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的生命密码——学习习近平有关雷锋论述的感悟

2015-03-10翟元斌

雷锋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雷锋信仰道德

文|翟元斌

雷锋的生命密码——学习习近平有关雷锋论述的感悟

文|翟元斌

一次与大学生座谈,有人发问:雷锋事迹体现在他做了许多好人好事,我同样也做了许多好人好事,为什么还要向他学习?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同学们一番热议。可见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引起我们共同思考。

(一)

在一般人看来,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穿越时间空间留存下来,主要是他做了许多好事,成为大众公认的温暖人心的文化符号。一位伟人曾经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说这话的人就是为雷锋题词的毛泽东。而普通人对雷锋的褒奖则是“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为什么能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这里就有一个做好事背后的精神支撑——信仰。 信仰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崇高的信仰,往往可以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让平凡的人变得伟大,使人格得到升华!一个人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往往会坚持不懈地克服重重困难,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自已的信仰。因此,英国诗人马·普顿尔曾经说:“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

信仰有世俗的信仰与宗教的信仰,这两种信仰有自己的边界和交集,并且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与对应的生活。

世俗的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的信奉和尊崇, 并且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通俗地讲, 信仰就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 是人对世界及人生总的看法, 它是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是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是生命价值的定向功能, 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 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

对于信仰之于我们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有经典的论述。2013年7月11日,在西柏坡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习近平再次提出“赶考”问题,他将共产党人的信仰,形象地称为“总开关”,号召全体党员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强调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

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往根子上讲,就在于他把握好了信仰这个总开关。

翻开雷锋心灵独白的日记,信仰的光芒直逼每个阅读者心灵。雷锋为自己确立的人生观是“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

左图:新一代官兵在党旗前誓言铮铮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陈列着一套雷锋生前读过的《毛泽东选集》。上面可以看到许多雷锋写下的眉批和心得。雷锋把实现个人梦想同实现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人生意义。他在《为人民服务》一文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道:“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还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段话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深刻把握了人生的“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成为雷锋最深入人心的名言。

据统计,在《雷锋日记》等各种相关文字留存中,“人民”一词出现过100多次;他做的好事有据可查就有200余件之多。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雷锋为什么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党和人民,他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匹配共产党员称号,作为做事情的最高尺度。

雷锋的信仰是什么,毛泽东把它概括为——为人民服务(见毛泽东“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题词),周恩来将其概括为“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我们来到世上,生活在人与人,个体与社会利益交叉的环境中,都会面临许多利益的选择。我们可能会出于与生俱来的对同类的同情心,或者抱持“善恶有报”的文化哲学,抑或是“自我救赎”的宗教情怀等等做出一些“利他”的举动。这些都是美好与值得尊敬的,不过与雷锋“全心全意”的高度尚有一段距离,由于缺乏科学、理性的共产党人厚重信仰根基垫底,支撑的时间不会很久且不稳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雷锋是以共产主义者的形象来展示他的高尚行为的,他告诉人们,一个恪守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战士应该有着怎样的人生,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风貌,这关乎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关系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尽管经历了经济的短缺和各种严峻的挑战,但中国却没有陷入信仰危机,对此,决不能忽略雷锋精神为“主义”和制度增添的华光!即便在今天,走向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进程,雷锋依然照亮我们的内心,给我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雷锋成长道路,得出一个结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是高不可攀的,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就是鲜活的例子。他们一辈子为党和人民奋斗,没有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做不到的。”这是总书记对雷锋生命密码最深刻的诠释。

“他们一辈子为党和人民奋斗,没有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做不到的。”这是总书记对雷锋生命密码最深刻的诠释

(二)

雷锋点滴入手,持续不断的为人民谋利益,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根本的动因是确立了崇高的信仰。这一明晰的判断逻辑引导出学雷锋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不是简单的模仿雷锋做好事,而是像他那样做人、做事,确立正确的“三观”,确立起我们的精神优势。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和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精神,精神优势才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真正优势。早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就指出:“每天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便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也不断强调:“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有位教授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前后, 在新疆天山独库公路大会战中,先后有168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条造福新疆人民的公路上,平均每3公里就要牺牲1名年轻的战士。

1980年冬,修筑公路的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山深处,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大风刮断,大家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为尽快与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小战士陈俊贵奉命随同班长、副班长和另一名老战士去向指挥部报告,寻求救援。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前行。可是,部队指挥部还没有找到,他们身上带的20多个馒头却剩下最后一个。在大家饥肠辘辘的关键时刻,班长作出了一个让陈俊贵一生难忘的决定:“我和副班长是共产党员,只有陈俊贵是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不久,班长和副班长先后无声无息地倒下了,陈俊贵和那个老战士冻昏之后被哈萨克牧民救起后,终于把施工官兵被暴风雪围困的消息报告给了指挥部。后来,陈俊贵因严重冻伤在医院接受了长达4年的治疗,并于1984年复员回到辽宁。娶妻生子、过上安逸的生活后,他心里仍时刻想念着班长。

1985年冬天,他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回到终生难忘的天山脚下,在离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搭了一间简易房子,为班长守墓。这一守,就是20多年。

烈士陵园的碑文上写着“人是躺下的路,路是竖起来的碑”。

现如今,匆匆赶路的人们,有些却失去了方向感,找不到自己的信仰,精神处于无所皈依的状态之中,他们感情

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对生活前景充满悲观情绪、感觉现实无聊空虚、人生态度趋向颓废;社会上,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人与人之间难以在精神层面上进行交流,社会隔阂日益加大,社会弥漫着浮躁和过激的非理性情绪。这种精神状态,已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使腐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侵蚀削弱;另一方面使社会发展的合力不断减小,发展成本日益增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发展,不仅要依靠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还需要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道德社会。道德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础,道德社会是身心安康的社会,而信仰则是建立道德社会的基础。信仰不仅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而又还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在道德行为上为人生指明奋斗目标和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只有从道德和信仰体系入手,提升全民的道德认知和精神信仰,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种种消极的东西,遏制腐败等犯罪行为的渣生和蔓延。而在可以滋养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中,雷锋精神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和时代转型中人类精神力量的深刻展现,是在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下,在中国新社会、新时代条件下产生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既坚持中国优秀传统,又区别于中国以往社会的多种精神,呈现出新的特质和巨大力量。

当我们每一次与雷锋面对面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总会有一种特殊的力量直抵我们的内心。终于明白,这是雷锋生命的力量,这是雷锋用生命演绎的信仰力量。

解读雷锋的生命密码,聆听雷锋的故事,内心永远回荡着是属于自己的声音。

猜你喜欢

雷锋信仰道德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