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信文化背景下的高等院校学风建设
2015-03-09陈飞宇潘浩
文/陈飞宇 潘浩
试论微信文化背景下的高等院校学风建设
文/陈飞宇 潘浩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作为新生的网络文化——微信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研究微信现象对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对于强化目前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文化;学风建设
伴随着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微信亦广泛受到人们的追捧,微信连同由此伴生的微信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已超乎人们的想象,正不断主动或被动的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尤其对高校学生这个年轻群落的影响更为深远。
1.微信文化的特征
作为现代网络文化的一种,微信文化至此在学术界仍没有一种严格的定义。笔者依据微信的定义以及微信文化的定义可将其定义为:以手机微信等各种载介和媒体,构成的即时共享的平台上,自由的实现多样文化信息的获取、交流,改变并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总和。
1.1微信文化的即时性
用户可以在微信上,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多样形式自由的抒发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人生领悟、心情,也可以抒发情绪、宣泄感伤。真正的做到第一时间又时时刻刻。
1.2微信文化的普及性
微信上发布意见、观点的字符被限制在140字内,体现了微信的“微”特点。传统报刊杂志对某事件、现象习惯于展开长论大段式的评论,而快节奏的生活与快节奏的网络则使之与通过微信发布的自己碎片化的思想相形见细。微信是百姓底层的天下,虽然也有很多艺术圈、演艺界的红人也公布微信,发布自己的微信全。但是普通民众自己的微信也一样受到周遭的欢迎。通过共同关注的话题使兴趣相投者能够通过微信这个平台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并通过发布自己日常所见所思所感来引发大众的共鸣,而寻求存在感。
2.微信文化对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2.1对学生们思想认识的影响
可以说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几乎小于或等同于使用微信的时间。而微信则对处于价值观塑性过程中的学生们影响甚大。一方面,微信的便捷性与普及性使学生们开拓见识、增长视野,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分析事务和看待问题。另一方面,微信与传统的媒介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介受官方的管控比较彻底,而微信因其草根性则不同。不能否认微信上也充斥有不少色情腐朽文化、堕落暴力文化,这样那样的灰色信息极大弱化了学生们的道德意识,并潜移默化着学生们对价值取向的传统认同。这极易使学生们造成认知和思想上的的混、杂,影响学生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并进一步侵蚀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从而影响高等院校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2.2对学生们学习方式的影响
微信朋友圈的用户则有一种需求:“我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八卦心理,因为朋友们常会更新状态——自己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与谁在一起。朋友圈就像是放大镜和望远镜,让我看到朋友的生活细节。”学生们还是比较依赖于传统的“师道”。通过课堂教学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来获取知识。而今,链接英特网的微信平台才是最大的知识来源。利用微信学习在学生而言是一种时尚。微信上大量的学习视频、资料笔记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空间。但凡有任何不懂之处,通过手机一搜,很快就能得到详尽的诠释;但凡有任何疑虑之处,通过手机一查,也可以找到相关的注解,即使没有找到原题,在微信上提问也会有人及时跟贴说明并加以解释。
2.3对高校学习氛围的影响
微信文化对大学学习氛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各种各样的资料、各式的视频学习资源,大大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平台与学习渠道,使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种学习小组、学习帮帮团的及时交流并微信上的普及,使学习互动变得更让学生主动且更便利,这些都有利于高校学习氛围的优化。但另一方面,微信上监管缺位、规则淡化,且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使得学生自律思维弱化,对己身的约束力弱化,自由散漫的心理凸显,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少数学生无心向学,终日沉迷于微信,最终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微信阅读”的弊端还在于:有些内容虽然有用,但是都是片段化的。也有不少学生反映微信阅读让自己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看过就是懂了。其实这种信息的轻率传播,没有经过沉淀、反思、消化,没有实践和学习,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有时睡前拿起一本书翻不了两页,就忍不住拿起手机。因为,看140个字总比看一页纸要轻松得多。况且,读书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还要做笔记。而在手机上‘微阅读’,只要点击‘收藏’就完成了。
微信阅读还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玩物丧志,似毒瘾状:有一条微信内容概况的好:一百年前我们躺在床上吸食洋人提供的鸦片,一百多年后我们躺在寝室的床上玩着洋人发明的智能手机,这两者的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找找手机在哪里,晚上睡之前最后触碰的物体,仍然是手机,似乎离了手机我就与世隔绝一般的孤独!今日的手机与当初的鸦片一样吸食着我们的激情与灵魂!
3.微信环境下推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3.1搭建学习微信平台
微信学习平台是学生们利用微信建设一体化校园,进行学习的重要载体。推进微信建设,搭建微信资源库,利用微信学习平台,建设一个“学习型”高校。构建学习微信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推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微信学习效率。构建学习微平台,一定要要遵循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并提高学习资源整合度与交互功能。使高等院校教学与适应基于英特网络技术发展和微信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3.2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大学学风的重要表现①。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首要邀请名师、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但由于许多业内学者、大家公务缠身,时间尤为紧迫;且涉及到讲座、出行相关费用,成为办讲座的一大阻隔。但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举办“微讲座”,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名师风范,领略学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构建良好学术环境。通过这些方式,引领学生们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创新技能,并以此“三大技能”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就业累积能量。
3.3打造校园主流文化
要密切注意传统校园活动与微信的结合,合理的充分运用新的资源与媒介,通过开展微课堂、微信活动、在微信上过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活动微信化,给这些无聊又传统的校园活动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活动都是源自于学生,在微信的包装与打造下,有很贴切、融洽的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从而提升了活动的效果,又构建了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学风环境。
3.4加强微信舆情控制
要成分发挥微信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正能量式的引领作用,强化微信舆情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通过微信的监控,做到在第一时间把握学校舆情动态。网络信息传播的光速性与普遍性以及微信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常把一个很小的矛盾或问题,扩大、放大为一个校园公共事件。因此,要随时随地的密切关注微信动态。疏通信息发布的管道,建立从学校到学院,从学院到系部,从系部到班级,从班级到寝室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系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影响学风建设的不利因素事态扼杀在初级阶段,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4.总结
微信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不可回避的影响因素。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微信文化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微信文化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高校学风工作者应树立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微信文化意识;充分利用微信文化营造良好学风氛围;顺应微信文化发展趋势;将微信变成促进学风工作的新途径,必将对良好校园学风建设的养成有极为积极影响。
[1]王道俊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陈飞宇(1980-),男,汉,重庆,讲师,硕士研究生,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学风及学生教育。 潘浩(1986-),男,汉,四川泸州,助教,本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①周可可、张金凤:关于学生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