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2015-03-09王莎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调查现状对策

王莎等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渐增多,成份越来越复杂,对水体、大气、土壤、生态景现及人体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研究以富平县华朱乡为例,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和处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尽量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少生活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彻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48-04

随着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城市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然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在传统条件下,农村生活垃圾成分比较简单,主要为有机物,多用作动物饲料和肥料,因此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少,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往的自产自消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显然已不能与之相适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紧迫性在很多地区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为此,以陕西省富平县华朱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排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1调研区域和研究方法

1.1华朱乡概况

华朱乡位于富平县城东北4.5km,属城郊型乡镇,行政区域面积44.7km2,耕地面积2533hm2;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年平均气温13.1℃;地势平坦,适宜农业耕作,属东雷二期抽黄灌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

全乡共辖16个行政村,人口3.1万。2009年全乡共有奶牛877头,奶山羊19200只,生猪10900头;酥梨、柿子、大中棚蔬菜面积分别达到140、37、213hm2;工农业生产总值达3.35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78元。

1.2研究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华朱乡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首先查阅国内外与农村生活垃圾相关的文献和书籍,确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8个行政村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于不识字的调查对象采用提问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8.8%。

1.3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在本次调研中,由于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随机样本年龄分布总体偏大,18岁以下的占3.33%,18~29占11.67%,30~39的占18.33%,40~49的占26.67%,50岁以上的占40.00%;文化程度普遍处于初中文化水平,占总体的50%,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约占26%,大专、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不到6%;职业组成中,被采访对象主要是农民,所占比例达70%。

2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分析

2.1村民对生活垃圾的认知

被调查者中有32.0%的人认为该村的卫生环境不好,64.8%的人认为该村卫生环境状况一般,仅有3.2%的人认为该村卫生环境状况很好。从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村民对目前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不是特别满意。其中,有86.5%的人认为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是生活垃圾。

近年来,华朱乡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环境整体有所改善。在调查中,有70.8%的人认为农村环境质量的趋势是由坏变好;有10.0%的人认为由好变坏;另外还有19.2%的人表示其变化不太明显。由于村民所处位置和周围环境不同,环境变化情况稍有不同,总体来说,环境质量是由坏变好。

生活垃圾引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4.0%的人认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是占用土地;10.6%的人认为是污染水体;36.2%的人认为是污染空气;29.2%的人认为危害人体健康。可见村民对生活垃圾的危害缺乏全面的认识,有的甚至认为生活垃圾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

2.2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和产量

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主要受农民生活方式、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一般可分为四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以及有害垃圾[2]。

华朱乡农村生活垃圾以餐厨垃圾和果皮为主,占生活垃圾总量的50.2%;可回收利用垃圾主要为塑料、纸张和金属,占30.3%,可回收率较高;无机组分占16.8%;有害垃圾主要为废旧农药瓶、灯泡和油漆桶等,所占比重很小,仅为2.7%。形成这种垃圾特征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垃圾的种类增多,尤其是有机垃圾和可回收利用垃圾;农户庭院养殖萎缩,有机垃圾就地消纳的方式逐渐消失;种植结构的改变造成农药瓶(袋)等有害垃圾的大量丢弃。

根据调查可知,华朱乡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0.66kg,全乡生活垃圾平均日产量约20.46t,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仍将增长。

2.3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

通过调查了解到,华朱乡村民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随意丢弃、焚烧、集中填埋以及尽量回收利用。其中,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最为普遍,有59.3%的村民选择这种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倾倒在屋前屋后的空地、沟壑、路边等,甚至在一所小学的门口也堆满垃圾;另外,有12.5%的村民选择焚烧处理;8.2%的人选择集中填埋;其余20.0%的人选择尽量回收利用,回收部分主要为废纸、塑料、金属等。集中填埋处理所占比例较低,主要受经济条件限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点仅在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设置。

2.4规章制度和相关机构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在所调研的村庄中,只有39.26%的村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大部分村都是通过和保洁员口头协议来管理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而且,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些制度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很难真正落实下去。endprint

华朱乡各村实行了生活垃圾处理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负责制,每户门口放置垃圾桶,定期安排清洁员进行统一收集。但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各村有环境卫生管理干部,但其中多数环保知识匮乏,任务不明确。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3.1村民环保意识匮乏

从调查情况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之提升,但对环保的思想认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传统条件下,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且绝大部分可自然分解;而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不能在自然条件下分解,且大都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3]。然而部分村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严重污染农村环境。另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民对自身环境意识的评价总是高于对别人环境意识的评价,认为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他人环保意识缺失,与自己无关。

3.2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不完善

在调研的村庄中,大部分没有垃圾集中放置点,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子对垃圾进行统一收集,但由于垃圾处理设施过于简单,只是将生活垃圾进行简单的填埋而不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这样无异于将生活垃圾污染集中化,没有起到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污染。

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不完善的原因,一方面是重视程度不够,更主要的是缺乏资金。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用于农村环保的资金逐渐增多,但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居住分散,且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政府投入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环境建设的需要。

3.3人员和机构配备不完善

从调研情况来看,尽管各村配备了环境管理人员,但基本都是兼职,形同虚设[4]。乡镇虽设有环境管理部门,但管理范围和能力有限。只有个别村庄设有保洁员,但人员数量普遍偏少,清扫间隔时间较长且打扫不彻底,不利于生活垃圾的及时清理。

3.4相关政策不健全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多为原则性规定,需要地方政府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予以贯彻实施。然而,很多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不够重视,尚未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有些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文件,但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得这些规章制度大多停留在纸面上[5]。因此,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缺少国家政策和地方性规章制度的支持。

4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对策

4.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首先,乡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座谈会、宣传栏和文艺活动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农村环保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认清生活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后果给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提高村民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在各村开展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培训,指导村民正确处理各类生活垃圾,参与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等活动;最后,在学校开设环保相关课程,让下一代在早期树立环保理念,并通过学生的宣传影响到家长[5]。

4.2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机制

对农村生活垃圾要做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首先要改变目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的习惯,做好垃圾的收集工作。各乡(镇)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综合财力等,采用不同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6]。

4.2.1县处理模式县城周边村庄可将生活垃圾集中运至县城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图1)。村民对垃圾进行粗分类后送至投放点,然后由专人负责将垃圾进行详细分类。有机垃圾可作为动物饲料、生产沼气或堆肥处理;可回收利用垃圾可通过回收实现废物资源化;无机垃圾可用来铺路、回田或直接填埋;有毒有害废物则由专车定期运送至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7]。

4.2.2多镇合建共用模式对于离县城较远的村庄可根据所在乡镇区位的关系,由县政府统一在几个镇之间规划建设共用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可以利用具有充足使用面积的天然洼地或者土坑,工艺可以介于简单填埋与卫生填埋之间,污染防治要严格遵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其他方面与“县处理模式”相同[6]。

4.2.3村处理模式偏远的村庄以村为单位,就近利用废坑等建设简易填埋场进行填埋,做好防渗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也可以进行堆肥等处理[6]。对于有毒有害废物则要统一送至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图2)。

4.3多渠道筹集资金

当前,政府投入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应积极拓宽垃圾处理资金来源。首先可按照各乡镇经济水平征收一定的垃圾处理费。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民愿意支付一定数额的垃圾收集和处置费用。另外,可动员各乡镇企业单位在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处置上适当投资。

4.4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建立乡、村、组三级环境管理网络,明确其主要管理职能,乡镇政府可设置专职机构和人员,指导和监督各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明确各村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的责任,公开选聘保洁员,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工作时间和负责范围等。

4.5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

各地政府应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有据可依。确立村民对垃圾处理需承担的责任,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按照垃圾越多、费用越高的原则,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对垃圾产生量持续较少的农户和村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

5结语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长,成分日趋复杂,但环保资金和处理设施相对缺乏,使得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和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全面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明确政府和个人的责任;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8]。

参考文献:

[1]于晓勇,夏立江,陈仪,等.北方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初探——以曲周县王庄村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582-1589.

[2]李华,蒋溢,李辉.三台县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85-16387.

[3]刘德宏.农民的环保意识与村庄环境整治[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0(4):152-154.

[4]诸培新,朱洪蕊.基于江苏省村庄调研实证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6:497-500.

[5]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1,11:34-36.

[6]乔茂先.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0,9:80-81.

[7]房剑红,叶有达.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探讨——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J].中国环保产业,2009,11:52-54.

[8]刘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面临形势与治理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2):15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