成品油保供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8月5日10时许,驰援震中龙头山镇的武警总队昭通支队救灾车辆油品告急,一个电话打到中石油云南销售昭通分公司。司机奉命出发,一路躲闪着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几次差点翻下山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奔驰,终于把油品送到了急待开工的车辆跟前。看着仿佛从天而降的加油车,武警战士们怔住了,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加油车就一个急刹停在了他们面前,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要知道,当时加油车离他们施工的距离,就是在平时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这么一点时间也是到不了的。看着司机一脸的汗水,他们禁不住纷纷竖起了大拇指。8月6日19时许,正在天生桥堰塞湖排险的昭通公路总段工程车辆燃油耗尽,求助电话打到中石油昭通分公司副经理葛华处。公司3名员工躲过滚石,绕开断路,冒着生命危险,为断油的4台装载机和2台挖掘机加入1000多升柴油,让工程车重新运转起来,为堰塞湖的排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8月5日下午,正在龙头山镇工作中的央视新闻中心直播用油所剩不多,如果不及时补充,将难以完成后面的直播任务。当时,正是抗震救灾工作最为激烈、艰巨和紧张的时候,也是举国上下,甚至是全世界对灾区情况最为关注的时候,在这种最为关键的情况下中断直播,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中石油昭通分公司接到鲁甸龙头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油品求助电话后,迅速组织由党员干部组成的送油突击队一行3人出发前往震中送油,但是由于严重塌方,送油车辆被堵在了半路上。当时已是下午8时左右,大雨如注,3人心急如焚。他们深知任务的重大,果断决定徒步挺进灾区。由于那几天油品保供时间紧,任务重,他们3人从早忙到晚,除了中午匆匆忙忙吃了一盒方便面外,一整天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吃上一餐饭。此时天已渐晚,3人饥肠辘辘,全身乏力。但是,必须把油在要求的时间内送到,这是临行前领导的叮嘱,也是他们向公司领导做出的承诺。3人立刻打起精神,迅速从车上搬下油桶,快速向龙头山奔去。

雨,越来越大,他们被淋得身上直淌水,衣服紧紧地裹在身上,全身仿佛被捆起来一样难受。冰凉的雨水一个劲地顺着脖子钻进来,让人感到一阵透心的凉。在这样的条件下空着手赶路都成困难,何况肩上还扛着沉甸甸的油桶。走了不到十公里后,3人都感到有点吃不消了,肩膀又酸又痛,脚步也蹒跚了起来。突然,前面路上人群慌忙,大呼小叫,四处奔逃。原来是前面一处山体正在滑坡,小山一样的泥石流已将路面堵断,武警正在疏散人群。山上不时还有石头滚落,人群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呼,看得每个人由不得头皮一阵阵地发麻。为了保证安全,道路已经暂时封闭,禁止通行。3人将油桶放下来休息了一会儿,见一时半会过不去,心里一急,竟然忘记了饥饿和劳累。为了按时将油送到,当即决定从路坎翻下去,爬上对面的陡坡,绕到塌方前面的公路上去。3个人连滚带爬,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会儿就扛着油桶下到了坡底,又艰难地向着陡坡攀爬。经过大雨的洗刷,山坡又陡又滑,他们身负重物,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3个人抓住树枝,抓住草根,甚至把手指深深地插进泥土里,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爬去。突然,其中一个抓住的小树被连根拔起,连人带桶皮球一般滚下了坡底,对面路上的人群忍不住发出了一阵惊呼,都说糟了糟了,怕是连命都没了。正当大家叹息的时候,那个摔下去的突击队员奇迹般地爬了起来。也许是上天保佑,也许是他命不该绝,除了脸被树枝划伤而外,并没什么大碍。另外两个队员忙把油桶放好,又一步三跌地下去帮他把油桶扛了上来。就这样,3个衣衫不整,满身泥浆的突击队员,分别扛着40升油品,行程30多公里,历时4个多小时,终于安全抵达灾区,圆满完成了送油任务。当他们跌跌撞撞把油送到央视直播帐篷时,全身一阵虚脱,一屁股坐在地上,好半天都爬不起来。千方百计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按照云南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李纪恒省长“要尽快恢复集市贸易和商业网点,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为受灾群众尽快恢复家庭生活提供保障”的指示要求,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和良辉深入灾区现场办公,坐阵指挥,要求省、市、县三级商务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引导灾区商业网点有序恢复经营。受商务部领导委托,商务部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谢莹副特派员亲自赴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震区深入察看农贸市场、加油站点等商业网点受灾情况。

抗震救灾期间,和良辉厅长、孙燕、马永福副厅长分头多次奔赴鲁甸龙头山重灾区、巧家包谷垴、老店、昭阳及会泽县,深入查看了农贸市场、加油站、“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储备企业等商业网点的受灾情况,并现场研究灾区商业网点恢复经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在农贸市场查看时,为了认真了解市场保供情况,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马副厅长不顾禁忌,仔细询问、查看猪肉、火腿等食品的价格和质量。同时,马副厅长还组织商务部门及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当前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鲁甸、巧家、昭阳商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进一步加强灾区的市场监测工作,启动地震灾区样本企业日报制度,重点对粮、油、肉、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进行监测,全面掌握地震灾区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全有序恢复商业网点。同时,加大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备力度,充分发挥储备在应急保供中的重要作用,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同时,详细了解、掌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加油站等商业设施受损情况,切实开展商业设施恢复重建项目申报相关工作。

在得知灾区花椒销售难的问题时,8月15日晚21时,马永福副厅长带领昭通市商务局程永和局长、叶建平副局长等及时赶到鲁甸大成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花椒烘烤每天可达30吨左右,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经过商议,公司老总表示,要积极为灾区群众收购花椒作出贡献。同时,商务部门积极组织全省的流通企业及重庆、成都等地的花椒商,开展收购灾区“爱心花椒”活动,并大力支持鲁甸大成有限公司及时收购花椒。8月15日,云南沃尔玛迅速赶赴灾区举行了现场收购“爱心花椒”活动仪式,灾区群众深受鼓舞。随后,不少热心的流通企业和花椒商纷纷前往龙头山和电话向商务部门联系,购买“爱心花椒”,为灾区贡献一份爱心。在此期间,成都电视台还专门播放了昭通“爱心花椒”收购认购的新闻宣传。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地震灾区安置点受灾群众生活逐步走上正轨,为进一步满足被安置群众的生活需求,省商务厅利用“万村千乡”工程遍布城乡的布局优势,迅速安排、支持和鼓励板房超市开进灾民集中安置点,给受灾群众送去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为开展好此项工作,省商务厅下拨抗震救灾市场应急专项资金120万元,部分用于灾区“万村千乡”农家店恢复经营和开设板房超市补助。每恢复一家“万村千乡”农家店给予1万元专项补助,在集中安置点,每开设一家“商务系统板房超市”给予7万元经费补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鲁甸、巧家两县灾区“万村千乡”农家店正陆续恢复经营,带动灾区其他商业网点50余家恢复经营。已经开门的店主们表示,灾后他们都保持价格不变,甚至还主动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销售。某些商家还针对受灾群众进行商品义卖、赠送等活动。目前,“商务系统板房超市”已经开始营业,整个灾区商铺货源供给渠道畅通,货源充足,部分商店还主动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向震前靠近,为下一步的恢复重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震无情人有情,万村千乡皆是爱。在鲁甸“8·03”地震救援中,商务人员用他们的无私情怀和坚韧担当,谱写了一曲曲紧急救援的大爱之歌,灾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废墟上的村医

2014年8月3日下午,秋高气爽,瓜果飘香。

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卫生所医生王庆龙到镇上办完事后,顺便回到镇上的家里,打算换一下衣服,喝一点开水,休息一下。刚坐下没几分钟,突然听到一阵巨大的响动,门窗激烈地摇晃了起来,桌子上的水杯、热水瓶一下子掉到了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不好了,地震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鲁甸人,有关地震的经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王医生心里一个激灵,迅速起身往外面跑。刚跑到楼下,街上已乱作一团,人们纷纷从屋里跑了出来,人人吓得脸色发白,惊恐不已。一时间,小孩子们惊恐地哭了起来,大人们焦急地呼儿唤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大街上一片混乱,不时有花盆从阳台上掉下来,人群发出一阵阵的惊叫。极度的惊恐和不安,在整个集镇到处弥漫。王医生站在自家门前,感觉双脚像踩在海绵上一样左右晃动,没有一点踏实的感觉,脑袋一阵眩晕,好几次差一点摔倒在地上。过了好一会儿,地震才慢慢平息下来。这时候,王医生才发现妻子不知什么时候早就站在自己身边,紧紧贴着自己,全身瑟瑟发抖,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和不安。想着刚才突如其来的地震,他心里一紧,顾不上安慰妻子,冲进屋里推出摩托车就要向李家山卫生所奔去。这时,惊魂未定的妻子看到自家的小卖店里货架东倒西歪,一片狼藉,禁不住失声哭了起来。见王医生往外推摩托车,强止住哭声,一脸不解地说,东西掉了一地都不帮我收拾一下,你这是要到哪里去?王医生一边跨上摩托车一边对妻子说,这么大的地震,肯定伤了不少人,我要赶到卫生室去救人。话还没说完,王医生已发动摩托车,飞一般地向李家山冲去。

一路上,只见到处是倒塌的房屋,还有山体在不断坍塌,扬起一阵阵巨大的黄尘。王医生心里一阵紧缩,糟了,情况比自己想的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

十多分钟后,王医生赶到了卫生所,已经有4名伤员被送了上来,随后,所长肖世奎和另外一名医生杨国兰也赶到了。4名伤员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外伤和内伤,其中两名头部被石头砸破,血流不止,情况非常危险。3位医生心急如焚,根据4名伤员的不同情况,快速给他们作了相应的急救处理。村级卫生院各方面条件有限,平时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危急的情况,听着伤员的呻吟,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王医生说,不行,不能再耽误时间了,伤员情况很危险,得赶紧送县医院。王医生跑出卫生所,只见路上乱哄哄的,下面村子里喊叫声此起彼伏,却看不到一辆车的影子。情急之中,他立即掏出手机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让他赶紧把家里的车开到卫生所来运送伤员。刚挂电话,王医生立即后悔了,儿子十多天前刚在县医院做了阑尾手术,伤口都还没完全愈合,怎么能让他来救人呢?王医生又掏出手机,刚要再拨儿子的电话,但转念一想,又把电话装进了口袋里。算了,这么多的伤员,哪里顾得上这些,救人要紧。正在这时,一辆微型车开了过来,王医生赶紧跑到路中间把车拦下来,迅速和肖所长、杨医生一道将4名伤员送上了车,请驾驶员将他们送县医院抢救,并安排送伤员上来的几个村民跟车护送,并一再叮嘱他们在路上要千万小心,照顾好伤员,不能再造成二次伤害。

刚送走这四名伤员,就见一个村民冲进卫生室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说,王医生,不得了,下面村子里房子倒平了,死了好多人,还有很多人被压在房子下面,惨得很哟!3位医生一听,来不及细问,赶紧抓起救急箱就往外跑。王医生一路飞奔,不少跑上来避险的村民说,你不要命了,下面危险得很,我们都跑上来了,你还跑下去做啥子!正在这时候,余震来了,山体发疯了一般,剧烈抖动了起来,无数斗大的石头从坡上滚落下来,挟带着呼呼的响声,碾起一股股黄尘,让人不寒而栗。为躲避山上滚下来的飞石,王医生一脚踩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还没等他从地上爬起来,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只见一个村民被一块百多公斤重的石头击中,仿佛一支射出去的箭一样,“砰”地一声掉在了路坎下。王医生赶紧爬起来,几大步跳下路坎,见那个村民右大腿血流如注,躺在地上挣扎着,但无论怎么努力也爬不起来。看着不断从身边飞过去的石头,那个村民说,王医生,不要管我了,危险得很,你赶快找个地方躲一下!王医生顾不上和他说话,使劲一把将他抱起来就向一个相对安全的开阔处跑去,一边把他放在地上一边说,躲什么躲,躲得了还会受伤?那个村民疼得脸色煞白,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伤口处的血流得更凶了。王医生用手一摸,不由得心里一惊,不好。大腿从髋骨处断了,这么大的出血量,如果不及时止住,命怕是保不住了。想到这里,他顾不上危险,立即打开药箱,迅速为伤员作了止血处理。见血止住了,他禁不住松了一口气,跑到路上捡了两块纸板,用绷带将伤员的断腿固定住,又找了两个村民来帮着将伤员抬到路边,请他们照管着等待抢救伤员的车辆,然后又背起急救箱向下面的村子里跑去。

一路上都是受伤的村民。大批的伤员被村民们背着,抬着,搀扶着朝路上涌来,王医生和卫生室的同事们快速地为他们进行急救处理。鲁甸虽然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但像这么严重的地震还是第一次碰到,特别是这么惨烈的场面,更是谁也没有想到过的。面对这么多的伤员,王医生虽然心里感到非常紧张,但他很快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一边抢救伤员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慌,千万不能慌,这么多危重伤员摆在自己面前,一慌就会出大乱子。平素以胆大心细和经验丰富而著称的王医生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对伤员的伤情判断准确,处理迅速,对伤员进行止血和伤口包扎基本上就是一两分钟完成一个,同时对危重的伤员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急救处理。在地震后短短的时间里,单是王医生一个人就用去了27支急救针水。27支急救针水所换来的,可能就是27条活蹦乱跳的生命啊!在李家山采访期间,不少村民对我说起那天的地震还心有余悸,大家都说太惨了,太惨了!那天要不是王医生他们,我们李家山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处理完路上的伤员后,王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又向红石岩下边的村子跑去。

红石岩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地方,不仅是在龙头山镇,就是在鲁甸,在整个昭通都广为人知。那是位于牛栏江边的一个小村子,在两山对峙的大峡谷边,散布着几个露天温泉,因为风光旖旎,又是天然的硫磺温泉,有很好的理疗和保健作用。所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每天都有外面的人呼朋唤友、携家带口来这里泡温泉,最多的时候一天达到五六百人,当天地震发生的时候,就有二百多人在那里泡温泉。

当王医生他们赶到温泉下面的热水河边时,路边已经摆着6具遇难者遗体了。上面村子里哭喊声一片,情况非常危急。这时候,王医生的儿子和大女婿赶到了,他精神为之一振,带着儿子和女婿寻着哭喊声跑去。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五十多岁的王医生竟然跑得比儿子和女婿还快,把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远远地丢在了后面。事后,一个来泡温泉的大爷说,他活了几十年,还从来没见过跑得这么快的人。刚进村子,就听到村民说前面倒塌的房子里埋着一个妇女。王医生跑过去一看,那是一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基本上倒平了,只听见从倒塌的墙体处传来阵阵呼救声。寻着呼救声,王医生使劲搬开一堵残壁,只见一个妇女被卡在废墟下面,半个人都埋在土里,一点也动弹不得。王医生一边安慰她一边说不要怕,一定坚持住,我们来救你了,一边往那个缺口里钻。但那个缺口太小了,有一根粗大的木头压在那里,试了几次都钻不进去。一起跟过来救援的群众说,太危险了,千万不能进去,这些断墙都被震酥了,稍微动一下就会跨塌下来,整不好又要丢掉一条人命。那个被困的妇女听大家这样一说,一下子也感到绝望了,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看着被困妇女绝望的眼神,王医生也一下子悲从中来,禁不住将心一横,对身边的儿子和女婿说,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将木头抬起来。可是,粗壮的木头上面还压着几堵断墙,儿子和女婿使出全身的力气也无法把它挪开,还是在其它几个村民的帮助下,大家齐心协力,费了很大的劲才挪开一小点,勉强够一个人钻进去。王医生小心翼翼地从缺口里挤进去,飞快地把压在那个妇女身上的杂物搬开,将她从废墟中拨了出来,然后又将她抱到缺口处,他在里面推,大家在外面拉,折腾了好几分钟才把那个妇女救出来。等到王医生从缺口处钻出来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将提着的心放了下来。过了好几天,一提起这件事,大家都在说,王医生胆子真的是太大了,这么危险也敢钻进去救人,那时候余震不断,只要稍微有一点晃动,肯定就不会活着出来了。采访的时候,我问王医生,大家都说你不怕死,尽往危险的地方跑,你真的不怕吗?见我这样问,他不好意思地摇了几下头说,怎么会不怕呢?这世界上没有不怕死的人,只是处在那样的危急关头,没时间考虑这些罢了,现在只要一想起来,我这后背都还一阵阵发凉呢!那位妇女被救出来的时候,可能埋在废墟里的时间太长了,下半身完全没有了知觉,连右大腿被锐器刺穿了一个大洞都不知道,那伤口上不断涌出的血将众人看得心里一阵阵发凉。看到伤得这么严重,王医生赶紧想办法为她止住了血,又快速包扎好,大家才七手八脚地帮着把她背了两三公里,送到了乡卫生院赶来的急救车上。直到第二天王医生才知道,这位被救妇女的两个孩子当场就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了,地震的时候,丈夫正在山上摘花椒,也被山上落下来的石头砸死了。说到这里,王医生哽咽了。他说,太惨了,特别是那些小娃娃,前几天来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时候还活蹦乱跳的,一场地震就把他们全都带走了。看着王医生把头深深地埋进臂弯里那一副痛苦万分的样子,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现场那些惨烈的情景,但也明显感觉到了一阵阵揪心的疼痛。我借故说出去方便一下,在卫生室后面平静了好一会儿才进去继续不得不中断了的采访。

地震中,整个李家山村死的人很多,其中既有当地村民,也有外面进来泡温泉的游人。由于山体垮塌,救援车辆一时开不进来,王医生他们要把伤员背到两三公里的地方,才能将伤员送上营救车辆。王医生的儿子王松,这个刚满23岁的90后小伙子,几次提到他,王医生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掩饰不住的自豪。刚做了阑尾手术十多天的王松因为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为了救人,他找了一条厚厚的布带扎在伤口上,跟着救援人员一起,将伤员一个个背到车边。当运送伤员的车辆不够用时,王医生又用自己的摩托车将那些伤势不是很严重的伤员及时转移出去,极大地减轻了运输危重伤员的压力。那是灾区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大家一直坚持到凌晨5时左右,在道路一次次被堵断的情况下,一共转移出了30多个受伤群众,其中危重伤员5人,重伤群众20多人。当王医生用摩托车把最后几个伤员送到火德红卫生院时,已经是早上6时多了。听说王家坡还有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下,他又骑着摩托车马不停蹄地火速赶到了那里。见村民谭庆贵的母亲右腿被砸伤,三处骨折,左小腿肌肉被撕开,伤势非常严重,王医生马上对她进行了急救处理,把左腿撕开的肌肉用纱布包好,右腿用纸板和纱块固定好。随后,王医生迅速为一个盆骨骨折的女孩作了紧急处理后,又马上参与到了搜救被困人员的队伍中去,从废墟中刨出了一个叫易健峰的4岁男孩。这个小男孩被救出来的时候,头部被重物挤压得变了形,除了额头部分骨头还完好外,头上其它部分的骨头都断了,整个脑袋软绵绵的,让人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直到地震后的第16天,这个平时聪明而调皮的小男孩都还住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虽然还保持着最基本的生命体征,但一直都没有苏醒过来。

在接下来的搜救过程中,王医生他们再也没有找到一名幸存者。但他们谁也没有放弃,在天黑之前,他们一共刨出了5具遇难者遗体,其中一个大人,4个小孩。4个小孩子中一个4岁,一个3岁,一个1岁零2个月,一个3个月。8月5日,王医生帮助4个孩子的家人将小孩安葬了。为了让他们走得不是那凄凉,王医生为他们找来了4件红色的童装,亲手给他们整整齐齐地穿在身上。说到这里,王医生再一次哽咽着讲不出话来了,我也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找不出半句劝慰的话来,采访不得不再一次中断。看起来,采访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每一次回放地震及救援的情景,对于把头深深埋进臂弯里的王医生来说,都是一次最不人道的打击和伤害。

在此次地震中,就整个医疗救援来说,与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的医疗队相比,李家山卫生所的村医们所做的工作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地震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在各医疗救援队还赶不到的时候,他们当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任何强大的救援力量都办不到的。

李家山村卫生所的杨国兰医生营救两个孕妇的事情在鲁甸地震灾区广为流传。

杨医生在地震废墟中成功营救出的两位年轻孕妇,在地震后的第三天,两人在间隔不到6小时的时间里,分别在鲁甸县医院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巧合的是,两个宝宝不但都是男孩子,而且都是6斤6两重,一个取名平平,一个取名安安。那几天,平平安安的出生,不但成为网络新闻的热点,更为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增添了一缕生命的亮色。

杨国兰今年55岁,这位全镇年龄最大的女村医,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全镇的医生没有谁能赶得上她。在平时的工作中,杨医生做事井井有条、踏实认真,低调谦和,在同事和村民中享有很好的口碑。在卫生所,除了治病救人的常规工作外,杨医生还负责整个村子的卫生保健及孕产妇情况的追踪、回访等工作。地震中被成功营救的常程淑、李世琼两位孕妇就是她一直追踪、回访的对象。由于平时工作落实到位,对全村孕产妇情况了如指掌,她才能在地震的第一时间想到两位临产期的孕妇。在跟随所长和王医生到山下村子里救人的时候,杨医生就带着4个参与救援的村民一路飞奔到李世琼家,见她只是在地震时摔了一跤,受了一点轻伤,就迅速给她作了相应的处理,并马上对她进行了产检。产检的结果让她很是欣慰,李世琼虽然摔了一跤,但胎儿一切正常。看到李世琼有家人照顾着,杨医生又领着大家向另一个孕妇常程淑家跑去。

赶到常程淑家的时候,杨医生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一下子坐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虽然心里一百个不相信,但让杨医生最为担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对有孕在身,快要临盆的常程淑来说,地震并没有绕过她的家门,老天也没有因为她有孕在身而对她进行特别的关照。和那些墙倒屋塌的人家一样,常程淑家也没有在地震中逃过一劫,一样成为了一片废墟。正当大家愣在废墟前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从里面传来了常程淑的呼救声。大家七手八脚扒开一个缺口,只见常程淑双手抱头,弯曲着身子蹲在墙角处,没靠墙的一边恰巧有沙发和一个大铁皮炉子挡住了跨蹋下来的墙壁。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大家把挡在缺口处的断墙撬开,杨医生赶紧钻进去,小心翼翼地把她扶了出来,接着给她做了产检,见胎儿一切正常,杨医生才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常程淑在山上摘花椒的丈夫也赶回来了,杨医生把常程淑交给他照管着,又迅速投入了救治伤员和解救被困人员的工作中。事后常程淑说,在她怀孕期间,杨医生经常来她家为她做各种检查,并教给她许多保护胎儿的方法。地震的时候,见跑不出去了,她怕房顶的东西掉下来,就双手护着头部,又尽量弯着身子蹲在地上,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安全。她还说,要不是杨医生带人来救,她肯定没命了,就算大人没事,孩子安不安全也不好说。

在李家山采访的时候,听了村民们的讲述,我好像很清晰地看到,在李家山地震的那一天,倒下去的是村子里一间间高矮不一的房屋,站起来的不仅是普普通通的李家山村级卫生所,还有一位位平时毫不起眼的乡村医生。

在龙头山镇卫生院院长邵浦眼里,8月3日这一天和其它日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比起前些时间来,今天的病人不多。正是采摘花椒的季节,乡亲们都上山摘花椒去了,摘迟了,青绿色的花椒不仅会变成色,而且味道也不纯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声名远播的花椒,也就不值钱了。所以,那些有点小病小痛的村民在这段时间都是把自己的病痛藏在心里,扛在身上,除非病得爬不起来,不然的话,没有谁会因为一点小病就跑到卫生院来,让自家的花椒在烈日下暴晒。

下午,邵院长正在办公室值班。时至初秋,天朗气清,不时一阵阵凉风袭来,让人惬意无比。此时,时间回到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6.5级的强烈地震仿佛一只在地壳里憋了太久的猛兽,正铆足了劲,从地底下钻出来,在龙头山的土地上跌扑滚打,肆意妄为。一时间,整个龙头山及周边地区一下子坠入了痛苦的深渊。一种巨大而奇怪的声音将邵院长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见桌上的电脑晃了起来,水杯掉到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好端端的墙体突然间像蛇一样摆动起来,文件柜哗地一声倒了下来。不好了,地震了,他刚要向门外跑去,突然感觉地面下沉,站立不稳,一个踉跄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很快,邵院长听到了几个医生的呼喊,赶紧爬起来,冲出门去带着他们一起往楼下冲,并寻找患者与其他同事。此时,楼房在剧烈颤抖,只听见轰隆隆的倒塌声、娃娃的哭声、大人的嘶吼声混杂在一起,恐怖极了,给人一种世界末日般的感觉。他们在三楼找到两个病人、两个娃娃和一名医生,邵院长大喊一声:“跟我走。”冲到二楼楼梯,又发现两名患者。此时一楼已经严重沉降坍塌,完全没有了出路。地震慢慢平息下来了,但是,大家的恐惧感比地震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位医生也一时没了主张,病人更是慌作一团,两个娃娃的哭喊声在狭小的楼梯间里更加显得尖锐和刺耳。地震是瞬间到来的,让人猝不及防,甚至让人来不及惊恐和害怕,但被困在倒塌的楼房里出不去,死神的狰狞加之心头的恐慌,却好比钝刀子杀人,那种痛苦的程度,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此时,人人惊恐不安,楼房已经垮塌,逃生的路已经封死,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如果再发生余震,或者房屋继续垮塌,那平时救死扶伤的龙头山卫生院就是一口地地道道的活棺材。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命悬一线,生死难料,自身的安危,让大家感到绝望,亲人的平安与否,更是让人牵肠挂肚,心如刀搅,众人一下子都没有了主张。恐惧再一次袭来,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此时,大家都惊恐得说不出话来了,默默地盯着邵院长,连两个娃娃也止住了哭声,睁着四只天真而无助的大眼睛看着他。众人的目光将邵院长盯得心里发毛,本就紧张的他更加感觉到了此时的危险程度,加之不时传来一阵阵房屋轻微的断裂声,更是让他忧心如焚。如果不想办法逃出去,那这狭小的楼梯间就是大家的葬身之地了。必须想办法带着大家逃出去。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他突然想到了楼顶有一个小平台,可以暂时把大家从危机四伏的楼梯间解救出来,于是,他赶紧领着大家来到平台上,叮嘱他们不要乱跑,他会想办法带大家出去。把大家安顿在平台上,邵院长又返回来,仔细搜寻,看有没有逃生的出口。这时候,他才猛然间发现,卫生院那曾经熟悉而亲切的一楼已经不见了,仿佛魔术一般,二楼变成了一楼。他的心里一阵悲凉,就在他倍感绝望的时候,突然在一间病房的外墙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他的心里一阵激动,一下子蹲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踹向缺口。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只用了三脚,就踹出了一个大洞。由于用力过猛,他也一下子从洞口摔了出去,把肋骨都摔裂了两根。

真的逃出来了!邵院长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看着那个大大的缺口,他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邵院长没想到,就是他那三脚踹出来的缺口,挽救了7条人命。他踉跄着站起来,又重新钻进危楼,嘶哑着声音呼喊着,但是由于紧张和激动,喉咙干燥得仿佛撕裂了一般,根本发不出一点声音来。他只得重新爬回楼顶,带领众人来到洞口,将他们转移了出去。

一位70多岁的病人身体非常虚弱,无法从那个洞口钻出去。老人喘着气说,不要管我,反正也只有半条命了,是死是活,听天由命,你们赶紧逃吧。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余震又一次袭来,砖头、玻璃不断落下来,洞口有可能随时被堵死。情急之中,邵院长他们有的在外面拉,有的在里面推,费了很大的劲才将那位老人转移出来。

把几位病人转移出去后,邵院长又带领同事们继续搜索。他说,现在地震基本平息了,楼房该倒塌的地方都倒得差不多了,危险不是很大,每一处能进去的地方都要仔细搜索,一定要把困在里面的人救出来。话刚说完,突然,从远处飞了小半块砖头落在他们身边,吓了众人一跳,以为房子又发生垮塌了。正在大家惊恐的时候,邵院长听到一声微弱的呼救,顺着声音寻过去,才发现医院的一名医生被压伤了,卡在砖缝里出不来,刚才那块砖就是他丢过去的。因为伤势太重,听到有人救援,但呼救声太小,才拼尽全身力气扔出了那块砖。大家七手八脚,把卡在他身上的断壁和砖块搬开,迅速把他救了出来。

在接下来的搜救中,他们又在医院药房的位置搜寻到了闵顺红医生,但是,由于药房垮塌较为严重,无论如何努力,他们也没能把她救出来。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急得嗓子直冒青烟,垮塌物太重,加之连最基本的救援工具都没有,所以虽然大家竭尽全力营救,还是没能把她救出来。没有办法,邵院长只能不断地安慰她,不要怕,有我们大家在,没事的。在他的安慰和鼓励下,闵医生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天快黑的时候,终于等来了专业的救援人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才把闵医生救了出来。

那天晚上,7个死里逃生的医生和病人在卫生院的废墟上度过了灾区的第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早上,邵医生觉得胸部一阵阵地剧痛,他用手一摸,稍一用力,疼得满头是汗。他心里一怔,坏了,肋骨断裂了。一位同事找不到绷带,就从自己的白大褂上撕下了几根布条帮他绑着。还是几天之后,另外一位同事在废墟下捡到了一条腹部手术用的绷带,才帮他换下那几根布条,重新用绷带捆上。

4日下午,邵院长他们在废墟前召开了临时会议,他特别强调,一定要坚强起来,别人倒下了,但是我们不能倒,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受伤群众在等着我们去抢救。他把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分成一个医疗救助组和一个后勤保障组。大家把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药品集中起来,加上县卫生局马凤军局长送来的急救药品,于4日16时在灾民安置点建立起了第一个医疗救助站。说是救助站,其实只有一把遮风挡雨大伞、一张桌子和药品。但是,这个救助站却让受伤的群众见到了希望,看到这些平时熟悉的医生,他们的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单是那一天,他们就为一百多位受伤群众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其实,在这些医生中,他们有的自己也受了伤,有的亲人受伤较为严重,已送往昭通的医院抢救,但是,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尽着一个医生的职责和本分,在当时大批医疗救援队还没赶到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地震的废墟上坚守着。

一连几天,他们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肋骨断裂不是小事情,而是重伤了,更不要说一下子就断了两根。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坚持在废墟上开展高强度的医疗救治工作,除了要有坚强的毅力外,恐怕还要有一种超乎想象的精神力量。如果不了解实情,很难从邵院长忙碌的身影中看出他也在地震中身受重伤。其实,不是他不想躺下,而是他觉得自己千万不能躺下,他的责任给了他支撑的力量。作为医生,作为院长,在那样的一种情况之下,他不能辜负灾区群众的期望,更不能辜负老父亲的嘱托。

医疗救助站刚建立起来的当天,正在忙碌的邵院长远远望见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拄着拐杖向他走来了。看着父亲蹒跚的脚步,他的心里充满了内疚。因为要抢救病人,他没有时间去看父亲,但父亲却在小孙子的搀扶下,赶到卫生院来看他。那一刻,他的心里非常难过,对于父亲的到来,他觉得简直无法面对。劫后余生,感慨万端,父亲对他说,你是医生,也是院长,一定要带好头,这么多受伤的乡亲,都眼巴巴等着你们呢!有人问邵院长,为什么这么重的伤还坚持在抗灾第一线,他说,地震中,医院的4位医生都不幸遇难了,那是自己相处的同事、战友和兄弟,一想到他们,心里就非常难受,只有多为受灾群众做点事情,才会暂时冲淡心里的痛苦。况且,自己是院长,只要自己在,龙头山医院就在,其实,好些医生都不同程度受伤了,自己挺住了,其它医生也会挺住的。在这样的大灾面前,还有许许多多的受伤群众和病人等着医治,作为医生,别人可以倒下,但医生不行,无论如何,能坚持就要挺住,能工作就不能趴下。

龙头山辖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近6万余人,居住比较分散,交通条件较差。龙头山卫生院镇村两级医护人员不足80人,和许许多多的乡村医生一样,他们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山区,遵循职业操守,恪守医生本分,为群众和患者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龙头山卫生院能在废墟上挺立起来,靠的不是邵院长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卫生院全体医务工作者精诚团结、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的精神。

8月3日的地震,对于龙头山卫生院来说,是一场灾难,更是一个恶梦。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人猝不及防,还没不得及做出任何反应,房屋瞬间跨塌,检验科医生李树杰就被埋在了里面。完了,完了!说起当时的情景,李医生还心有余悸。他说,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什么都来不及想,满脑子全是绝望,简直没想到还会有机会活下来。当房子塌下来的时候,李医生恰好被卡在两堵断墙的中间,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楼房还在继续下沉,垮塌,如果不赶紧逃出去,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当他从两堵断墙之间拼命挤出来之后,才发现门已经被倒下来的墙封死了,根本没有逃生的出口。此时,他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绝望。突然,他看到不远处透出一丝光线,慢慢挪了过去,发现是半截被掩埋了的窗户,情急之中,他抓住窗户的钢筋,使出全身力量使劲一推,没想到竟推开了一个小口。李医生一下子看到了生的希望,拼命一点一点往外挤,终于慢慢地爬了出来。他说,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钻出来的,就那么小的一个缺口,如果放在平时,要想钻出来是根本可能的事情。

逃出来的李医生回过神来后,得知家里没有一个人受伤,但房子已经倒平了,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就跟着村干部们到山上的村子去救人。回到卫生院后,李医生又投入了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因为工作紧张,李医生一连十多天都没时间回家看上一眼。实际上,整个卫生院的医生那些天都在拼命工作,将一个个伤员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在那样的一种同时间赛跑、同死神赛跑的非常规情况下,他们早已没有了自己,有的,只是救死扶伤的责任,有的,只是一个医生的天职和操守。

地震当天,医生张莉正好在家轮休,地震发生后,她立即打电话给邵院长,请求安排任务。接到张医生的电话,邵院长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但因为张医生家距卫生院有好几十公里的路程,通往龙头山的道路又被堵断了,邵院长就叮嘱她不要着急,让她第二天再赶回来参与医疗救护工作,并带一点食物和水回来。8月4日早上,张医生背着几十斤重的水和干粮就向龙头山赶去。那天的路途是无比艰辛的,尽管她在卫生院工作好几年了,这条路也不知往返了多少次,但还从来没有走得这么艰难。因为刚发生过地震,加之3日晚上大雨的冲刷,一路上都是滑坡和泥石流,车辆根本不能通行,张医生没乘几公里的车就被迫下来步行了。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走几十公里的路,这对于她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看着一路上那些徒步向灾区奔去的救援队伍,以及一路上弥漫着的紧张气息,让她悬着的心更加紧张了起来。看起来,灾区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想到同事们缺水少粮的境况,她禁不住加快了步伐,巴不得一下子就赶到卫生院,将水和干粮送同事们的身边。那一天的经历,深深地留在了张医生的记忆里,让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肩背肿了,脚磨破了,一次次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吓得魂飞魄散。她不是女汉子,她只是一个平时见到老鼠都要吓得大惊小叫的柔弱女子,在那样一条危机四伏的道路上奔走,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进入龙头山的公路不久,突然听到身边传来一阵莫名其妙的响声,有人大喊,快跑,快跑,垮山了!听到喊声,张医生来不及观看,本能地向前猛冲,刚跑出十多米远,一下子连人带东西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回头一看,好险啊!她刚刚经过的地方,已被小山一样的塌方掩埋了。有时候,生死之间,真的只是一线之隔。要不是刚才跑得快一点,张医生的命,肯定是说没就没了。刚才的险情,差一点把她的胆都吓破了,但是,必须把水和粮食送到同事们身边,必须尽快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只能前进,不可能后退。就这样,张医生在这条危机四伏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平时乘车半时候就到的路程,她走了6个多小时。等她赶到已成废墟的卫生院时,见邵院长和同事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来不及和他们打一声招呼,马上就投入到了抢救伤员的队伍中。

记得2012年9月7日的彝良地震,也涌现出了许多乡村医生舍生忘死、抢救受伤群众的感人事迹。他们和鲁甸县龙头山镇卫生院、火德红乡李家山村卫生室的医生们一样,总是在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冲向救死扶伤的最前线。因为,长期在那里工作,他们离受灾群众最近,因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群众急需医疗救援的时候,他们别无选择。

猜你喜欢

鲁甸伤员灾区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相关断裂的岩石圈磁异常分析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我们的鲁甸(组诗)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目击
灾区笑脸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