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官僚主义的“转义”功能
2015-03-11胡淼森
胡淼森
“黄宗羲定律”表明,历代有些好的初衷,限制官员权力、为人民减负的改革,在官僚主义操控下,反倒可能加剧人民负担,难以摆脱“积累莫返之害”。官僚主义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和惯性,其中一项就是通过语义学转化,将上级改革整顿措施的要求消弭于无形。
“一致拥护式”传达与“搭积木式”包装
表现一:用高调学习回避实质要求。新的要求一旦同利益化“成规”冲突,对于不愿执行而又畏惧问责的某些官员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轰轰烈烈搞形式,风风火火学文件,在高调学习中将真正“意义”消融于无形,通过知行分离,达到自保目的。这种做法要义在于,从改革举措中剥离内核,只传达文本形式和语言,有意屏蔽意义。反馈到上级的汇报材料,往往是“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会议传达”“‘一把手出席并表态”“全体同志纷纷发言”“一致拥护”“会后形成各种材料”等等。
表现二:以不变应万变。生拉硬扯毫不相干的旧工作老措施,以及日常运营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应对中央提出的创新性举措,论证本地区本单位的“积极响应”。在旧的行政运作模式下,中央政策出台后,一些地方往往迅速跟进,并整理出详细的经验汇报材料,仿佛先知先觉,但细细分析是靠不住的。其中许多诀窍在于“搭积木”,将以往的日常性工作重新组合,用新的语言包装,新瓶装旧酒,成为紧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姿态。如果陶醉于这种“一呼百应”的幻象,其实非常危险。
表现三:以偏概全、剑走偏锋地选择性执行。有的将其中某些措施无限放大,不及其余,造成政策不科学、偏激的假象,从而使政策失灵。一方面当事者撇清了关系和责任,另一方面却使政策同日常工作生活对立起来,将政策推向更多人对立面,使之难以实行,这是值得警惕的。(编者按:一些单位以“四风”为名取消了合理合规的职工福利,当属此类。)
如何治理官僚主义“念歪经”
官僚主义“念歪经”的原因,一是水平差,二是故意念歪。后一种情形不一定很多,但危害很大。中国政治历史悠久,官僚政治发展充分,积累了成熟的文牍和规则,发展出一套精细的语义学,具有强大的自保能力。官僚体制下数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结构性习性,大量心思花费到应对上级检查后积累的丰富经验,不经长时间磨损,很难消融化解。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政治的科层化与传统封建社会的礼俗化产生交汇,旧的观念尚未打破,新的传统尚未形成,陋俗和新弊之间容易发生化合反应。对下讲原则和规定,对上讲人情和通融,用科层化躲避真实问题,用礼俗化寻找制度漏洞。一旦政策触及自身利益,除了虚与委蛇的怠工应付之外,明积极实拆台,有时也是一种生存策略。这些都增加了治理官僚主义的转义功能的难度。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治理这种现象。
一是让群众参与评价。评估政策执不执行,到不到位,干部说了不算,群众说了才算。要把联系基层干部和联系群众的身份区别开来,改变以往调研和检查工作听汇报、收材料的习惯,明察暗访,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接触一线群众。发挥网络舆论媒体监督作用,畅通信访举报途径,引导社会各界有序监督。
二是推动协商民主。建立重大政策评估、论证、协商和反馈机制。中央政策出台过程要多倾听地方意见,吸纳合理建议;地方如有困难,应在政策出台前报告中央。要探索党内民主集中制与现代政府科层制的有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理清政策的出口与入口,搞政策“回头看”,除了看执行情况,还要看实际效果,对不合适的条款进行修改,统筹考量立法成本,及时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
三是运用制度杠杆。正视中央与地方利益的不平衡,避免自上而下单一施压,采用人事、经济和财政杠杆引导下位权力和上位权力保持一致,打破有可能出现的行政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