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工业振兴战略及其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2015-03-11赵婷刘兴国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发展

赵婷 刘兴国

欧美工业振兴战略

及其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文■赵 婷 刘兴国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刺破欧美国家虚拟经济泡沫的同时,也重新唤起了对工业的重视。在经济复苏进程中,振兴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尽管自2013年开始,服务业已经超越工业成为我国GDP的最大贡献者,但工业依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业不仅贡献了2013年我国GDP的45.3%,而且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较差,继续发展工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与现代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息息相关。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工业振兴战略

(一)美国的再工业化

工业化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走了一段制造业空心化的弯路;以发达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实体经济不断萎缩。为引领经济走出困境,奥巴马政府最终把再工业化作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大战略。2009年12月,美国发布了《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政策纲要,拟从七个方面推进再工业化:强化工人培训;为技术与贸易经营的创新提供经济支持;为贸易投资提供高效、稳定的资本市场;加强对新能源、通讯技术、高铁及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营销环境;完善利于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法律以及监管机制等。2010年8月,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旨在降低制造业成本,恢复其全球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且选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精密仪器、运输工具及电子产品等行业,作为制造业复兴的主要突破口。美国再工业化不是要重建传统低端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产业,推动美国制造业的革命性升级,以再工业化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以达到巩固并长期维持其世界第一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

如今,美国的“再工业化”已初见成效。2010年2月以来,制造业已为美国人创造了53万个就业计划,实现连续31个月增长,创过去近25年以来最佳表现。1950年美制造业占其GDP的比例为27%,为美国总就业提供31%的贡献;2010年,这两个比例已分别下降至12%和9%;2013年,制造业的比例已回升至15%,制造业就业机会也随着苹果、GE等企业的回迁而显得前景明朗。从外贸角度看,美国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也已从1995年的9%上升至13.5%,且这一势头有进一步加快的迹象。

(二)德国工业4.0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工业4.0”是指工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给工业生产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4.0”为德国描绘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在智能与网络化的世界里,物联网和务联网将渗透到所有关键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重组,传统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德国政府期望通过实施工业4.0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研发与创新,保持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金字塔的顶端地位。“工业4.0”首先能提高生产效率,预计可以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0%;其次可以实现资源最佳利用,更好保护环境。目前,不少德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实施了“工业4.0”战略: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其下属六七个研究所引入了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未来卡车2025是戴姆勒实施工业4.0的代表作之一。博世洪堡工厂射频码系统投入使用后,库存减少了30%,生产效率提高了10%,节约了几千万欧元,同时还实现了产品流程控制的透明化、实时化。到2025年,“工业4.0”可为德国创造累计2670亿欧元的附加值。

(三)新工业法国计划

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法国工业已经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近十年来,法国丧失了75万个工业岗位,工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由2000年的超过21%下降为2013年的19%;法国工业产品附加值在欧盟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目前大约为欧盟工业产品总附加值的13%;外贸赤字上升到600亿欧元以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法国竞争力遭遇严峻挑战。

法国政府于2013年9月推出“新工业法国”战略,旨在通过工业创新重塑工业实力,推助法国企业竞争力提升,使法国制造业竞争力处于世界最前列。“新工业法国”战略设定了三个优先领域:环保和能源、健康、新科技,涉及可再生能源、无人驾驶汽车、未来高速铁路、智能电网等34项发展计划,每一项计划都有专人负责。34个项目预计调动200多亿欧元,四分之三将来自私营部门,国家计划投入35亿欧元。10年内,“新工业法国”计划将为法国创造48万个就业岗位、455亿欧元工业基础增加值,并将使法国出口额增加40%。

奥朗德将法国政府在这一轮振兴工业计划中的角色分为三种:(1)规划优先事项,但具体事务由专业人士确定;(2)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比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年轻人教育水平、鼓励科研院所开展相关科研;(3)提供金融支持,便于企业及时融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在“新工业法国”计划的前期调研中,牵头的是法国国家工业理事会而非法国负责工业的政府部门,保证了国家意志和专业意见能够相互结合。围绕34个发展项目,分批成立了6个指导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审查5—6个项目计划。截至2014年7月,34个优先发展项目的实施路线图均已通过指导委员会的审查,进入落实阶段,法国工业复兴将迎来新的起点。在“新工业法国”战略公布后的一年时间里,法国已推出了无人机、电动汽车等10项标志性成果。

二、欧美工业振兴战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服务业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部门产值在GDP中的相对比重超过60%。美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进入了服务经济社会,服务经济占经济总量的3/4以上。近60年来西方国家服务业的繁荣,导致各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制造业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对西方国家服务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也重新唤起了西方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总体上看,欧美国家的工业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并且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我国工业管理部门和制造业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欧美国家制造业发展新动向,深入总结欧美国家工业振兴战略的经验教训。

(一)汲取忽视工业发展的深刻教训

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和投资者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服务经济,有关制造业不再重要的观点一度成为主流共识。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制造业比重迅速下降。受制造业国际转移影响,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发展迅速,发达经济体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日益下降,中国等新兴国家逐渐在众多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的话语权,对发达经济体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发达经济体在获取服务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制造业产业空心化带来的产业竞争力下降和沉重的失业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展现出强劲稳定的发展态势,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遭受重创,原因之一在于德国对工业的重视。国际金融危机令发达经济体对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强劲的工业实力是打造经济大国、强国的强大基础。发达经济体再次迸发出发展制造业的激情,工业振兴战略成为其引领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他们力图重振本国制造业,缓解就业压力,并进而拉动其他部门共同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政府的工业振兴战略,并非单纯着眼于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寻求进一步增强本国在传统制造业优势环节的竞争力,以及发展更高端、更具附加价值的新兴产业,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进而快速增强其实体经济的实力,为经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虽然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离向服务经济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产业空心化趋势已经提前出现,防止产业空心化进一步发展也是当前经济稳增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应汲取发达经济体前期忽视制造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继续关注与推进本国制造业发展;在进一步增强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同时,以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服务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与活力。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着传统行业的革命性改变。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最强大的引擎,已经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最核心的技术。无论是德国政府大力推进的“工业4.0”,还是美国企业全力打造的工业互联网,都是旨在打破技术壁垒,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借助智能机器间的连接最终实现人机连接,同时结合软件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工业生产流程,激发工业生产力,进而实质性提升本国工业竞争力。

中国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现代工业的深刻影响,推动我国制造企业顺应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工业革命趋势,加快向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实现我国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面发挥关键作用,并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共性技术的研发;应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动第四代通信技术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应加大创新资金投入,采取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等模式,大力支持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型显示、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应用电子和工业软件发展,支持面向制造的服务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制造企业也应积极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调整中的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进程中,欧美国家十分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整和管理经济,政府很少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侧重于创造有利于引导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美国“再工业化”在产业选择上是不明确的,因为政府想让市场去发挥功能,而不是去替代市场做出决定;政府层面主要是制定政策、规范制度、完善市场,如降低公司税,出台汽车、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德国“工业4.0”概念最早由企业界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也是由产官学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制定,在这个计划中,政府、企业、各类组织各司其职,互相联动;德国政府主要是在教育、研究、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在“新工业法国”计划的前期调研中,牵头的是法国国家工业理事会,主要成员既包括经济部门负责人,也包括大中小企业以及业内专家的代表,政府成员和非政府成员各占一半。34个优先发展项目带头人,绝大部分都是相关行业组织或行业内领先企业的负责人;带头人负责召集相关从业者和专家制订本项目的开展计划,法国政府部门以及政策性银行等公共机构的人员参与计划制订过程,以便及时在行政手续和融资等事务上提供支持。

从美国、德国与法国的经验可以看出,政府都没有过多直接干预产业发展,而是应致力于培育市场体系,允许市场从各个角度自由选择产业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应根据目前制造业产业分布现状和市场条件,弱化对工业发展的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时,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贸易保护措施和产业扶持政策与之配合;也可以在顺应国际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潮流的同时,合理运用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制定研发补贴、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产业扶持政策,以保护中国国内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制造业产业。

(四)以持续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欧美国家新一轮工业振兴战略的目的都是提升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维持本国工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技术创新。美国政府强调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以推动美国制造业的革命性升级。美国“再工业化”的启动主要是借助于重大技术发明,特别是能源利用技术、生产流程与工艺方面的革新对产业升级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美国在1982年开始页岩气的探索性开采,经过20余年努力,终于掌握了成熟的页岩气开采技术;由于页岩气产量的增加,美国已于2009年取代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突破是美国再工业化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果;2012年美国创建了首个聚焦制造业创新和研究的科研机构专攻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制造业的新革命。德国工业4.0的出发点是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工业4.0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生产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改变,则需要来自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支持。法国在核能、航天航空、交通、机械装备等领域具有传统的竞争优势,而保持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是创新,“新工业法国”计划即旨在通过创新重塑法国工业在上述领域的竞争实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基础。在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优势逐渐消减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将不得不转向于依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必须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为此,中国需要针对战略性产业和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加强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强化市场导向、企业作用和国际参与,力争通过局部突破拓展制造业升级的范围,争取降低和尽快摆脱中国在工业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坚持用高新、实用技术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互动;振兴装备制造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强化对大型民用客机、汽车、特种船舶等工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生产性服务行业,强化系统设计、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有效机制。

三、继续深化我国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近30年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追赶乃至在规模上超越主要发达国家的过程,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产业竞争力、盈利能力及品牌地位都有待提升。当前,应全面汲取欧美国家新一轮工业振兴发展经验,科学制定我国工业发展政策,促进我国工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发展,加快实现向制造业的中高端跃升,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加快编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随着中国工业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国务院对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构想,也不再恪守以往“每五年一次”的短期规划。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在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将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从中长期规划角度出发编制《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旨在借鉴欧美国家新一轮工业振兴计划的经验,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发展,力争在2025年将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路不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弱化了“五年”规划的时间限制,直接考虑的是未来十年的工业发展政策。这一规划的时间跨度将覆盖“十三五”和“十四五”。从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角度出发,相关部门与机构应加快完成《中国制造2025》。

编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启动,是我国中长期计划编制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在计划编制理念上的积极变化,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顺应中央这一积极变化,有关部门与机构应进一步开展中国工业更长时期发展趋势的研究,尽快就中国工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达成共识,并相应形成中国工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纲要文件,譬如着手编制《中国制造2050》。当然,这要求工业规划编制部门与机构加快提高自身远期预测能力与规划编制水平,以适应长期规划编制的需要。

(二)科学制定“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

在编制“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时,工信部应根据国务院要求先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再开展具体专项计划的编制工作。首先,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全球工业发展趋势,我国工业十三五发展目标应当是在2020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创新能力与总体竞争力上实现对法国、英国与韩国等工业强国的超越,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其次,应明确实现目标的手段;借鉴欧美国家工业化发展经验,以及欧美国家当前新一轮工业振兴战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实现十三五工业发展目标的手段应确定为“创新与调整”;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应对欧美国家工业技术创新的强力挑战,确保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不致于被弱化;必须借助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来提升我国工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我国工业向中高端跃升,向国际价值链前端迈进。

此外,应借鉴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计划编制经验,更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议在工信部“十三五工业发展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更多吸纳企业、智库机构参与,以增强工业发展计划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确保“十三五工业发展计划”能够真正对工业企业发展发挥指引作用。

(三)加大工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近年来,我国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与美欧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一般认为,当研发强度达到2%时,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研发强度达到 5%以上时,企业才具有竞争力。而201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平均研发强度仅为1.78%。提高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根本途径在于工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研发投入的产出水平。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应出台鼓励工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财税政策,引导工业企业自觉实质性增加研发投入。建议修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将研发投入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左右,即将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以下、5000万—2亿、2亿元以上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的最低要求,分别从6%、4%、3%提高到8%、6%、5%,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真正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投入水平。要改变目前产业政策“重研发、轻工艺”“重实验室、轻车间”的做法,要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推进中国工业企业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建议修改现有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制度,如按照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确定所得税优惠幅度,形成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

(四)加快推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

挑战与机遇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发达国家新一轮工业振兴战略在对中国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中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机遇。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过度集中于原材料及加工制造中低端环节等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欧美国家新一轮工业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高端制造业及部分传统产业加工环节回流本国,而部分低端制造业则撤离中国向更具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的缅甸、越南等国转移。同时,欧美工业大国之间的竞争正集中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控制权方面,中国取得先导性技术突破并将其产业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面对美联储QE完全退出和欧美国家工业振兴的巨大压力,中国制造业除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发展新兴关键产业,向传统产业链上游转移,已别无选择。综合考虑,在2020年之前,我国适宜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石油炼制、家用电器进行重点突破,力争到2020年在上述八大领域建立起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此外,在新能源、集成电路及其专用生产装备、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汽车等领域,也应掌握核心技术,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全方位提升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

基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并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的现实,要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除依靠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和加强成本管理外,我国政府也应考虑采取适当辅助性措施,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工业共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工业研发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培养技术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制造工人技术水平,扩大对外技术合作研发与技术交易,简化出口通关手续,完善产品出口信贷支持与担保政策,加强出口指引和风险防范,强化中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塑造与宣传。工业企业自身也要加强软实力建设,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国际品牌;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守法、合规、诚信经营。■

(作者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发展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