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决策树分析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居民满意度研究

2015-03-11闪晓光

关键词:新城区老城区决策树

闪晓光, 李 早

(1.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2;2.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住房的需求量急剧攀升,因此新兴的居住区也越来越多。居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作为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却不能在短时间内随着居住区的迅速增加而快速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健全将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造成部分新建楼盘入住率低下,而这一现象又进一步导致服务配套设施到位减缓,甚至缺失[1]。因此,部分小区仍然依托市中心或者周边的设施来弥补自身配套的不足,从而造成居民使用不便、满意度低下。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配置对于居住区的建设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但随着人们的聚居方式和需求受到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僵硬的指令性规范难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2]。为了深入了解居民对于居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本文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将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与居民属性、选择原因、出行状况等大量数据分类简化为以居民满意度为目标变量的函数,以期了解影响居民对周边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综合考虑区位、社会经济背景、人口构成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选取西园新村、安居苑、万振逍遥苑、金色池塘和国际花都作为调研对象。为了便于数据的处理分析,本文将合肥市距离市中心5km以内的西园新村、安居苑、万振逍遥苑的调研数据作为老城区样本;将距离市中心5~10km的金色池塘和国际花都的调研数据作为新城区样本。

结合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公益性,研究选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金融邮电以及社区服务5类设施进行调研。为了获得尽可能接近于真实情况的信息,本文针对这5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设置情况以及居民对居住区各类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小区样本数为100份。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居民对于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出行方式、设施位置及规模、利用频率、设施的选择原因及满意度等方面的状况。

1 以居民满意度为目标变量的决策树

“决策树”的理论基础立足于树的分类模型,是根据自变量来预测因变量,并将研究案例分为若干个组[3]。将目标变量设为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独立变量为年龄、同居人数、居住年数、拥有汽车数、前往公共服务设施的交通手段、前往公共服务设施的时间、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频率、公共服务设施所处的位置、公共服务设施所处的种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选择理由等10个项目。

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PSS)分析软件中,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定义变量的测量等级,并设定变量参数。其中,决策树成长的最大树深度限制为4,防止树的过度增长。选择交叉验证作为验证方法,个案数中父节点为20,子节点为10。在生成的矩阵模型中,单个节点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对于选择该规则满意的人数、评价一般的人数、不满意的人数以及总的合计人数。

1.1 居民对教育设施满意度的决策树

通过决策树针对合肥市新旧城区居民对于教育设施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生成的矩阵图如图1所示,并提取出相应的规则。

图1中,虚线框代表终端节点,①/②/③//④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合计”的人数,下同。

图1 教育设施满意度的决策树

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

(1)教育质量。从新老城区的教育质量可以发现,将教育质量作为满意度分枝规则下的合计人数最多,由此可以推断教育质量是影响居民对于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2)设施位置。由于适龄就学的儿童很大一部分需要家长接送,从便于接送的角度来看,教育设施的位置同样受到居民的重视。因为离家近意味着可以借助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从而花费更少的出行时间,出行的目的在于迅速准时地到达目的地,而上学作为日常通勤,居民自然希望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越短越好[4]。

对比新老城区可以发现,老城区居民对教育设施的满意度高于新城区,因为老城区的教育设施由于历史的沉淀,设施发展较为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交通较为便利,因此老城区的居民满意度更高。而“离家近”作为影响居民对于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新城区显示尤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新城区学校相比于老城区服务半径过大,导致新区学生就学距离更远[5]。

由此可见,新兴居住区在教育设施的配套上需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注重设施的服务半径,以便居民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学;另一方面,重视设施的教育质量,以便提升居民对于教育设施的满意度。

1.2 居民对医疗服务设施满意度的决策树

通过决策树针对合肥市新旧城区居民对于医疗设施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生成的矩阵图如图2所示,并提取出相应的规则。

图2 医疗设施的满意度决策树

从图2可以看出,影响居民对于医疗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

(1)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不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服务质量”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老城区,居民对于这一观念的偏好以倾向于“甲级医院”显示出来。从客观条件来看,新城区比老城区拥有的大型医疗设施少,居民的选择范围不大,因而人们更加注重服务质量。

(2)设施位置。不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都将设施位置作为分枝规则,因为设施的位置直接影响居民的医疗出行,过长的出行距离必然会对整个就医过程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3)设施规模。在老城区的决策树中,设施类型成为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分枝因素,选择“甲级医院”的人数更多,因为大型综合医院的资源更加丰富,居民对于大病、重病的首选依然是大型医疗设施。从居民对于综合实力雄厚的“甲级医院”的依赖性可以判断,设施规模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4)收费价格。在新城区的决策树中,价格便宜作为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分枝因素与“离家近”、“质量好”、“服务好”一同出现。医疗费用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居民公认的事实,医疗价格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因此“收费价格”必然也是影响居民对于医疗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调研小区的问卷结果见表1所列。

由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居民选择的医疗设施位于市中心,而且在所有公共服务设施出行中,居民的医疗设施出行距离最远。由此可推断居民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会前往市中心的大型医疗设施,并且耗费了大量的通行时间,然而获得的满意度却不如住区附近的社区医院。从医疗服务的种类、医务设施的质量以及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准来看,甲级医院相对更高,尤其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医疗资源的配置水准在省内无出其右。但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的不仅是附近居住区的居民,还有跨区县甚至地方城市的居民,这直接就导致了按照居住区规模配置的医疗设施,其人均资源占有率不足,造成看病“一号难求”的局面,进而影响到居民对医疗设施的满意度。

表1 居民选择医疗设施位置的比例 %

研究认为“社区医院”由于设施位置更加贴近居住区,在保证“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条件下,更容易使居民获得满足。由此可见,在城市规划层面强化主副中心大型医疗设施配置的同时,在居住区建设层面更应注重社区医疗的建设,力争做到“小病不出社区”。

1.3 居民对文体设施满意度的决策树

通过决策树分析合肥市新旧城区居民对于文体设施的满意度,生成的矩阵图如图3所示。综合新旧城区对于文体设施满意度的选择规则,可以发现影响居民对于文体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

(1)设施位置。处于不同区域的文体设施均受到居民的选择。在老城区,居民绝大多数选择社区周边的设施进行文体活动,并且居民前往设施的时间越短,满意度越高;此外,新城区居民在小区内以及小区附近进行活动的满意度相对单位附近以及市中心的居民要高,由此可见,居民对于文体设施的出行距离并不希望太远。

(2)类型多样性。结合老城区节点6和新城区节点2可发现,“设施齐全、有停车场”这类设施的居民满意度较高,且选择的人数也相对较高。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达到了一定水平,综合性的文体设施将越来越受到居民的亲睐。

(3)周边环境。从图3可以看出,部分居民采用交通工具前往文体设施,而设施周边有停车场会使这部分居民感到便利,进而对整个设施的满意度有提升,以新城区节点2为例,在该规则下的居民满意度达到了93%。

图3 文体设施满意度决策树

此外,从问卷结果可以发现,新城区的居民对于文体设施的满意度相比老城区要高出11%。调研问卷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看出,大多数居民认为居住区文体服务设施普遍缺乏,新老城区的选择规则中居民更倾向于使用社区周边及市中心的文体设施,选择居住区外文体设施的居民满意度要高于居住区内部的。虽然居民选择“离家近”作为分枝的原因,但是其前往设施时仍然借助交通工具出行居多,由此说明居民渴望居住区周边有配套的文体设施,并且设施的种类较为齐全,以便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

图4 居民希望增加的设施类型树

虽然国家标准以及各地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各类文体设施从服务人口、建筑规模和用地规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配置要求,但从实际走访来看,居住区文体设施在建设后的后期维护中存在2大问题:一方面在居住区开发建设中,开发商出于商业利益在居住区的建设过程中有意忽视文体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后期使用中,由于管理缺失以及资金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文体设施出现损坏且未能及时修复,进而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认为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规划和管理2个方面协同配合,对于规划部门应当加强工程建设中有关文体设施的审批力度,通过强制手段保障居住区基本的设施建设。后期管理上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机制,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保障文体设施的健康发展。

1.4 居民对金融邮储设施满意度的决策树

通过决策树针对合肥市新旧城区居民对于金融邮储设施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生成的矩阵图如图5所示。

图5 金融邮储设施满意度决策树

虽然新旧城区生成的决策树生长较为茂盛,但是本文并未在生成规则中寻找出较为明显的满意度特征,因此,本文认为居民对该类设施的需求较为单一,即简单的功能便可满足居民的生活。结合老城区节点12和新城区节点6~10可以看出,居民对于使用银行邮政设施偏向于使用的便利性。此外,金融邮电设施作为商业设施的一种,它的服务水平以及设施种类对于居民的满意度影响也较为重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邮政设施,其旧有功能已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服务方式和市场化的经营模式[6]。从各地自行拟定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中,银行邮政类设施已被归类为商业设施,不再作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出现。因此,研究认为未来公共服务的配置不再需要将此类设施进行单独的政策指导,可以留给市场根据需求进行调配。

1.5 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满意度的决策树

通过决策树针对合肥市新旧城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设施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生成的矩阵图如图6所示。综合新旧城区对于社区服务设施满意度的选择规则,可以发现影响居民对于社区服务设施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

(1)服务质量。“服务好”作为分枝原因,在新旧城区的选择规则中出现了6次,而且选择此因素的总人数最多。

(2)收费价格。“价格便宜”作为分枝原因,在规则选择中也出现了6次,可见在商品社会服务设施的价格定位对于使用者的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3)设施多样性。由图6可以发现居民采用辅助交通前往社区服务设施,其选择的原因是由于设施的种类更为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服务设施建设的不足将会影响居民的使用选择,进而对满意度产生影响。

从调研小区建设年代来看,新城区小区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比老城区种类更为丰富,从而更容易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综合新老城区居民在选择社区服务设施的原因时,“离家近”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结合老城区节点5和新城区的节点3不难得出,在社区服务设施价廉物美的前提下,居民对于出行距离的敏感度降低;综合老城区节点8和新城区节点13可以看出,社区服务设施的规模越大,居民的满意度越高。

图6 社区服务设施满意度决策树

社区服务设施从其使用功能及服务群体来看,它主要从事社会福利和社会管理性质的工作,虽然面向的群体是全体居民,但就调研走访发现,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集中在弱势群体[7]。因此,研究认为可达性和收费价格对于使用者的满意度影响更高。此外,对于普通居民,由于个人层次以及需求的不同,对于设施的多样性以及服务质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新旧城区居民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状况以及其使用满意度进行调研,探寻不同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发现居民对于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不同,导致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不同。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对合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教育设施,应当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设施的服务范围。

(2)对于医疗设施,应当与城市区域规划相结合,在强化城市主副中心医疗设施建设的同时,从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方面加强社区医疗建设。

(3)对于文体和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首先从规划管理部门入手,加大审批的力度,确保相应设施足量的建设。其次,从管理维护部门入手,建立合理的使用管理机制,确保设施的健康运营与可持续发展[8]。

(4)对于金融邮电等商业设施,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深入,此类盈利性设施的建设运营属于市场行为,应交由市场根据需求自行调配。

居住区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以结果为导向,从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多方面切入,提高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益,进而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品质。

[1] 丰 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居民出行间关系研究:以合肥市居民出行行为调查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2] 赵 民,林 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2(12):72-75.

[3] 坂本尚朗.中国合肥市と南京市における購買施設の選択と満足度との関係[D].京都:京都大学,2010.

[4] 邵 建.基于网络广告语分析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构成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5] 张 萍,李素艳,黄国洋,等.上海郊区大型社区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出行行为及规划对策[J].规划师,2013,29(5):91-93.

[6] 吴 珊.资源节约型人居视角下居住区商业配套研究:以合肥市居住区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7] 陈秀雯.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7

[8] 费 彦,王世福.市场体制下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建构[J].规划师,2012,28(6):66-69.

猜你喜欢

新城区老城区决策树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干部成长“链链相扣”——西安市新城区推行干部选拔管理“四部走”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1.新编《空城计》……丞相,蜀军都搬到新城区了!
“身入一线,心在民中”——西安市新城区主题教育推行“一人一重点”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一种针对不均衡数据集的SVM决策树算法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基于决策树的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