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数的再认识》看“‘三疑’导学”的流程与方法
2015-03-10李敏
李敏
观摩了陈老师这节精彩纷呈的课例课后,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应该如何安排教学流程?如何根据这堂课的启示该笔自己的教学策略呢?我想救子的认识与体会和大家交流,以期就教于同行。
一、感受《分数的再认识》互动生成的活动过程
本课采用了“‘三疑’导学”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在质疑方面,开课引入时采用质疑。
例如,开课时的一段:
师:对于分数你们想了解什么呢?
生:分数的加减、分数的意义、怎么判断分数大小、假分数真分数等。
师:要想知道这么多,我们必须先了解分数的意义,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样引入自然顺畅。还有在复习旧知时,学生能大概说出分数的意义,但不准确,老师此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强调了在分数中平均分的重要性。
在探疑方面,探疑分为自主探疑和合作探疑,在自主探疑环节中,陈老师让学生独立画四分之三用时4分钟,我们组观察到同学们能够自主探疑,大多数学生能够画出四分之三。“‘三疑’导学”课堂模式中的质疑、探疑、解疑三个大的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包含的,在质疑中有探疑、解疑,在探疑中有解疑和质疑,在解疑中也有新的质疑和探疑。例如,在学生展示汇报四角星时,学生就产生的质疑,并指出学生没有平均分,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的意义中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已知部分求整体练习中,观察发现10人中有2人画错,画成了16个小正方形,可以看出这两名学生对整体的概念理解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小组合作探疑能够充分体现的话,我想这两位同学在小组合作探疑中应该能会有更完整的理解。
1.生生互动:四人小组讨论1次,同桌讨论4次。说明学生之间的讨论少、互相评价少、互相切磋少、互相倾听少。互相激励:分工如小组长、记录员、检查者。在同桌讨论时,学生能够发表各自的看法。在我们着重观察3个组,3组有1个组,讨论时一个人自己在思考。没有和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学生参与不均衡,主要有1个组长在讲,其他在听。状态挺沉闷的,不是很热烈,还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组间互动:三二班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3份。其它组有几个质疑,提出为什么?这里产生了1个质疑就是三二班的男生拿来平均分。
3.师生互动:师介入了3组小范围互动。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2份,取其中1份。②1个操场的七分之一③其中4组总结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1份或几份。全班一起说分数的意义。生:(看视频,了解分数的意义。)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你有什么问题?全班独立画四分之三,然后生汇报,强调倾听和每个整体都必须平均分。④游戏取一糖果:猜一猜、拿一拿、疑一疑、想一想、看一看。猜拿出的结果会不会一样?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为什么?疑问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糖果游戏,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思考。)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对应的部分不同。
分数相同,整体相同,对应的部分相同。
分数相同,整体变大,对应的部分变大。
分数相同,整体变小,对应的部分变小。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比如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画一画、圈一圈、取糖果游戏验证、上台展示汇报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100%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活动一直围绕分数的意义这一核心目标进行,教师通过温故三年级旧知到用图形表示份数,再到提升练习淘气和笑笑的捐款,练习不断层层深入,学习活动体现了思维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解疑方面,我们发现学生做的练习大多数都能过关,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最后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时,学生总结知识比较全面,理解透彻,说明“‘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陈老师把我校的“‘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展示的淋漓尽致。
初步结论:本节课充分体现“‘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敢于否定他人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否定、探究中对分数的再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质疑、探疑、解疑中得到成长。
生生互动: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再如,当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对较难理解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组内成员可以学习这个同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了知识信息方面还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互动成果形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互动,生生之间,组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学习都得到了体现,但在下次的教学中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教学建议:1.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即在引导时,应注意控制难度,把握深度,巧设坡度,创激亮度。多点评价,给孩子的持久质疑加满油。2.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员回答问题,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结合“‘三疑’导学”模式尝试改革自己课堂教学
基于小组合作在我校探索“‘三疑’导学”课堂模式中处于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我在1.3班和1.4班进行小小的探索。现在一年级小朋友到2年级,经历了很久的探索,2.3班有45人,2.4班有44人,把它们按四人小组分在一起,按照每个组有优良中差的分在一起,并且每个组取了一个组名,都是积极向上的。并在平时上课中由于孩子年龄小,故而都是两人讨论交流,但进行四人小组评价,让学生有团队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积极给与评价和鼓励。在实施一年级两个班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让小组确立建设目标:组员间相互接纳,目标一致,积极向上。表扬方式用一个周,一个月创设最佳协作奖,最佳参与奖来激励每一组的学生。还合班主任达成共识,每周学生的表现通过我们都来比赛的方式来及时给孩子进行鼓励。鼓励的出发点:从学生心理出发,以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原则:有条可依,鼓励为主,(给予方法知道,态度批评。)批评惩罚为辅。评价分类:整体分类:积极、协作、参与。个体评价:展示小组长,或具体某个组员参与很积极。每周五时间是总结奖励时间,如果达到加分多少就按照我们的规则进行发奖。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全体学生:1.制度规则,反复实行。(也就是学生该怎么做。)2.培训学生听清楚要求。(学会让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悟出所要学的内容。)在培训小组长:1.理解老师要求。(做什么)2.控制小组活动进程。(教什么,讨论,总结)3.协调组员间的关系。对个别孩子在小组不适应的有分歧的,老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给予心里辅导。让每组成员间关系融洽,这样小组合作中孩子更能如云得水,很顺畅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做到有的放矢。这样让孩子从中学会合作的快乐。这样每天孩子的心情都是愉悦的,自然他对数学就有浓厚的兴趣,也会愿意多和人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这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数学不进位和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和退位的减法时。先让学生看到情景图,对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进行板书,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先用自己的办法进行自主探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孩子有用小棒解决问题的还有用计数器解决问题的,还有用竖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小组长让每个成员都说说自己的方法,都把各自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自己各自吸取别人的方法,让学生的方法多样化,学生更有成就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对每个小组合作的情况在黑板上进行及时的评价,让他们的参与性更强。一年级的孩子都很兴奋,都有能解决问题的信心,鼓舞孩子们的士气。竖式练习课中,给孩子充足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独立完成竖式。之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分别交流每个小组成员自己是怎样列竖式,有什么方法列竖式又快又准确,在小组请一个人上台展示自己的竖式,如果出现错误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小组其他组员自己就在补充,说明他们自己在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三疑导学模式中真正的质疑正在发生。这样后面在列竖式的时候,同学们自己都在注意竖式的符号和数位要对齐;还有有同学发现竖式的横线就是等号的意思,就是在探疑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列竖式的方法和意义,就是让学生有了悟的意义,这样孩子的印象深刻,在后面的练习中就能很好的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森林医生的一个题,就是让孩子们去发现竖式中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后汇报,结果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有些我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真是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只要孩子多去了解用心去悟,我就觉得一节课是成功的。让我也更有信心,实践下去,虽然现在方法有些不一定恰当,当看到每个孩子们都能在课堂上有自信的笑脸是我最乐意看到的。我心里就有了小小成就感,特别是我发现现在我在1年级两个班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后,我发现现在孩子们更喜欢数学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疑和解疑的时候,孩子们更有了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我觉得这就是让我觉得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学生的成长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是继续尝试的基础。比如一年级四班孔依依和罗艳艳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或者是每次抽起来都说不清楚,但在小组合作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两个孩子有明显的进步,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还敢在课堂上发言了,作业也感觉不困难了,这是对我来说,孩子的收获,也证明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成长。
三、今后在“‘三疑’导学”模式研究中的设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一年级小组合作还需要加强的一些措施:
1.做好低段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
小学生六岁刚刚入学,由于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概念。首先,要从如何上课开始做起,上课时,认真听,学会倾听,听老师讲,听同学们发言;学会思考,思考老师的提问,思考同学们的问题;学会动手操作,学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摆学具,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不适宜四人小组合作。在能保证纪律的前提下,两个人和自己的同桌为一个小组比较合适。小组合作的基本方法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示给全部同学。在平时教学中,先培训一批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小组,带动其它小组共同提高,全体参与,培养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得到整体优化,教师不做仲裁者。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使学生会提问题,会思考问题,独立解答问题。
3.开展自评自讲活动,使学生会自我反思,自我检测。
总之,教师明确小组合作过程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参与精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让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掘,使他们能自觉地质疑、调查、探究,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养成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寓“法”于学。“法”指的是学法。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一是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训练的:老师口述口算题,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老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二是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老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
三是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去想问题。这除了要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四是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其次,寓“练”于学。“练”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通过“练”而从中领悟新知。这寓“练”于学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作业及课堂、课后练习入手,想方设法使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愉快感。
小学生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在开学初或是换新本时,做题都比较认真,错误也比较少,但过一段时间后,就发生了变化。由认真变为马虎,错误也不断上升。面对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我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解除他们对做题产生的烦恼,促使他们在愉快中自觉地“练”。
第一,随时给学生以鼓励。小学生天性爱表扬,几句赞美的话,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在批改作业和练习时,都要对学生写上鼓励的语言。如:“加油啊!”“老师相信你能行!”“再加把劲!”“恭喜你,你进步了!”“老师知道你是个优秀的学生,你一定会赶上去的!”“老师和同学们盼望着你进步”等语句,激发学生的情绪,每次批改,尽量用不同的语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使学生感到完成作业和必要的练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心理满足和快慰。
第二,不给学生以“劣分”。对待学习差的学生要努力激发他们学习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对于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不挖苦不讽刺。在错误的地方写上启示语和指示语,如:“这道题可以这样思考,仔细检查认真纠正……等,让学生通过努力重新解答出来。这样一来消除他们对练习作业的厌烦心理,而是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解题过程中的自我成功感。
第三,定时评比。为进一步达到寓“练”于学的目的。我对学生平时作业进行评比,每次都评最佳奖和进步奖,还有优秀作业,这样即鼓励了优等生,又鞭策了后进生,使无论学习好的学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获奖以后的快慰,使他们始终充满了对进步的渴望。总之,“练”是一种有目的、有知道、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是研究式学习实验在课堂上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
学生学会在观察、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开放性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式教学打破了师道尊严,讲究师生平等,教师对学生的思维预先设置的限制减少了,便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如在学习《认钟表》时,学生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画钟表,画着画着有的学生哼起了歌,几分钟后,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在认钟表时,学习数脉搏、发挥想象力创造新式钟表、开展1分钟资料搜集活动等等。
在自主合作探索性教学中,教师不仅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并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质疑、热烈讨论、合作学习、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发展。如在填数:_、_、_、9、_、_、_。学生从一个一个地顺着数和倒着数来填;有的从单数来考虑顺着数、倒着数;也有的学生三个三个来顺着数、倒着数;更有学生想到这样填:1、4、5、9、14、23、37。在教学中,有许多精彩的意外让教师始料未及。
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探讨:学生学额大,教师的课堂控制难度大。在教学中,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要择优,要组织讨论,又要防止喧闹、防离题……把握这些开放的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的习惯;讨论的习惯;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问题,并且怎样做可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放性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式教学打破了师道尊严,讲究师生平等,教师对学生的思维预先设置的限制减少了,便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如在学习《认钟表》时,学生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画钟表,画着画着有的学生哼起了歌,几分钟后,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在认钟表时,学习数脉搏、发挥想象力创造新式钟表、开展1分钟资料搜集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