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子新品种红艳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5-03-09薛晓敏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李子栽培技术

薛晓敏等

摘要:红艳1号李是从美国引进的种质材料中选出,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果实心脏形,果个中大,果皮浓红色,光滑有光泽,风味酸甜适口,香味浓郁,品质极上;早实丰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是一个极优质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种。

关键词:李子;红艳1号;选育过程;主要性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果品之一,其营养丰富,且形、色、香、味俱佳,备受消费者青睐[1]。目前我国李生产存在品种老化、更新缓慢、果品产量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李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李果产业注重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名特新优品种,通过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提高市场竞争力[3]。为推进山东李产业的发展,根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选育目标,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出早实丰产、着色艳丽、质优耐贮、栽培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早熟李新品种——红艳1号,于2012年7月通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

1选育经过

红艳1号是从美国引进的86份种质材料中选出。1992年4月引进,当年高接并繁育部分苗木,1993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建立种质资源比较评价试验园,1994年见花,1995年结果,1996年确定为初选优系(编号92-01号),1997年在诸城、聊城、淄博、沂水等地建立区试园。通过多年的生物学性状观察和综合经济性状评价,认为该品种早实丰产性强、着色艳丽、质优耐贮、栽培适应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于2012年组织了专家验收并顺利通过。

2植物学性状

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树冠为多主枝开心形;主干灰白色;多年生枝棕褐色,一年生枝阳面棕黄色,阴面绿色,节间长2.31cm;叶片长卵圆形,叶尖急尖,叶基圆契,叶缘圆钝,锯齿小,叶片长9.43cm,宽4.33cm,色鲜绿;叶柄长1.58cm;花白色,冠较小。

3生物学性状

3.1物候期

正常年份,在泰安3月中旬花芽膨大,3月底开始萌芽;4月2~5日为盛花期,花期持续2~3天;果实成熟期7月15日左右,果实生育期为100天左右,比黑琥珀(对照品种)李早熟5~7天,属于中早熟李品种;落叶期在11月中旬。

3.5适应性与抗逆性

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格,适应范围广,经在泰安、潍坊、聊城、淄博、临沂等多个地市不同立地条件进行区试和引种栽培,定植成活率均达95%以上,生长结果正常,尤其是稳产性好,年年硕果累累。即使在丘陵薄地,也表现生长稳定,坐果率高,易丰产,果实着色好。对细菌性穿孔病、早期落叶病也有较强的抗性。

4栽培技术要点

4.1建园

每年10月前后和春季萌芽前都可栽植,以秋栽为好。栽植密度因地势、土壤肥力、砧木种类等而异,株行距一般(1.5~2.5)m×(3~4)m,桃砧、肥地株行距可较大,李砧、瘠薄地则小。穴栽或沟栽均可,施入土杂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底土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定植,南北行向,栽后浇透水,下渗后树穴覆土并覆膜。红艳1号自花不实,栽植时需配置10%~20%的授粉品种,如大红玫瑰、魁红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4.2整形修剪

树形宜采用多主枝开心形,干高40~50cm,主枝4~5个,主枝角度45~50°,在主枝上直接着生大、中、小型结果枝组。幼树期修剪除培养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条宜多轻剪长放,以缓和树势,促进多数短枝形成,早日结果,以夏剪为主;盛果期李树重点是冬剪,分批回缩结果枝的基枝和结果枝组,做到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不断更新复壮,维持一定的生长势;衰老期树应充分利用树冠内膛长出的徒长枝,适当短截或拉枝,使形成结果枝,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4.3土肥水管理

基肥用长效全营养有机肥,也可施用果树专用复合肥,9~10月份施入。每666.7m2施肥量为幼树施腐熟鸡粪1000kg或厩肥3000kg,成龄大树施腐熟鸡粪2500~3000kg或厩肥5000~6000kg。追肥在开花前、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前进行,萌芽前追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施磷钾肥。李树根系浅,除结合施用基肥进行土壤深翻外,生长期中应经常中耕松土,保持树盘土壤疏松、湿润。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和土壤封冻前进行灌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4.4疏花疏果,控制产量

疏花结合花前复剪进行,主要是疏除过密、过弱枝。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一般长果枝留3个果,中果枝留2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

4.5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李红点病、李小食心虫、李实蜂和桃红颈天牛等。具体防治措施为:冬季彻底清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虫源;发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初花期喷50%甲胺磷1000倍液;谢花后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幼果期喷杀虫剂2.5%敌杀死3000~5000倍液及10%百菌清乳剂,此后视虫情喷杀虫剂;果实膨大期喷杀虫剂和广谱性杀菌剂;从6月上旬开始到采收交替喷500倍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3次。

4.6采收

李充分成熟后容易软化,不耐贮运。红艳1号李作为鲜食用品种宜在半软熟期采收,且全树果实成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金政,薛晓敏,邹显昌,等.美国李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4:47-49.

[2]张静茹,陆致成,巩文红,等.我国李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北果树,2003,2:1-2.

[3]陆致成,张静茹,王伟东,等.我国李和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树,2003,2:44-46.endprint

摘要:红艳1号李是从美国引进的种质材料中选出,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果实心脏形,果个中大,果皮浓红色,光滑有光泽,风味酸甜适口,香味浓郁,品质极上;早实丰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是一个极优质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种。

关键词:李子;红艳1号;选育过程;主要性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果品之一,其营养丰富,且形、色、香、味俱佳,备受消费者青睐[1]。目前我国李生产存在品种老化、更新缓慢、果品产量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李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李果产业注重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名特新优品种,通过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提高市场竞争力[3]。为推进山东李产业的发展,根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选育目标,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出早实丰产、着色艳丽、质优耐贮、栽培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早熟李新品种——红艳1号,于2012年7月通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

1选育经过

红艳1号是从美国引进的86份种质材料中选出。1992年4月引进,当年高接并繁育部分苗木,1993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建立种质资源比较评价试验园,1994年见花,1995年结果,1996年确定为初选优系(编号92-01号),1997年在诸城、聊城、淄博、沂水等地建立区试园。通过多年的生物学性状观察和综合经济性状评价,认为该品种早实丰产性强、着色艳丽、质优耐贮、栽培适应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于2012年组织了专家验收并顺利通过。

2植物学性状

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树冠为多主枝开心形;主干灰白色;多年生枝棕褐色,一年生枝阳面棕黄色,阴面绿色,节间长2.31cm;叶片长卵圆形,叶尖急尖,叶基圆契,叶缘圆钝,锯齿小,叶片长9.43cm,宽4.33cm,色鲜绿;叶柄长1.58cm;花白色,冠较小。

3生物学性状

3.1物候期

正常年份,在泰安3月中旬花芽膨大,3月底开始萌芽;4月2~5日为盛花期,花期持续2~3天;果实成熟期7月15日左右,果实生育期为100天左右,比黑琥珀(对照品种)李早熟5~7天,属于中早熟李品种;落叶期在11月中旬。

3.5适应性与抗逆性

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格,适应范围广,经在泰安、潍坊、聊城、淄博、临沂等多个地市不同立地条件进行区试和引种栽培,定植成活率均达95%以上,生长结果正常,尤其是稳产性好,年年硕果累累。即使在丘陵薄地,也表现生长稳定,坐果率高,易丰产,果实着色好。对细菌性穿孔病、早期落叶病也有较强的抗性。

4栽培技术要点

4.1建园

每年10月前后和春季萌芽前都可栽植,以秋栽为好。栽植密度因地势、土壤肥力、砧木种类等而异,株行距一般(1.5~2.5)m×(3~4)m,桃砧、肥地株行距可较大,李砧、瘠薄地则小。穴栽或沟栽均可,施入土杂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底土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定植,南北行向,栽后浇透水,下渗后树穴覆土并覆膜。红艳1号自花不实,栽植时需配置10%~20%的授粉品种,如大红玫瑰、魁红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4.2整形修剪

树形宜采用多主枝开心形,干高40~50cm,主枝4~5个,主枝角度45~50°,在主枝上直接着生大、中、小型结果枝组。幼树期修剪除培养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条宜多轻剪长放,以缓和树势,促进多数短枝形成,早日结果,以夏剪为主;盛果期李树重点是冬剪,分批回缩结果枝的基枝和结果枝组,做到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不断更新复壮,维持一定的生长势;衰老期树应充分利用树冠内膛长出的徒长枝,适当短截或拉枝,使形成结果枝,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4.3土肥水管理

基肥用长效全营养有机肥,也可施用果树专用复合肥,9~10月份施入。每666.7m2施肥量为幼树施腐熟鸡粪1000kg或厩肥3000kg,成龄大树施腐熟鸡粪2500~3000kg或厩肥5000~6000kg。追肥在开花前、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前进行,萌芽前追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施磷钾肥。李树根系浅,除结合施用基肥进行土壤深翻外,生长期中应经常中耕松土,保持树盘土壤疏松、湿润。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和土壤封冻前进行灌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4.4疏花疏果,控制产量

疏花结合花前复剪进行,主要是疏除过密、过弱枝。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一般长果枝留3个果,中果枝留2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

4.5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李红点病、李小食心虫、李实蜂和桃红颈天牛等。具体防治措施为:冬季彻底清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虫源;发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初花期喷50%甲胺磷1000倍液;谢花后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幼果期喷杀虫剂2.5%敌杀死3000~5000倍液及10%百菌清乳剂,此后视虫情喷杀虫剂;果实膨大期喷杀虫剂和广谱性杀菌剂;从6月上旬开始到采收交替喷500倍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3次。

4.6采收

李充分成熟后容易软化,不耐贮运。红艳1号李作为鲜食用品种宜在半软熟期采收,且全树果实成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金政,薛晓敏,邹显昌,等.美国李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4:47-49.

[2]张静茹,陆致成,巩文红,等.我国李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北果树,2003,2:1-2.

[3]陆致成,张静茹,王伟东,等.我国李和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树,2003,2:44-46.endprint

摘要:红艳1号李是从美国引进的种质材料中选出,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果实心脏形,果个中大,果皮浓红色,光滑有光泽,风味酸甜适口,香味浓郁,品质极上;早实丰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是一个极优质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种。

关键词:李子;红艳1号;选育过程;主要性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果品之一,其营养丰富,且形、色、香、味俱佳,备受消费者青睐[1]。目前我国李生产存在品种老化、更新缓慢、果品产量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李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李果产业注重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名特新优品种,通过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提高市场竞争力[3]。为推进山东李产业的发展,根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选育目标,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出早实丰产、着色艳丽、质优耐贮、栽培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早熟李新品种——红艳1号,于2012年7月通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

1选育经过

红艳1号是从美国引进的86份种质材料中选出。1992年4月引进,当年高接并繁育部分苗木,1993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建立种质资源比较评价试验园,1994年见花,1995年结果,1996年确定为初选优系(编号92-01号),1997年在诸城、聊城、淄博、沂水等地建立区试园。通过多年的生物学性状观察和综合经济性状评价,认为该品种早实丰产性强、着色艳丽、质优耐贮、栽培适应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于2012年组织了专家验收并顺利通过。

2植物学性状

树势健壮,树冠半开张,树冠为多主枝开心形;主干灰白色;多年生枝棕褐色,一年生枝阳面棕黄色,阴面绿色,节间长2.31cm;叶片长卵圆形,叶尖急尖,叶基圆契,叶缘圆钝,锯齿小,叶片长9.43cm,宽4.33cm,色鲜绿;叶柄长1.58cm;花白色,冠较小。

3生物学性状

3.1物候期

正常年份,在泰安3月中旬花芽膨大,3月底开始萌芽;4月2~5日为盛花期,花期持续2~3天;果实成熟期7月15日左右,果实生育期为100天左右,比黑琥珀(对照品种)李早熟5~7天,属于中早熟李品种;落叶期在11月中旬。

3.5适应性与抗逆性

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格,适应范围广,经在泰安、潍坊、聊城、淄博、临沂等多个地市不同立地条件进行区试和引种栽培,定植成活率均达95%以上,生长结果正常,尤其是稳产性好,年年硕果累累。即使在丘陵薄地,也表现生长稳定,坐果率高,易丰产,果实着色好。对细菌性穿孔病、早期落叶病也有较强的抗性。

4栽培技术要点

4.1建园

每年10月前后和春季萌芽前都可栽植,以秋栽为好。栽植密度因地势、土壤肥力、砧木种类等而异,株行距一般(1.5~2.5)m×(3~4)m,桃砧、肥地株行距可较大,李砧、瘠薄地则小。穴栽或沟栽均可,施入土杂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底土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定植,南北行向,栽后浇透水,下渗后树穴覆土并覆膜。红艳1号自花不实,栽植时需配置10%~20%的授粉品种,如大红玫瑰、魁红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4.2整形修剪

树形宜采用多主枝开心形,干高40~50cm,主枝4~5个,主枝角度45~50°,在主枝上直接着生大、中、小型结果枝组。幼树期修剪除培养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条宜多轻剪长放,以缓和树势,促进多数短枝形成,早日结果,以夏剪为主;盛果期李树重点是冬剪,分批回缩结果枝的基枝和结果枝组,做到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不断更新复壮,维持一定的生长势;衰老期树应充分利用树冠内膛长出的徒长枝,适当短截或拉枝,使形成结果枝,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4.3土肥水管理

基肥用长效全营养有机肥,也可施用果树专用复合肥,9~10月份施入。每666.7m2施肥量为幼树施腐熟鸡粪1000kg或厩肥3000kg,成龄大树施腐熟鸡粪2500~3000kg或厩肥5000~6000kg。追肥在开花前、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前进行,萌芽前追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施磷钾肥。李树根系浅,除结合施用基肥进行土壤深翻外,生长期中应经常中耕松土,保持树盘土壤疏松、湿润。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和土壤封冻前进行灌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4.4疏花疏果,控制产量

疏花结合花前复剪进行,主要是疏除过密、过弱枝。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一般长果枝留3个果,中果枝留2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

4.5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李红点病、李小食心虫、李实蜂和桃红颈天牛等。具体防治措施为:冬季彻底清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虫源;发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初花期喷50%甲胺磷1000倍液;谢花后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幼果期喷杀虫剂2.5%敌杀死3000~5000倍液及10%百菌清乳剂,此后视虫情喷杀虫剂;果实膨大期喷杀虫剂和广谱性杀菌剂;从6月上旬开始到采收交替喷500倍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3次。

4.6采收

李充分成熟后容易软化,不耐贮运。红艳1号李作为鲜食用品种宜在半软熟期采收,且全树果实成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金政,薛晓敏,邹显昌,等.美国李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4:47-49.

[2]张静茹,陆致成,巩文红,等.我国李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北果树,2003,2:1-2.

[3]陆致成,张静茹,王伟东,等.我国李和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树,2003,2:44-46.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子栽培技术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我的糊涂妈妈
漫画
打李子
“打”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