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的视角

2015-03-09于会娟

关键词:海洋体系

于会娟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的视角

于会娟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产业结构逐步演化的结果,是海洋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和高级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现行海洋产业体系面临着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不充分、区域海洋产业同构化与低度化并存等问题,制约着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演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既有海洋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对生产要素的粘性需求和占用,造成先天要素禀赋无法升级,新的比较优势难以形成。对此可以从要素禀赋升级、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升级海洋产业价值链,以及优化海洋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着手,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演化

一、引言

海洋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化学、能量与空间资源。对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海洋产业活动的类型及其发展水平因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不同表现出各种差异。各个时期的海洋产业活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海洋产业体系,决定了海洋产业结构特征与海洋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某些在原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开发或开发不经济的海洋资源得到利用,催生出新的海洋产业形态。同时,在原海洋产业中,生产要素以新的组织方式重组,旧有生产方式被先进生产方式所取代。技术进步与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持续蔓延,最终带来海洋产业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其中,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升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海洋产业形态的不断丰富和海洋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善。海洋产业体系演进的结果就是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从概念起源角度考证,“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提出,主要出自于决策层对现实经济发展取向的思考,而不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表现之一就是在主流经济学,甚至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都检索不到对“现代产业体系”(modern industrial system)的直接著述*龚绍东:《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创新》,《产经评论》2010年第1期。。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看,国外学者更多关注具体产业的特定发展问题,较少从宏观层面探讨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即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但从内容相关性考证,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产业结构理论以及散见于产业经济学学科范式下的相关理论,可以视为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在党的十七大后逐步涌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

系”的构想,促进了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的兴起,而十八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促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高潮。研究内容除涉及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1期;刘钊:《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2011年第5期;刘文勇:《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考察与构建分析》,《求是学刊》2014年第2期。、形成机理*斯劲:《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机理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5期;张伟、胡剑波:《产品内分工、产业体系演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经评论》2014年第4期。、构建模式*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杨以文、郑江淮等:《走向后工业化:建立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地理》2012年第10期;周权雄、罗莉娅:《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路径与对策》,《探求》2013年第4期。、发展路径*周权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期;张耀辉、丁重:《服务业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王国平:《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标志、条件与实现路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政策选择*詹懿:《中国现代产业体系: 症结及其治理》,《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12期。等一般性问题外,还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发展问题*田家欣:《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选择——以绍兴市为例》,《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7期;谢雄标、熊艳:《资源密集型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研究》,《理论月刊》2013年第11期;刘英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9期。进行了探讨。

总体上看,国内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正在逐步深化,研究视角及问题也在不断拓展。但作为特定经济发展环境下的新概念,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经济意义远大于其在理论界产生的影响。目前学者们仍未形成对“现代产业体系”主体概念及发展路径等具体问题的统一认识。除此之外,学术界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关注尤其不足,仅有少数文献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实际上,作为建立在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上的资源利用结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以陆地产业为主要关注点的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产业体系相比,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杨娟*杨娟:《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及发展路径研究》,《商业研究》2013年第4期。从产业间横向联系、产业纵向发展、产业素质、产业可持续性等角度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但该研究并未给出关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明确界定,关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特殊性缺乏考察。宋军继*宋军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王爱兰*王爱兰:《加快建设天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天津经济》2012年第7期。、蔡勇志*蔡勇志:《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2期。等分别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天津、福建等地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打造海洋产业集群等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具体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上述研究普遍缺乏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特征的系统阐述和深层次挖掘,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与演化逻辑、关键影响因素等的探讨也不足,由此导致了建立在此类问题基础上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缺乏理论依据。

尽管学术界尚未形成对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特征的统一认识,但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结构演化的结果这一基本判断已经能够达成共识。基于此,本论文选择从产业结构演化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一般演化规律,提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内涵特征及形成机制,从而形成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基本判断,丰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明确海洋产业体系现代化演进的关键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

二、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演化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

(一)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演化规律

海洋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和认识与开发海洋能力的提升,原有陆地生产活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延伸的结果。从理论相关性考证,散布于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经济学学科范畴内的一些思想是海洋产业体系研究的基础。借鉴费希尔(1935)的三次产业划分思想,海洋产业可以进行三次产业的划分。海洋产业体系的演化本质上是海洋三次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具体联系方式的演化,并具体表现为海洋主导或支柱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以及产业间投入产出比例的相对变化。克拉克(1940)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总结出“一、二、三”产业结构形态向“三、二、一”结构演化的规律。一般来说,海洋产业体系也遵循一般的结构演化逻辑,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与陆地三次产业相比,海洋三次产业之间的演化规律更为复杂,演化路径具有偶然性和多样化的特征。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逐渐向“三、二、一”产业格局演化是海洋产业体系内部优化的结果。其中,海洋第二产业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扮演着关键角色。根据产业出现时间、技术含量及其成长能力,可以将主要海洋产业划分为传统海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其中,隶属海洋第二产业的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以及海水利用业,是新兴海洋产业的主体力量。由此,海洋第二产业的大发展,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格局的演化,是新兴海洋产业,即新技术催生的新型产业形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结果。

与此同时,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优化还表现为各海洋产业的内部优化,包括新型生产方式的创立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对旧生产方式的改造,并最终表现为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海洋渔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经历了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转变。在捕捞业内部,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约束和技术装备水平更高的远洋渔业日益壮大,远洋渔业逐步取代近海捕捞,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新的增长点。在养殖业内部,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高效、集约化养殖方式异军突起,拓展了海水养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水养殖效率。

海洋产业体系结构优化的最终方向是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优化带动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海洋产业之间,以及在新型生产方式与旧生产方式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海洋产业能级提升,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与形成机制

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海洋产业体系反映某一时期海洋产业的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所谓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就是在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以及适应专业化分工而诞生的新型海洋产业形态充分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海洋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和高级表现形式。从“现代”这一视角考证,海洋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升级,具体包括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充分发展等多个层面。产业升级的可选路径包括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跨产业升级等,其中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是关键。由于技术进步及其应用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也就意味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从微观视角考察,经济主体即企业的普遍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企业竞争行为从数量竞争转向创新竞争,是传统海洋产业体系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分水岭*张耀辉:《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产经评论》2010年第1期。。从“体系”这一视角思考,作为建立在产业联动基础上的产业网络系统*刘钊:《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一种各产业的高端化深度融合结构*张明之、谢浩:《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学术交流》2014年第3期。,注重体系内海洋产业的融合发展,包括海洋三次产业的融合、传统海洋产业与海洋新兴产业的融合,以及基于同类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同海洋产业门类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融合,其最终结果是形成一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1期。。

技术创新活动依赖特定的行业生态与产业环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建立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上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动态性与地域性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应该是该国家或地区在该时期既定环境下,生产与创新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海洋产业体系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衡量标准应该有所差别,这在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及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实践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机制。市场内生性演进机制与政府外生性推进机制*张耀辉:《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产经评论》2010年第1期。共同作用,促进了海洋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市场内生性演进机制即分工的自发演进,是海洋产业体系升级的基本动因。产业体系的发展源自分工的自发演进,分工演进的外在表现即产业体系的完善与高级化,二者是同一过程*李皓、章冬梅:《现代产业体系下产业政策解析——基于分工的超边际分析框架》,《产经评论》2010年第3期。。以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为例,在陆地与近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达到上限,而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人类必然将眼光瞄准深海,开发深海矿产资源成为新趋势。不断扩大的深海矿产资源市场需求,首先诱发对深海矿产开发技术的探索,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研究领域的专业化分工。随着技术的相对成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成本必然不断降低,当对其开发在经济上变得可行时,更多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进来专业化从事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新的行业由此出现。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产生了对与该行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密切衔接的新技术、新服务的专业化需求,引致上下游各产业链环节的分工演进,最终形成与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专业化分工网络,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演进,其最终结果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形成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化服务行业的诞生。当专业化分工演进波及整个海洋产业体系,最终带来的是整个海洋产业体系的完善与高级化。

政府外生性推进机制有利于加快海洋产业体系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演进的步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固然是市场内生性演进的结果,但偶然性因素的存在,常常会推迟或延缓专业化分工演进的步伐,导致海洋产业体系内部部分海洋产业在发展方向上出现偏离,“市场失灵”现象由此产生。在此背景下,需要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创造充分的市场交易环境,确保海洋产业体系沿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演进。纵观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无不科学制定和实施海洋战略和产业政策,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

三、我国现行海洋产业体系现代化演进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我国海洋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与建筑业、海水利用业等12大主要海洋产业为核心,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与海洋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海洋产业体系。总体来看,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已呈现出高级化演进趋势。在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海洋现代服务业不断孕育,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海洋经济步入了战略转型期与快速增长期。2013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约3513万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431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在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15.9%。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22681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1.75%;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9288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2344亿元。从海洋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来看,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45.8%和48.8%,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主要海洋产业内部,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20%以上;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保持了10%以内较为稳定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海洋产业体系整体上趋于优化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着海洋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演进步伐。

1.海洋三次产业内部,各海洋产业的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如海洋渔业的粗放型养殖模式仍占据大量养殖水域,资源破坏与掠夺式的捕捞行为尚未得到遏制,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对于隶属第二产业的海洋船舶工业来说,在经历了世界船舶工业市场的多次分工重组之后,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从总体来看,船舶修造活动仍主要集中于位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上,研发、设计与销售、服务两头在外的局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再如,隶属第三产业的滨海旅游业,旅游业态以近岸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对海上旅游产品的开发尤其不足。滨海旅游业在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中占比较大,2013年达到34.6%,但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旅游对增加值的贡献却十分有限。

3.从空间分布看,我国主要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结构呈现雷同化特征,不同省(市)在支柱产业构成、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同质化倾向。海洋产业同构化是地方利益至上的行政管理理念具体实践的结果,违背了按比较优势原则布局产业活动的经济规律,不仅限制了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演化,还因为各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要素使用的低效率。产业同构化与低度化,也是导致海洋经济发展中产品相对过剩的重要原因。产品相对过剩通常表现为在同一海洋产业中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不足并存的局面。以海洋风电设备为例,近十几年以来,随着沿海省(市)纷纷上马风电项目,数量众多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崛起。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产品性能得不到保障,短短数年内风机产品即面临过剩危机。与此同时,以风电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设备制造,以及大型风电机组的设计等领域的国产化率则仍然较低,部分设备与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二)我国海洋产业体系现代化演进的关键制约因素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从既有的产业体系演化而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作者认为,我国现行海洋产业体系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演进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既有海洋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对生产要素的粘性需求和占用造成了先天要素禀赋无法升级,新的比较优势难以形成。其表现之一就是生产要素在产业内由传统生产模式向创新型生产模式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如海水养殖业内部,受养殖规模以及养殖劳动力文化水平与新技术接受能力的制约,新型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的推广常常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海洋渔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以深水网箱养殖和海水工厂化养殖为例,作为海水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主要代表,由于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两类养殖模式的经营者仍以大中型水产公司为主,养殖渔户和小企业因自身能力限制,只能从事粗放的传统养殖。

表现之二,生产要素在海洋产业之间,尤其是从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转移的路径不畅。此处以劳动力要素为例,借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测算劳动力在海洋产业之间转移的协调程度。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DPi为第i海洋产业的增加值,Yi为第i海洋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φ代表海洋产业增加值与就业量的偏离度,φ大于0表明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φ的绝对值越小,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反之则说明二者发展不协调。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各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与就业量的偏离度如图1所示。海洋渔业与海洋盐业是传统海洋产业的代表,图1显示其φ值小于0,即产业增加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说明在传统海洋产业中存在劳动力的滞留现象,单位劳动力产值比较低。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是新兴海洋产业的代表,其φ值大于0,且偏离程度越来越大,说明在新兴海洋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增长滞后于产业的发展。综上,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出不协调发展态势,过多的劳动力要素固化在传统海洋产业中。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海洋产业劳动力素质偏低,难以胜任新兴海洋产业的技术与工艺需求。

表现之三,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价格遭遇不同程度的扭曲,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其结果就是地区间海洋产业布局的雷同化与低度化,而产业布局的雷同化与低度化又进一步导致了生产要素的地区锁定,不利于要素能级的提升。例如,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任务,沿海各省(市)政府纷纷制定政策,加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但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沿海各省(市)却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攀比性。根据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海洋风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产业是大部分沿海省(市)的一致选择。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国内11个沿海省(市)中,只有海南省未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从各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来看,业务内容基本雷同,且主要扎堆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浪费了资源的同时还进一步限制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升级。总之,要推动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演进,必须打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向高级化产业形态转移。

图1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四、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

基于我国海洋产业体系发展现状,结合海洋产业体系现代化演进的关键制约因素,可从以下四方面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传统海洋产业在我国海洋产业体系中仍占有相当比重,如何延缓其“衰老”过程,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就是要为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海洋产业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流程重组、管理理念创新、产品结构转换、产业链条延伸、新技术的采用等方式,让传统海洋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方式、单位产出能力等方面得到改善。其中,新技术的采用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应不遗余力地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的步伐。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质上就是要为现行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并导入高质量、高效率产业基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兼具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特征,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高、成长能力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代表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海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旦成长起来,将从根本上提升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层次与发展效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可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表现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某项海洋新技术产业化的结果;也可以从既有海洋产业当中演化而来,表现为新技术的采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式,从而形成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新型产业形态。在上述两种形成路径中,除市场机制发生作用外,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可以凭借对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有意识地组织或引导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向特定领域聚集,加快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过程。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标志性特征。大力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不仅要对传统海洋服务业态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其服务效率,同时要转变海洋服务业发展理念,将海洋服务业的发展同价值增值过程相结合,创新海洋服务业发展模式。

3.推动海洋产业价值链升级*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产业价值链是各产业链环节价值增值过程的外在表现。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国际分工创造了条件,各海洋国家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海洋产业价值链上扮演各自的角色。长期以来,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主要在水产品加工、修造船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嵌入海洋产业国际价值链。该种价值链嵌入方式曾在短期内推动我国海洋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它同时也将我国的国际分工参与活动固化在低端价值链环节上。其它的如研发、设计、销售等高附加值价值链环节则长期被美国、日本等海洋国家所控制。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上升,上述价值链参与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若不能实现价值链升级,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将极有可能落入持续滞后的“后发陷阱”。推动海洋产业价值链升级,就是要逐步打破我国在海洋产业国际分工网络中的弱势地位,掌握海洋产业国际价值链的主导权,从而带动整个海洋产业体系的演进。为此,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向海洋产业的研发、设计等技术密集型价值链环节渗透;二要通过自主品牌培育,分享销售环节利润;三要打造大型跨国海洋企业,培养其国际价值链整合能力,增强在海洋产业国际分工网络中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4.优化海洋产业区域布局。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具有空间上的依赖性,拥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地区所能支持的产业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区域海洋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设计必须以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基础,由此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区域统筹布局提出了要求。优化海洋产业区域布局,就是要打破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建立起一体化的区域市场,逐步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产业“同构化”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分散、市场分割等不良影响。海洋产业区域布局优化方案的设计,要统筹考虑各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及不同海洋产业的属性特征。例如,海洋渔业、海洋风电业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产业,宜布局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海水利用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市场需求量及市场分布状态在产业布局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属于区位综合因素导向型产业,其空间布局的决定性影响要素较多,应在综合考虑技术、资金、地理区位、劳动力、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空间布局区域;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其布局区域选择应首先考察该地区的海洋生物技术开发能力、外部技术可获得性等技术性因素。此外,在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过程中,要注重不同海洋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产业间相互争夺或挤占资源等现象。同时,要注重以产业链、产品链为载体为特定区域布局海洋产业门类,打造海洋产业集群,提高区域海洋产业体系的聚集度和融合性。

[责任编辑:邵世友]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Modern Marine Industry Syste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Structure Evolution

YU Hui-juan

(School of Management,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P.R.China)

Modern marine industry system which comes from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modern and advanced form of marine industry system.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emerging marine industry and unreasonable marine industrial layout constra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current marine industry system. The deeper reason is the production endowments which occupied by old marine industry system, cannot upgrade, and the new comparative advantage cannot form. Developing modern marine industry system needs to upgrade factor endowment, transform traditional marine industry, cultivate strategic marine industry, develop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upgrad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and optimize marine industrial spatial pattern.

modern marine industry system; industry upgrading; evolution of industry structure

2014-10-21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2014RKE29044);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岛市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QDSKL140409)。

于会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青岛 266100)。

猜你喜欢

海洋体系
出发,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洋之歌》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