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对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争论的反思

2015-03-11陈妙辞

城市地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师

陈妙辞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引言

西方园林发展史中诺特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分别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代表。规则式园林在西方景观发展史上占有最主要的位置,由于自然式园林的出现,两者之间的争论也拉开了序幕。而后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探索景观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去理解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之间的水平高低,以寻求现代景观的发展道路。

2.决定因素的探索过程

(1)“植物、色彩、材料”因素。工业美术运动时期,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开始被使用。这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现了布置与自然植物的完美结合。而这段时期风格派形成了两个设计思想:一是抽象的概念,二是用色彩和几何组织构图与空间。这时对“植物、色彩、材料”因素的认识加深,并有意识的处理表达出新的景观语言。

(2)建筑——“空间”因素。新艺术运动时期,园林不再是模仿外部的自然,被视为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虽然“空间”因素被探索,但此时的自然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仍旧是被作为“形式”而存在的。尽管如此,建筑师却在这场争论中巩固了自己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双方论战的结果带来了两者的合作。

(3)“功能”因素。包豪斯时期的园林充分考虑了使用功能及经济的要求,设计朴实无华,没有轴线,更不对称,与建筑浑然一体。功能主义使景观设计从情感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解脱出来,去满足人的理想需求。克雷说美是结果,而不是目的。这表明规则式或是自然式园林的选择只能成为一个设计最终达到的给人的直观感受而不是设计目的。此时期的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之争已经不再是之前形式上的争论,“功能”因素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4)“社会”因素。19 世纪下半叶,杰里科设计的肯尼迪总统纪念园,他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场所精神则是他作品的核心。野口勇的“加州剧本”则是以一定的叙述性唤起人们的回应。“人的意识”因素被考虑到景观中去,探索给人带来心理反映的新的表现形式。在大地艺术中,“规则”的设计融合“自然”的律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将自然作为作品的重要要素,形成与自然共生的结构。它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对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再思考。

埃克博认为,设计师为土地、植物、动物和人类解决各种问题的,而不是仅仅为了人类本身。这些人、生物、环境、文化、历史等被笼统概括为“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逐渐成熟反映了人文素质的成长,丰富了景观设计的内涵,为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方向。

(5)“构图”因素。西方景观世界走向极端的两边——规则式与自然式,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艺术家意识到不能单极发展,必须去寻找一个更广阔的发展方向。20年代初期雷格莱恩设计的泰夏德花园是一种不规则的几何式,采用了一种当时新的动态均衡构图,体现了一种规则中的破缺。20 世纪20、30年代,欧洲的景观设计师开始将抽象的现代艺术与历史上规则式或自然式园林结合起来,建造了一些现代园林。现代景观开拓了新的构图原则,将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发展了传统的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内涵。

此时西方景观的发展已经表明,第一: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不再是初期简单的形式上的区别,也不再是建筑的点缀。第二:园林设计不应该是简单抄袭。哈普林在演讲厅前庭广场大瀑布的设计中基于某种自然体验,而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抄袭,这也是历史上任何优秀园林的本质。

3.“度”因素的提出

丘奇表示“功能与美学因素的结合——规则式或不规则式,曲线或直线,对称或自由,重要的是你以一个功能方案和一个美学的构图完成。”他的设计平息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之争,是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衔接方式。唐纳德则提倡现代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功能的、移情的和美学的”,并提出要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后来生态主义景观强调“生态与艺术和功能的结合”的时期,景观已经由最早的自然风景园仅供“观”的单一功能性,以及规则式园林“孤立”的逻辑感,发展到各种因素参与的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并且以人为本的设计。这已经属于相对成熟的设计,但是设计的路程不会就此为止。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让设计师重新反思设计。哈格里夫斯又进一步提出“生态主义不应忽视文化和人类生活的需要,人造景观永远不可能是真正自然的,景观设计不仅要符合生态原则,还应当考虑文化的延续和艺术的形式”。

无论哪种形式风格的设计,如果只是围绕哪种形式更好,这样的争论是没有结果的。杰里科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英国社会的特点,很好地把握住了英国现代园林的度;丘奇认为的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和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而这个“度”才是所有的争论核心。西方的早期景观可以说的上是“自然式”中的“规则式”,在混沌、杂乱中寻找一种秩序、逻辑性;西方的现代景观则是“规则式”的“自然式”,总体规划上体现着规则逻辑性,而在局部则又体现着自然流畅、生机勃勃。以自然为主体,细节规划体现人的主观创造,则是设计成果的要求。也即是用人工秩序去统领自然材料,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4.结语

人工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结合度决定景观设计之间的水平高低。结合到恰到好处就是最美的艺术。更简洁的说,就是人工与自然结合有度,才能获得更好的设计。人工处理的图面信息,有意识的使用植物配置,将为人服务的功能融入自然中。如赖特说的“地上一个基本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理长出来,迎着太阳”。

[1]王向荣,林箐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向荣,张晋石.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设计作品[J].中国园林.2002 (03)

[3](美)麦克哈格(Mcharg,IanL.)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推荐一个设计师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