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5-03-10杨登权

医学信息 2015年4期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诊断新生儿

杨登权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方法 将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5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所收治35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患儿血中高敏感C反应蛋白与C反应蛋白。结果 经测定,观察组患儿在高敏感C反应测定结果为阳性有32例,一般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的有20例;对照组患儿在高敏感C反应测定结果为阴性的有21例,在一般C反应蛋白的测定上均是阴性。对照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检测新生儿高敏感C反应蛋白,可快速且灵敏地进行诊断。

关键词:新生儿;检测;高敏感C反应蛋白;诊断;感染性疾病;一般C反应蛋白

在临床中,从C反应蛋白是和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相关的一种急性相蛋白,经常被当作炎症标志物[1]。由于新生儿C反应蛋白基础水平较低,如果应用高敏度C反应蛋白测定法能够将新生儿感染的时候所发生的微小变化检测出来[2]。下面笔者就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进行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3年9月来我院住院的70例新生儿患儿,其中有50例患儿为男性,20例患儿为女性,患儿出生3h~45d。基于感染和非感染,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35例的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有4例患儿先天性畸形,20例患儿为围产期窒息,11例患儿为贫血或者营养不良;观察组为35例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有3例患儿为细菌性腹泻、18例患儿为肺炎,14例患儿为败血症。上述病例都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测以及临床诊断证实。

1.2方法 患儿入院的时候,采集其指血进行一般C反应蛋白的测定,取静脉血进行血清的分离,基于此进行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且实施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的有痰以及血等其他标本的涂片镜检与细菌学培养。基于液相免疫沉淀法分析原理[3],借助于Orion Diagnostica透射比浊试剂于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患儿高敏感C反应蛋白值的测定,沉淀物的量和血清中高敏感C反应蛋白浓度为正比,其参考值低于3mg/L。利用Quik Read CRP分析仪进行C反应蛋白的测定,其参考值为低于8mg/L。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患儿检测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表1中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观察组患儿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其中对照组14例患儿在高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上大于3mg/L且低于8mg/L。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为阳性的患儿,其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为(23.7±16.9)mg/L,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为阳性的患儿,其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为(0.9±0.6)mg/L,组间所存差异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所谓感染性疾病是指患者于治病过程中因抵抗病菌能力以及体质比较差,而感染其他的疾病[4]。在新生儿临床疾病中,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但其进展加快,所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且病死率也比较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感染的途径较多,因其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在诊断时很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相混淆,加大诊断的难度。在实验室细菌感染的检查中,主要是借助于痰、血或者脑脊液等标本的涂片镜检查或者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来诊断,然而由于这些检测所需时间的较长,一般需要7d左右才可获得结果,费时且也比较费力,同时阳性率也不是很高,在采集标本时容易给患儿带来痛苦。目前在感性疾病患者血液检查中,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实相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从大量的应用实践来看,由于受抗血清质量以及测定方式的限制,导致C反应蛋白测定的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较差。

人体中C反应蛋白主要来源于其肝脏,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具备免疫调控功能。因新生儿肝脏发育以及免疫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对此所含C反应蛋白量非常少,一旦新生儿受感染,所含C反应蛋白量用一般C反应蛋白检测法不可将低于8mg/L的值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也逐渐成为了新生儿感染临床诊断指标之一。Julie等学者在新生儿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研究测定中发现其参考范围为低于1~2mg/L,若超过了该范围,则和严重感染相关,比较常见的感染为细菌感染,因此将低于3mg/L来作为参考范围。

对新生儿感染进行判断[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感染新疾病患儿通过高敏度C反应蛋白检测发现有32例患儿超过了该范围,对照组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有14例患者超过了该范围,二者所存差异显著。从研究结果来看,当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其高敏度C反应蛋白明显上升,借助于该数值可快速、灵敏且有效地进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要想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仅仅借助于该项指标检查是不可行的,还需结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合理地区别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明确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明莉,蔡爱玲,王雪峰,等.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683-684.

[2]李永红.血清 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变化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3):63-65.

[3]刘文高,付溥和.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7):638-641.

[4]佘尚扬,李小妹,韦秋芬,等.hs-CRP与血细胞参数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4):439-442.

[5]许志有,董战玲.血清hs-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5-26,32.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感染性疾病诊断新生儿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分析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