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性研究
2015-03-09张旭马艺鸣
文/张旭 马艺鸣
多校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性研究
文/张旭1马艺鸣2
本文通过对当下多校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步的成因分析,探索出实现各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同步的可行性对策与措施,以提高合并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并期待引发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多校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性
1.多校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步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高校合并趋势不可逆转,但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时间尚短,且步伐较快,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看,合并后的各校区大多不能同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各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差异
笔者通过对吉林省各合并高校的调查走访发现,各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在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多数合并高校的各个校区仍然延续合校之前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管理模式。一些校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学校党委主管,少数校区由行政系统负责管理,还有个别的实行了双重领导,而不同的工作机制会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具体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比起同其他学科的教育具体操作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致力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的教育过程中来,并体会其现实的意义,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所有这些靠某一单独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形成高校党委、相关行政部门、授课教师协调运作的良性互动格局。[1]
1.2各校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
首先,各校区鉴于自己之前的办学基础,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差异,有的校区硬件设施比较先进,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覆盖、会议室等,能够配合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而一些老校区由于办学较早,许多硬件设施已经陈旧、老化,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的需要。[2]
其次,各校区师资力量存在差异,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由于各校区在合并前均为独立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有自身的一套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各校区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以及年龄结构配比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生尽管所处校区不同,但就读的是同一所高校,肩负着相同的历史使命,有着同样的教育诉求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因此,如何切实的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合理调配各校区的师资力量,以求达到各校区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3各校区相隔较远,师生间、教师间交流机会有限
多校区高校一般由原来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两所甚至是多所高校合并而成,各个校区大多相隔较远,且位置多处于城市的周边地区,交通不便。而教师大多居住在市区内,有课来、无课走已成为多数教师的日常规律,在课时较多的时候还要在下课的有限时间转换教学楼为另一班的学生上课,师生之间难有交流的机会,许多学生遇到问题常常找不到老师解答,往往会出现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而由于许多教师课时较多,每天完成自身的授课任务之后很难有精力再到其他校区同相关教师进行交流,即便有交流的机会,也会由于交流次数有限、教师互不熟悉等原因而使得交流过程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一方面不利于教师们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丰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该校学生的综合水平。
1.4一些校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存在滞后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一段时期,但是一些高校——尤其是多校区高校的一些较为偏远的校区——仍然墨守成规,延续陈旧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照本宣科”,将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成了流于形式、枯燥干瘪的条条框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实现多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同步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多校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力争从工作机制、行政管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以供各高校参考。
2.1建立校党委、行政、教师协调互动的良性工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来不是授课教师单独的工作,而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任务。高校的党委承担着统一领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直接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承担着合理分配教师队伍的责任,负责各校区师资力量的调配;任课教师承担着直接面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负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党委、行政、教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有助于校党委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有助于相关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2强化教学硬件设施,优化整合教师队伍,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对于一些硬件设施比较落后的校区,高校应加大其扶持力度,积极投入资金开展硬件设施的配备工作,努力与现代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接轨,以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3]同时,合并高校应将各校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进行重新整合编排,形成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使各校区教学水平基本同步。努力使各校区都能拥有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配合,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教师队伍的优化整合必然会使合校后学校的整体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有助于学校综合水平的提升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3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和教师交流的机会
针对师生间交流欠缺的现状,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纸条”的方式将自己的问题或疑惑写下,并收上来,利用课余时间翻看,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回答,对于个别问题可以找时间一一为学生解答。还可以利用通讯网络等设备,如:QQ、微信、E-mail等,随时帮助学生解惑。
至于教师交流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在学校组织下通过定期例会的方式增加教师交流的机会,或可通过多校区教师互换校区进行教学的方式打破地理环境的界限,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还可利用网络通讯设备增进交流,随时交流,如:建立教师QQ群、微信群等,教师可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放在群共享上进行互动交流,也可将自己认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共享给其他教师以供参考,使教师们在教学交流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4]
2.4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对于具有这种特点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目前教师的学科背景,按照传统的章节,由一个教师从头到尾授课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为了保障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用多个学科背景的多个教师来分担教学任务是个好办法。教学组里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自负责其中的某些专题,任课教师可以比较快的掌握课程中的要点,能够以集体的力量克服课程初期建设的困难。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授课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提高该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师生网上交流,如: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交流教学片等,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互动、互补。
教学方法问题是搞好教学的关键问题。[5]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力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灌输式”教学向师生交流的“互动式”教学转变,运用参与式、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相长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可以通过课堂发言、讨论、“小老师”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学以致用的机会,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做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谢志芳:多校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53-55;
[2]谭广峰,赵月桂,徐杰: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9):39-44.
[3]周志成,肖芳:多校区大学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版),2009,(02):43-45.
[4]周志成:多校区大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115-118.
[5]严宗泽,周志成,张文杰:直面问题,调适对策:多校区大学德育工作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120-123.
张旭(1982.11-),女,汉族,哲学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2.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2012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GH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