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015-03-09何维康

亚太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管理者个体理论

文/何维康

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文/何维康

激励是指激发个体动机、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心理过程。激励理论从需要满足、目标设置及行为强化等方面来研究个体的激励。学校管理者掌握了激励理论,能有效地运用激励方法,有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激励理论;学校管理;应用

激发理论是激发个体行为动机的一种理论,主要是用于研究如何有效调动个体内部的积极性以实现个体目标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假设、通过各种实证提出了不同的激励理论。本文将探究这几种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以期对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有一定的作用。

一、“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等人于1959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分别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个体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与安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等称为保健因素,指的是环境、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工作成就感、对职业的认同感、晋升机会等称为激励因素,指的是工作本身的内部因素。保健因素能满足个体的物质需要、预防个体产生不满情绪,而激励因素能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对个体的行为起着积极推动作用[1]。

双因素理论是建立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对于学习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明晰的启示:在能力范围内,学校管理者应提高教师的保健因素。若教师终日为三餐温饱所困,就对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下降。满足教师的职业安全需要启发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心教师的经济保障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也要关系教师的再学习,进修等职业保障问题。当教师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职业安全感,才能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教师的高层次需要主要是指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尊重的需要或自我实现的需要驱使下,教师将更加努力的进行教学工作,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对此,学习管理者应注意给教师提供情感支持,加强教师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合作的意识,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校园里要营造融洽的心理氛围,以满足教师的社交需要。教师的独立性、主动性都较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教师的形式上,应更加注意学校教师自主管理形式的建构,尽可能的为教师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

二、“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当这种行为得到有利的结果时,个体的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得到不利的结果时,个体的行为就会消退甚至消失。但强化理论过分强调行为产生的外因,忽视个体行为的内部因素,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结合使用。在学校管理中,应多使用正强化,多肯定教师的行为,但过多的使用正强化,会减低奖励的积极性意义。适当的使用负强化,在教师自省方面能起到警示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管理者要慎用负强化,不敢运用以及运用不当负强化都会影响管理绩效,特别是要防止正负强化互衬,比如在奖励一些教师的同时惩罚另一些教师,这样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

信息反馈是对个体行为反应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对行为偏差及时进行改进,以增加自身的经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及时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反馈,以利于其对自身行为偏差进行修改,其中反馈的时间也是值得注意的,若教学过程与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对教师的行为强化的效果就会变差,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及时强化,不宜拖延。

三、“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的。其发现可以应运用合适的目标来激发起个体的行为动机。目标对于个体的驱动力大小是由个体认为该目标对于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与个体对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决定的。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其中,M是指目标激发起工作动机的强度,即目标产生的驱动个体作出绩效的力量。V即目标价值,指自身需要的价值是否得到满足或目标是否对个体具有意义。E指个体对其自身达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当期望概率与效价都高时,目标对于个体的激励程度才会高。该理论将个体的行动与目标结合起来,揭示了个体采取行动时的普遍心态,扩大了激励理论的范畴[2]。期望理论认为人的任何行动都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3]。目标对个体的价值越高,对个体的吸引力就越强。学校管理者要想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应从目标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方面来考虑。学校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教师价值观念的差异,引导其制订合适的目标。除此之外,在目标的制订上也不能忽视了期望概率。当一个目标的吸引力很强,但对于教师来说遥不可及,该目标也不能发挥激励作用。个体对是否能够实现目标,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判定的。有的教师对期望概率估计过高,实现不了时,就易心生挫折;有的教师对期望概率估计过低,易悲观失望,这些都会影响个体的目标的实现,因而,学校管理者应注意引导教师设置合适的期望概率,增强教师实现目标的信念。

[1]吴云.西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学习与探索,1996,(6):88-93

[2]熊周武,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明.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江苏高教,1998,(6):75-77

何维康(1986.4-),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习与教师心理。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管理者个体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