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提升“官养”
2015-03-10张家林
☉张家林
谈谈提升“官养”
☉张家林
为学者要有学养,同理,为官者当有“官养”。从字面理解,学养乃为学者应有的学识和涵养;以此类推,笔者所说的“官养”是指为官者应有的素养。为学者的学识涵养是胸墨、功力、内涵、底气的积淀,是德才学识的总汇。其实,为官亦如为学,一个人的“官养”也是其党性观念、道德品质、作风修养等综合体现。
习主席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作为党员干部,应当把提升自身“官养”当成终身课题,不断在官德修养、服务群众上进步提高,但具体如何着手?习主席提出的“四有”确能给予启示和遵循。
心中有党是提升“官养”的根本。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心中有党既是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能力水平的体现,更是品德素质的反映。做到心中有党,首要是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听党话、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只有心中有党,才能主动强化党的理论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党员干部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权力,面对诱惑、算计和“捧杀”,如何在各种考验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言行正派,仍旧需要在不断的党性培养和锤炼中增强“免疫力”“抵抗力”。
心中有民是提升“官养”的核心。党员干部是否心中有民,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与群众融为一体,群众自然把他当亲人;与群众想到一块,群众就会把他当家人。只要心中有民,即便是衣着平平、出言平平,照样能得到民尊、民信、民服;反之,即便是盛其服、文其容,群众也不会买你的账。正如有的党员干部戴上草帽到地头,卷起裤脚走田埂,弓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绘蓝图,主动访群众、问疾苦。这些心中有民的务实举措增进了与群众的情感,群众感到他们就像家人一样。群众的这种感受靠讲大话讲不出来、装样子装不出来,必须通过真真切切的“官养”修炼。所以,各级党员干部都应使心中有民内化为一种自身品质,成为自身的性格和基因。
心中有责是提升“官养”的关键。有人说心中有责是一种为民省事的态度,一种奋发图强的干劲,更有人说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追求。正如芝麻官也有千钧担,只有心中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才能在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中,勇于面对和克服各种阻碍和矛盾,才能在群众与自己、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中作出正确选择。提升“官养”,心中有责是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只有心里“系”着人民群众,才能把责任体现在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上。为官与为学一样,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我们应时常反思工作与群众的期待是否还有差距,我们的决策是否有利于发展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的思路里是否充满了群众的冷暖。以心中有责自省,这种“官养”必不可少。如此,才可群众拥护、百姓欢迎,赢得认同。
心中有戒是提升“官养”的底线。心中有戒才能守住底线,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诱惑也越来越多,如果自我戒律把守不严就很难把住自己,这既是对党员干部“官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为官的底线。心中有戒,贵在慎微。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细节虽小见风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心中有戒,重在防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顺境中反而容易滋生麻痹、骄傲。愈是身居高位、进步顺利之时,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不断增强自身“官养”。
【作者系77675部队部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