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改革
——幸福心理课堂建立刻不容缓

2015-03-09贾晓丹王晨

亚太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咨询室心理学心理

文/贾晓丹 王晨

大学改革
——幸福心理课堂建立刻不容缓

文/贾晓丹 王晨

本文依据马丁·赛利格曼的幸福五元素理论,分析了当代高校心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幸福课堂的必要性和方法,试图保证每个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幸福五元素理论;大学生;心理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它提倡人们用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自己和人生,其目的是激发人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1]。其创始者是马丁·赛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他提出了著名的H=S+C+V这一积极心理学理论,H是幸福的持久度,S是范围,C是你生活的环境,V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①幸福五元素理论是其积极心理学的衍生,赛利格曼认为幸福是可以被培养而且可以维持的并指培养幸福体验必须有以下五点:有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2]。笔者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深知大学生对良好心理课堂的迫切需求,在阅读马丁·赛利格曼相关书籍时体会到高校心理学教育的不足和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当下高校的心理学教育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试图为高校的学生创立积极心理课堂,帮助学生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一、当代高校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心理教育普及不完善,咨询室形同虚设

随着高校日益与国际接轨,各高校也日渐意识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专门人员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促其健康发展。然而在通过笔者了解,真正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很多高校的心理辅导室人迹罕至,形同虚设。就笔者的学校而言,虽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员,却鲜有同学去寻求咨询。咨询室里通常只坐着心理咨询老师一人,还有部分同学路过心理咨询室时都往里张望,好奇有没有“精神病同学”在咨询,长此以往,大家都对心理咨询室产生了排斥心理,认为那是有精神疾病的病人才去的地方。造成这一现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学校的心理宣传、普及意识不到位,多数高校只由辅导员在班级里公布心理咨询的相关信息,心理俱乐部所举办的社团活动也多以电影的播放为主题,微乎其微的活动宣传使得学生们多不能正确认识心理辅导的意义。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内心羞怯的学生害怕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被揭露,羞于寻找专业人士进行帮助转而选择压抑情绪或者逃避的方式来对待自身的心理不适。高校对心理教育宣传的不重视,导致了部分学生误会心理咨询的真正含义,对其抱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1.2偏重心理问题的预防,轻视优势心理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心理极端状况的日益凸显,曾世杰杀人等一系列大学生犯罪事件,复旦张明明虐猫事件给社会和大学敲响了警钟,大学生所暴露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部分心理专家和学者认为造成上述事件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面对挫折、情绪失控的正确心态,呼吁社会和各高校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着重强调道德教育和挫折教育,力图提高大学生对挫折、失败、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控制、调节能力并希望以此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增加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克服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游刃有余。在各高校普遍发放的心理问卷上,其目也多在于观察大学生当下的心理状况,找出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对其进疏导性心理教育,排除安全隐患。鲜有高校将精力投注到学生优势面(热情,积极等乐观面)的培养上。笔者认为这些优势面的培养,正是高校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1.3心理辅导多针对部分学生现有困惑,忽视全学生整体发展

高校心理教育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其对象的片面性。在很多同学和教职工的印象中,心理咨询和病理咨询没什么两样。在校园的心理宣传栏上不难看到类似这样的标语:“学习压力大?生活不顺心?欢迎咨询XXX心理咨询室,我们为你排忧解难……”心理辅导注意力也更多集中于班级个别问题学生上,他们关注问题学生,却忽略了普遍学生的心理成长。这种只抓问题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造成了部分学生出于自我保护对心理教育的排斥,致使无人“求医”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不利于心态健康学生的更优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属性上说是一门应普及的学科,理应惠及到每一个学生,幸福心理课堂的建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独门秘方。

二、积极心理课堂建立的必要性

2.1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人生性格的塑性阶段的大学生们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稳定特质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位于人生巅峰阶段,倾向独立思考,追求自我,期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他们的不稳定特质表现为敏感,多疑,情绪起伏大易冲动。[3]在面临各种新鲜事物的冲击时,易受情感和他人影响不易做出理性的判断。这一矛盾的特质决定了大学生心理所需求的不仅仅是能合理调控不稳定因素的心理教育,还需要有目的地发挥他们所具有的积极因素,以此来帮助他们更稳定的成长。

2.2部分学生精神现况的需求

我国高校中一直存在一个流行现象——大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不足,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在中国的高中教育之前,很多学生都是以满足父母的需求为目的去学习,而在中国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他们中的某些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坐等文凭。当你问起当代大学生什么是在大学校园里他们最怀念的,他们怀念的往往不是珍贵的学习机会或是某节课的精彩体验,而是与大学同学在一起相处带来的快乐时光。当你问他们在大学校内学到什么时,他们也多半回答“书本上学的都没用,走上社会了什么都用不着”到底大学教育应该追求什么?当然不是,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不仅包含了学生在校完成基本学业任务,更多的是帮助他们在走上社会前认识自我,找到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培养追梦的勇气。这都依赖着幸福心理课堂的良好实施。

2.3积极心理学本身的积极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扎根于人本主义的学科,它关注的核心点是人的个性发展,其目的是让健康人更幸福。[4]幸福心理学并不避讳障碍,问题等不良因素,而是提出当一个人的优势发展的很好时,这些优势便可以成为帮助她对抗自己的缺点和抵挡诸多障碍。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望和希望,增加他们的勇气,信心和敬业的态度。例如部分学生的就业恐惧,幸福心理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们,盲目追求的良好成绩远远比不上人际交往,口才等能力带来的益处多,工作也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你大可去寻求其他幸福。

三、幸福心理课堂的建立

3.1感恩敲开幸福课堂的大门

幸福感来源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积极情绪包含了主观幸福感常见的因素:高兴、愉悦、舒适、温暖等合理的处置自己的情绪。[5]感恩是自我积极情绪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当今以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为主的大学生里,他们利己思想严重,将所拥有的一切都看做理所当然。这也是著名的“幸福跑步机”原理。典型案例就是努力考上大学的学子在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后便忘记了当初考上大学的悸动,不再心怀感激。如何让大学生重拾感激之心是幸福心理课堂首要解决的问题。感恩课程设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感恩他人,如让他们聊聊最近朋友所提供的帮助,最近看到的感人事迹等。二是感恩自己,如总结自我近期为某件事所做努力,为他人提供的帮助等。只有学会了感恩,才会热爱生活,成为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为幸福心理课堂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2培养兴趣增加投入范围

赛利格曼认为投入是注意力的集中,投入时,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不会萦绕于焦虑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忘我境界。在校园内,我们不乏听到学生抱怨生活无聊,无所事事。除了学习,其实大学生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值得集中注意力事物。音乐,体育,社团活动都是他们可投入的对象。幸福心理课堂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就其专业而言具有挑战且需要技术的事情,指导学生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执行,增加他们对本专业的投入程度。另一方面也可用音乐冥思,多人体育活动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多方面兴趣,还应注意多元化活动内容,避免因习惯化而产生的审美疲劳。

3.3放宽维度勇于追梦

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它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但其符合幸福2.0理论元素的三个标准: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是终极追求:定义和测量与积极情绪和投入无关。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梦想。或许某个同学会认为努力学习取来的高分是有意义的,能产生幸福感。而另一些可能觉得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才是幸福的。幸福课堂首要是尊重每个学生的梦想,在对各色各样的梦想表示肯定,其次是为其提供追梦的勇气,让他们不要对个立独行追求感到羞愧。最后对于某些高尚的梦想,可联系校外相关组织帮助他们进一步升华为信仰,惠及社会。心理课堂要做到这一点,课程内容上就不能以学校和社会的意志为转移,必须以学生为本。

3.4细化目标培养成就感

赛利格曼关注的成就不同于以往的成就,而是人类在无强迫的自由态下会选择追求什么。[8]在这个物质、利益占主导的年代,很多大学生成就感也是社会的缩影,他们希望将来成为高管,成为CEO。直接反应就是大学生期望努力学习来成就一个好的工作,在感觉自身的专业找不到好工作时就郁郁寡欢。经济学人智库在今年5月份至7月份间对全球950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测试而获得重要的发现,在调查对象认为的在调查对象认为的对职业前景和发展影响的8大因素中,学生们刚获得的高等教育学位排在倒数第五。2013年,美国的医疗保健、建筑和制造等行业大约有400万个空缺职位。受访者将技能排在第一位,而将高等学历排在倒数第五位的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技能与高等教育并不挂钩,这些技能是在毕业之后习得并得到磨练的。幸福心理课堂的成就培养应该是细化到方方面面的,比如我今天完成了一项测验,或是跑完了马拉松。这其实都是成就感的来源。只有让大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获取成就感,自信心,才能朝着更高的事业、情感等追求稳步前进。

3.5经营关系拓宽人际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说过人际关系良好时会对幸福带来的深刻正面影响,而在这种关系欠缺时还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人际圈较狭隘,校内交往多是以寝室或小团体为单位,校外交往则多以以往的同学或老乡为单位,所交好友年龄多于自己相近。在与圈内人(特别是寝室内)发生矛盾时,多选择回避原则面对。针对上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况,幸福心理课堂要做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鼓励大学生拓展校外人际圈,可通过参与社会性公益组织,举办校与校之间联谊会等方式完成。第二:帮助学生正视人际关系中的小摩擦,让他们理解人际关系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使用非灾难法,即让大学生学会与自己争辩。如“与室友的一两次矛盾是很平常的,并不影响你们之后做朋友”。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大摩擦,要引导学生体谅他人,宽恕他人也宽恕自己,不要将自己局限于仇恨之中。可引导选择1-2个交际不畅的关系,针对其制定改进措施,一周进行一次总结,洞察内心变化。第三:引导大学生合理的稳固人际圈,可让学生邀请1-2个关系很好但不常联系的好友来校做客,也可设置较为简单的任务让其同朋友一起完成,体会友谊的魅力。

四、总结

综上所诉,幸福心理课堂的建立是围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出发,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的课堂。笔者相信,通过幸福心理课堂的学习,一定能让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一个大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不断地发展自己,使其生活的更健康,更美好!

[1]蒋宗文,郭世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10月第10期.

[2]Martin E.P.Seligman追求幸福的五元素[J].人力资源,2013年1月,33第10卷第10期

[3]陈晓蕾,单常艳,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和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第3期.

[4]李光英,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远程现代教育,2012年5月第10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

猜你喜欢

咨询室心理学心理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