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三疑’导学”课堂模式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之观课心得

2015-03-10

亚太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学环节分数

姚 岚

关于“‘三疑’导学”课堂模式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之观课心得

姚岚

时代在发展,教育的理念也需要发展。近年来,小学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让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出力,同时也是旨在让学生能在学校教育里,全面发展,提升自己。

我们学校为了适应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提出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三疑’导学”课堂模式。所谓三疑,就是质疑,探疑,解疑。在教学的环节中贯穿这三个过程,主要是体现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要让学生的学习变成课堂的主导,把教师教退居二线。这一点也正好吻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数学组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本学期陈老师执教了《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总共进行了三次修改和讲授。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的观课感受。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以三年级学习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基础的。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孩子们对整体“1”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知道整体可以是一个,多个和多组。比起以前的教学目标,多组这个概念首次出现,要让孩子们掌握这一点,教师真是煞费苦心。

由于学校教学班级有限,第一次试讲是在四年级一个班上的,课程一开始就出示了题目,分数的再认识,进入了质疑的环节,旨在让学生自己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自主学习目标,于是老师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学习这一课?有什么用?怎么认识?根据孩子们罗列的这些问题,教师和孩子们开始了下一轮探疑解疑的活动。探疑活动中出现了一个亮点,在最后那道拓展题目时,有一个孩子认为题目中两名孩子的捐款五分之三同样多,她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另外一名孩子就举例给她讲清楚了可能不同的情况,最后呢,她真心接受了。我们观课老师看到这里都很感动。第二次在一个五年级班级上的,效果还是可以的。真心的觉得,大一个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明显有很大差别。五年级同学更加成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一些。也因此,课堂感觉沉闷一点。

对于质疑这个环节,本课采取了看课题质疑的策略。开课就告诉孩子们课题是什么,也无形之中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起到了指引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设计可以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正规学习。

孩子们结合自己的预习,结合老师的问题,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再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有什么用?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和梳理,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应该牢牢抓住,并以此为契机,展开下一个教学环节,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也应该回应。这样,学生的提问才有意义。

我的困惑也在这个地方,以前的课堂模式,不要求学生主动质疑,或者不强调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提问,一步一步的引导,学习知识,从而教师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完学习目标。课堂的主动权在老师手里。如今,要求有学生主动质疑,是不是每堂课都适合由学生质疑来引入?是不是学生的质疑就真的能让他主动去学习,探疑解疑?探疑解疑环节还好操作,这个质疑环节往往是个老大难题。

需要老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指引学生提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目标。我认为,这个环节不具有推广性,比如一年级,提问能力,对课程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提问肯定困难,识字量少,还在以习惯教养成为主,要自己主动找出学习目标,真的是拔高了点。另一个原因,有的课题也不适合开课就质疑,比如一年级的一单元,关于10以内的数的认识,生活中已经有这方面知识了,根本没有疑问,都会写、会认、会数。我们这单元要做的就是让知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学生是不可能提出关于这些的问题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质疑,这个环节本身很好,但是不应该局限于一定是开课就质疑,它可以出现在课中,甚至课的末尾。也可以是对某一个小问题的质疑,也可以是对某一个学生的回答质疑,也可以是对教师某一个讲解的质疑。如果真的是开课没有质疑,直接由情景引入探疑,那么,在探疑阶段中,出现了质疑,也应该是本堂课的质疑。三个大环节,不应该是被死板的规定一定要先哪个环节再哪个环节,而应该是你种有我,我中有你的。

三大环节的提出,无疑是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我还是会在我的教学中慢慢的改进,鼓励让孩子提问,解答问题。

猜你喜欢

导学环节分数
分数的由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