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向西开放评价及建议

2015-03-11陈学君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阿开放型宁夏

宁夏向西开放评价及建议

文■陈学君

2010年以来,宁夏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全方位开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向西开放。从2010年到2013年,连续四年举办了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以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标志,宁夏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在宁夏自治区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我区向西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

一、宁夏向西开放取得的成就

(一)定性评价

开放意识明显增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四个宁夏,第一次把开放宁夏建设摆在首位。全区对如何建设开放宁夏开展了日益深入的研究探索,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逐步明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开放促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上下谋开放、促开放的氛围正在形成。

开放能力明显提升。各级政府开创对外开放工作局面的能力明显提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并推进实施。宁夏企业作为开放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开放中寻求发展机会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有一批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迅速做强做大。社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框架下,以中阿博览会、综合保税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为主体的系列开放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宁夏沿黄城市带四城市和宁南中心城市——固原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逐渐发挥。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就,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各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对外开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宁夏建设的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人脉渠道明显拓宽。通过中阿经贸论坛、中阿博览会等交流平台及其系列活动,吸引了部分国外政要及官员、企业和社会组织来到宁夏,与宁夏自治区政府和有关市县建立了广泛联系。受此影响,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会议等活动在宁夏举办。通过组织参加广交会、乌洽会、西恰会等众多经贸投资推广洽谈活动,与有关区域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沟通合作关系。通过组织赴国外经贸洽谈投资推介活动,建立了部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

开放成果不断积累。宁夏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正在稳步提高,人脉关系不断积累、经济合作正在深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项目、资金进入宁夏。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人员往来等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向西开放的战略地位初步确立。

(二)定量评价

对外贸易总体较快增长。2013年,全区进出口总额32.2亿美元,其中进口6.7亿美元,出口25.5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6.068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1.2815亿美元。出口总额中对阿拉伯国家出口1.704亿美元,对东盟出口5.4205亿美元。2014年1—8月份,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4.4279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29.02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

利用外资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2010年到2013年累计利用外资11.26亿元,除2013年外均保持高速增长。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增进了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政治、经济、科教、新闻、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建立了43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围绕试验区建设,举办了跨国公司宁夏行、中国(宁夏)迪拜经贸合作推介会等活动,签订投资协议905.4亿美元。同时,对外投资有所突破,2013年境外直接投资超过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

平台作用日益增强。银川河东机场开通了54条国内航线,开通了到迪拜、曼谷、首尔、台湾、香港5条国际航线,开通了银川至哈萨克斯坦货运包机。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顺利,共引进21个项目,有37家企业落户。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国际交流中心建成并正式启用。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引进众多国内知名企业,累计投资50亿元以上。宁夏生态纺织园引进山东如意科技等大型企业,累计投资73亿元。固原市引进阿布扎比投资基金协议建设六盘山国际度假旅游项目。2013年举办的首届中阿博览会,在“2+5”框架下举办41项活动,签定协议及项目158个,合同投资金额1059亿元。宁夏与蒙古前杭爱省、石嘴山市与约旦亚喀巴特区、银川市与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

人员往来更加密切。首届中阿博览会,有2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和1位阿拉伯国家政府总理出席;67个国家、19个国外大型商协会、16个国家部委、35家国内大型企业和27个省区市官员、代表和客商共7300多人参会。近年来,宁夏跨境旅游发展较快,入境游客由2010年的17900人发展到2013年的25400人;2013年旅游外汇收入1208.31万美元。2014年1—8月份,接待海外游客20616人,旅游外汇收入982.39万美元。

二、宁夏向西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全局观念淡薄,对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站在国家战略全局认识开放宁夏建设的视野不阔、底气不足。

二是对国家赋予宁夏的真正使命认识模糊。试验区规划出台以来,虽然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人力去研究如何建设的问题,但由于课题设计没有命中要害,大多数研究成果并没有重大突破。迄今为止,对国家大战略、宁夏新使命究竟是什么仍感迷茫。

三是盲目追求优惠政策的差异性甚至唯一性,认为既然国家给了名分就要给实惠,既然给了政策就要给资金,自身缺乏应有担当和勇气。反过来,宁夏究竟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并不十分明了和清晰。

四是定力不够。由于对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缺乏一以贯之的认识和把握,盲目跟风的问题时有发生。喜欢新概念新名词新花样,对已经认准的事情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勇气。

(二)战略部署问题

由于对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战略谋划和布局方面,前瞻性、坚定性、系统性均显不足。

角色定位方面,自我定位不准,以我为中心、为主角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中央提出的要求认识模糊。在中阿合作大局中宁夏本应做红娘却总想做新郎。

平台建设方面,重硬件而轻软件,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官方而轻民间。有些平台很大但内容偏空,规格很高但效率偏低,场面很阔但效益偏狭。中阿经贸论坛、中阿博览会虽然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年,但尚未实现盈亏平衡,长期做赔钱赚吆喝的事,况且这吆喝并未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响应。

突破口选择方面,本应把培养人才、集聚人脉、人文交流作为首选,而我们却把谋求金融突破、争取优惠政策作为急务。就当下而言,所谓宁夏具有人文优势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充其量也仅仅具有潜在优势而远非现实优势。若冷静观之,宁夏在向西开放中尚不具备实际的竞争优势。

时序安排方面,缺乏有序性安排和长远打算,急于求功的心态较为突出,总是期望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政绩,不愿意做艰苦细致、持久见实效的工作。

(三)目标聚焦问题

宁夏的开放目标是双向性的,即一手向国内开放、一手向国外开放。对这一点的认识是清晰的,但面向国内主要和谁合作,面向国外主要和谁交流,却不十分清晰明了。

从国内来看,由于国内省市区众多,有需求与我们合作的省区也相对较多,但我们主要与谁牵手、牵手朝哪走等问题尚未得到清晰的梳理。

从国外来看,由于阿拉伯国家众多,情况千差万别,本应该花力气聚焦重点合作对象,对合作中的机会和风险做出科学评估。但由于我们对开放对象缺乏系统研究而难以确定究竟能够跟谁合作、合作什么,从而使国际交流流于粗粗泛泛讨论、星星点点行动,缺乏系统性安排和持之以恒的推进。

(四)推进措施问题

一是对于试验区建设主体缺乏统一而明晰的认识,政府强势包揽开放事项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向西开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对于各项重大任务的梳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实施的局面尚未形成。截止目前,众多开放任务中,哪些是核心任务、哪些是外围任务,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长远任务,并没有明晰的清单。

三是对于推进措施缺乏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大呼隆多,具体办法少;自上而下强推的多,自下而上先形成共识、再合力推进的少;形式主义的措施多,实际有效的措施少;一阵风吹过的多,一以贯之坚持到底的少。

四是对于已经采取的措施“究竟效果如何”缺乏及时跟踪和总结。

三、扎实推进向西开放的若干建议

清醒分析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牢牢把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内涵日益丰富的大机遇,立足宁夏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参与“一路一带”开放战略实施、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以及开放宁夏建设之间的关系,尽快理清其相互联系和逻辑层次,勇于担当,聚焦目标,积蓄优势,拓展人脉,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发展自己,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大开放带动大发展的新路子。

(一)胸怀大局,勇于担当

牢牢抓住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两个重点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着力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互利合作。这就是说,宁夏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格局中,要甘当红娘,一手抓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世界的开放,一手抓国内的区域合作,从而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世界牵线搭桥,服务国家向西开放这个大局,并在服务大局中发展自己。

(二)仔细研究,聚焦目标

目前共有22个阿拉伯联盟国家、57个穆斯林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国情差异巨大,政治制度不同,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针对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差异巨大、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不可能同时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开展合作,必须扎扎实实开展国别研究,筛选和聚焦我们的重点合作对象国家或地区。并且在坚持动态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向国家和兄弟省市区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相关的投资贸易企业提供具体中肯的咨询信息和决策建议。这是推动和服务中阿合作的基本功,必须认真做好并坚持做下去。

(三)培养人才,积蓄优势

建设开放宁夏,关键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关键还在人才。能否把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宁夏能否在国家“一路一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因此,应该把培养开放型人才作为支撑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培育宁夏竞争优势的础性工程抓紧抓好。

今后,应着力打造开放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一批懂中、英、阿三种语言的开放型人才。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国内外开放型人才向宁夏集聚。通过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为宁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议自治区着眼向西开放长图大略,积极开展中小学英语、阿拉伯语“双外语”教学试点,为把宁夏打造成为向西开放人才高地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四)人文先行,拓展人脉

基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我国向西开放必将以人文交流为先导。由此,人脉关系是经贸关系的基础,人文交流是经济交流的先导。今后,要不断深化中阿文化交流,为中阿投资贸易合作集聚人脉。不断深化出版和广播电视领域合作,为中阿双方民众间增进了解畅通渠道。不断深化互联网领域合作,利用中国互联网技术优势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服务,将宁夏重要网站开通阿语、英语版面,协调重点合作对象国家将其政府门户网站、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网站、重要商协会网站开通中文版面,方便中国读者浏览。不断深化文艺演出、旅游领域合作,促进双方人员流动,增进相互了解。不断深化中阿教育合作,增加互派留学生数量,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多形式合作,开展中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合作。

(五)做好红娘,成人之美

当好红娘,既是对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基本定位,也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基本定位。当好红娘,一手牵国内各兄弟省市自治区,一手牵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为中国和穆斯林世界这两个庞大而互补的经济体的互利共赢合作做好服务,并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提升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更好地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当好红娘,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我国向西开放拓展平台、探索路径、创建机制,要为中阿互利合作共赢搭建好平台,不断探索友好合作新路径,创新建立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交流合作的诉求表达机制、沟通协商机制、利益实现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为穆斯林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投资中国开展全方位服务。■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中阿开放型宁夏
宁夏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宁夏
自贸区法治环境建设探讨
宁夏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
中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