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在服装课程中的探索

2015-03-11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工艺专业

袁 飞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在服装课程中的探索

袁 飞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体现其主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的建构过程。本文以“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课程为例,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之路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情;自我学习;教学项目;教学实施;教学效果

前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笔者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本位,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被压制的挑战。新型的教学观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本文以“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课程为例,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

1.对于“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正确认识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1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的是要重视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的关系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放任和迁就学生的一切行为,而是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明确教师不是权威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推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学"是第一位的,"教"要服务于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应该怎样做,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1]

1.2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系统学习,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

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

2.“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在“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课程中的运用与探索

2.1 课情、学情分析

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是本院服装设计专业(三校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女下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熟悉女下装平面制图的方法与样板制作方法,熟悉女下装缝制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本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涵盖女下装的制版、缝制工艺知识与技能,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2]对于本院服装设计专业(三校生)学生,笔者用三句话描写他们的特征:“一副或多或少画过几笔的画”;“迷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一代”;“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对于教学来说,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就看教师如何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继续泼墨;同时由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殊性,对未来、对专业都是很迷茫的,需要教师的指引并养成一定的规范;大学毕业后他们就要进入工作岗位,因此在大学期间如能提前接触到与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东西,就能缩短工作适应期。

2.2 教学实践

明确了课程目标,了解了自己面对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施展其教学艺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

2.2.1 教学项目设计

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经过了多次的讨论和完善。有两个原则:把握“典型款”这一关键词;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衔接,不重复,不遗漏。在此基础上对裙装和裤装款式进行了梳理,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了序化整合,并且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了相应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设计也遵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要求每个项目的成品都按学生自己尺寸制作,在最后成品评价时能每位同学穿着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从而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2.2 教学实施过程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3]也就是说,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要调动学生一切积极性与能动性,自觉学习,自己探索。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女下装典型款制版与工艺”课程在经过了几轮的实践与探索后,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可以基本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2.2.2.1 下达任务:根据教学安排,给每位学生下达任务,任务书以款式设计图的形式,明确规定每个款式的廓形、细节及大致尺寸设计,要求同学解读款式,分析结构特征,并以合适的方法打制出符合设计意图的样板,白坯试衣调整确认后做出样衣。

2.2.2.2 理论讲解:学生接到任务后,完全自主的自学可能是盲目和低效的,因此教师对该任务所涉及的一些结构、工艺难点进行讲解,并对如何制版,一些工艺细节如何操作等给出一定的建议,便于学生更快进入制版工作状态。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指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凸显。

2.2.2.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本课程一般以3-4人为一组,对各自的款式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制版方案。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交流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2.2.4 坯样确认:合作学习后,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款进行独立制版操作,锻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次样板结束,老师检查样板廓形、尺寸、细节等基本符合设计图,由该学生根据其样板进行坯样裁剪,缝制,再此过程中完成工艺细节设计,坯样出来后再由同组学生和老师一起确认,提出修改意见。

2.2.2.5 样衣制作:根据教师修改意见,学生对样板和坯样进行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再用真实面料制作样衣,要求工艺设计合理、质量符合工艺标准。

2.2.2.6 经验分享:由于每位同学拿到的任务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任务周期的PPT分享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是对自我的一个总结,也可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他人分享,达到工作组高效学习的效果。同时,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这些环节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及与合作者的探讨,将知识和技能牢牢掌握,同时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帮助者。同时,由于课堂的灵活度增加,教师在课堂节奏把控、组织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也同步提高。

2.2.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项目为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为每个项目设计中的可视化成果评价,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节奏控制与质量把关,阶段评价以每个项目的成品及ppt分享作为依据,由教师和学生评委共同评价,让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提升。

2.3 教学效果

2.3.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在真实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现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发展的联系,因此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

2.3.2 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

服装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谓“熟能生巧”,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专业能力才能提高。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真题真做的实战训练,在不断地制版、试衣、修改、再试衣、再修改的过程中,制版和工艺的实践能力有了大大提高。

2.3.3 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提高。

学生拿到的是作为款式图形式的任务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最后的成品是符合设计效果的真实成品,因此,当一件件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服装真真实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向别的同学交流经验时,自信心也极大地提高了。

2.3.4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学生的收获既有交流成果引发的专业自豪感,又有在互通有无,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中对知识的逐步完善。通过成员合作完成项目课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团队意识。

2.3.5 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使双方的专业技术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教学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充实自己,专业综合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这个需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一生需要探索的课题。

[1]万陈芳.“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教学管理[J].《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S1期:129-130页

[2]何雪玲.“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99-102页

[3]约翰.S.布鲁巴克[美].《教育问题史》(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精)[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46页

袁飞(1975-),女,浙江上虞人,副教授,服装制版与工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工艺专业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