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镇河流纳污能力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2015-03-10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3期
关键词:污染源氨氮城镇

王 祎

(辉县市环境监测站 河南新乡 453600)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对城镇河流动态监测,尤其是从河流纳污能力的分析中积极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城镇河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特点,从水资源功能区划及评价上提出积极的保护对策。

1 城镇河流水质现状及污染源分析

根据近年来我市水文地表水监测资料,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我市城镇河流各监测断面进行水质分析与评价,从水功能区划上就其污染情况进行梳理,确定其主要污染物有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结合城镇河流在不同区段的污染物排放特征,主要有:一是农业方面污染源,如水域内因农业生产而施用的化肥、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水浇地、菜地等每年化肥施用量约为1.1X10t,农药施用量0.4X10kg,对区域内土壤造成板结,随雨水流入河流,从而加剧了河流污染。二是工业方面污染源,如城镇周边各类工业生产企业、采砂流砂业、钢铁冶炼等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各类工业废水,也加剧了城镇河流的污染。三是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沿河流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特别是沿岸附近的公厕及民厕都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水质。

2 城镇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及分析

对于城镇河流纳污能力的分析,需要遵循水功能区域规划,从水资源的保护、饮用水资源区,以及集中生活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上不计算纳污力,对于开发利用区域,需要根据各二级水功能区域条件及水质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本研究结合我市城镇河流实际,采用数学模型如下:

结合《河南省水功能区划》提出的水质要求,从河流设计流量及平均流量上得出:初始浓度根据上一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就是下一个水功能区的初始浓度值,综合衰减系数用实测资料进行率定,率定方法常用二断面法和多断面法。对于二断面综合衰减的计算为:k=(LnC1-LnC2)Vs/Δx,对于式中C1表示为河段上断面污染物浓度,单位为mg/L;C2表示为河段下断面污染物浓度,单位为mg/L;Vs为河段平均流速,单位为km/d;△x为上、下断面距离,单位为km。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同一河流,在不同流量、水质要求下的综合衰减系数也不同,本例采用经验公式k=0.066+0.5u。通过计算可知,对于城镇河流实际纳污能力的分析,主要有当前河流污染源排放总量来确定,以我市百泉河为例,COD入河量为123.096,氨氮纳污能力为23.324t/a。可见,对于百泉河还是具有一定的纳污能力,当COD入河量小于COD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量时,则不需要减排,而氨氮的入河量大于氨氮的限制排污总量时则需要减排。

3 开展城镇河流污染物防治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对城镇河流水资源的管理,注重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生态社会的主要内容。当前在水资源需求不断加大的压力下,进一步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从城镇河流流域的统一管理上来逐步落实和完善水资源配置规划,切实将水资源保护与政府考核建立关联,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在加大对城镇河流入河口的管理上,注重排污口的监管力度,切实从监管责任的落实上,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切实履行节能减排方针。构建城镇河流排污口监督与水资源补偿制度,推进河流水质质量目标的实现。

3.2 强化对水资源环境的治理与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也应该从保护生态效益上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依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从水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上,尊重自然规律,切实强化提高水资源的保护与监管,依法开发与合理利用水资源,防范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切实促进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恢复。另外,强化预防监督功能,切实从水域的环境治理上来维护生态修复和平衡。

3.3 强化对城镇河流水域的节水减排目标

水资源短缺将成为未来面对的首要难题,随着水资源供应矛盾的加剧,在水资源的节约上,一方面从农业灌溉上建立节水工程,另一方面从工业用水上做好节水示范,再者从城镇化生活用水上做好节水工程。如推广节水新技术和节水器具,鼓励工业园区加大水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加强水污染治理,减少污水的排放。另外从节水宣传上加大投入,利用公众参与等方式来宣传节水理念,引导居民树立节水意识,促进城镇河流治污成效的提升。

4 结语

通过对城镇河流纳污能力的分析与计算,从河流水域的功能区划分及综合降解设计中,通过对流域内各污染源的动态监测,切实从减少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上来促进水资源的保护与整治,并促进城镇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1]张俊华.城镇河道岸坡生态整治模式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

[2]路雨,苏保林.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J].水资源保护,2011,(04).

猜你喜欢

污染源氨氮城镇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文化边城镇远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
人口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