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道而行
——浅析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舟船”意象

2015-03-09王玉玲孙瑞强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画者唐寅意象

王玉玲,孙瑞强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安徽 亳州 236800)

载道而行
——浅析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舟船”意象

王玉玲,孙瑞强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舟船虽作为画面点景要素,以一配角出现,但因其作为海上漂零之物,无所依托但却有着质朴、淑清、从流飘荡的独特品性,而成为画者思想、情感与理想的寄托,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象,成为画面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国山水、人物画中的舟船意象主要包括寓意飘泊不定的漂泊意象,别离时的伤感与惆怅的离别意象,洒脱、自由自在翱翔于天地间的自由意象,以及远离世俗喧嚣,笑傲江湖间,追求心灵释放与解脱的隐逸意象。这些意象承载和维系着画者的独立人格与理想追求。

古代山水画;舟船;意象

南宋马远《秋江渔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舟船”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图像,常作为点景要素出现于画面中,以增添或活跃画面趣味。虽然是点景要素,以一配角出现,但“舟船”要素对画者借物抒怀,传达画面意蕴却不可或缺。无论是忠信直节,厚重高节的儒士,还是驾舟徜徉于山水间,逍遥自得的隐士,亦或是空有满腹才华,寂寥落寞的文士,都借助笔端绘出他们心中的“舟船”,或以舟自拟,或借舟传情,或以舟抒怀,或借舟标举自身精神的持守,从而赋予了舟船独特的意象。这些“舟船”意象满载画者的志趣情怀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为他们孤苦无依的心灵提供了栖息之地与守护之所,成为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常如不系舟——漂泊之舟

清黄慎《春江独钓图》

明唐寅《震泽烟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俞平伯先生对《诗经·邺风·柏舟》中的“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的诗句,在其著作《读书札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柏舟)取喻身世之畸零”。浩瀚的江海,一叶扁舟显得如此渺小,惊涛骇浪面前,舟船颠簸起伏,易被淹没,命运岌岌可危。如此渺小的舟船,仅是水面的飘零之物,于水上无所依持,于是诗人画家便将其特性融入自身的情感中,赋予它飘泊不定的意象。它是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的孤苦伶仃的凄怆与无奈;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唐,杜甫《登岳阳楼》)的悲戚、颠沛漂泊的苦难人生;是“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常如不系舟”(唐,李白《寄崔侍御》)的孤独无所依托的惆怅、悲凉的漂泊感;也是“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唐,李白《秋浦歌其二》)的浓浓思乡情与居无定所的漂泊失落感。更是南宋马远笔下《秋江渔隐图》隐喻“大厦”将倾的恐慌与无奈。北宋灭亡,南宋成立,只剩下半壁江山。金兵挥兵南侵,朝廷岌岌可危,此时统治者却纸醉金迷,无所事事。画面中,秋风瑟瑟,宿雾弥漫,萧条的芦苇丛下水波荡漾,在这一萧条的环境下,摇晃着一只小舟,寓意南宋岌岌可危的处境,但船上的渔人此时却浑然不知,而昏昏欲睡,似预示着南宋不可逆转的悲惨命运。理宗皇帝却依然不以为意,在画面中云淡风轻的题款“月落江天罢钓鱼,倚柳坐睡梦华胥。苇丛何必扁舟系,波漾风吹任所如。”足见其逃离的态度。统治者的无所事事状态,让画家深感痛苦、悲哀与无奈。大宋江山岌岌可危,这个曾经给过马家五代荣誉与衣食的王朝却无力挽回。怎能不让人痛惜?面对国家沦丧的现实,他一介画工,有心却无力去挽回,是无助,是气愤,抑或是内心孤苦无依,漂泊不定的恐慌感全在画作中予以抒写,内心的苦楚或许只能诉诸于笔端而抒发了。同样马远的《山水人物》、《江亭望雁图》,刘松年笔下的《雪江独钓图》,夏圭笔下的《溪山清远图》、《雪堂客话图》、《西湖柳艇图》,泊停的渔舟,迷蒙的山色,寒意萧瑟的气氛,都流露着画者对江山社稷的担忧,对即将到来的漂泊不定、无所依托的处境而惆怅、悲伤,对前程莫测的迷茫与绵绵无尽期的愁思。唐寅笔下的《震泽烟树图》、《落霞孤鹜图》以及“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的题款,以及清代黄慎《苇岸渔舟图》、《春江独钓图》、《烟江钓翁》,“一卧沧波老钓徒,故人夜雨忆三吴。大江东去成天堑,处处青山叫鹧鸪”的题画诗,虽然是抒发自身的隐逸态度,但更多折射的是画者对曾经“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宋,苏轼《诗集卷一·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的凌云之志,胸怀万丈,豪气冲天热情的感慨,甚至以黄鹤山樵自称的王蒙,在《花溪渔隐图》中,也流露的是渴望有时机,以兼济天下的宽阔胸怀而建功立业的理想,无奈怀才不遇,终未得志,空留这一世漂泊,孤独与失落。

二、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离别之舟

舟船带给文人远行的希望,但是也给辞别亲友的送行者带来了离别的惆怅。“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舟船承载着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以及随之而来的离别愁绪;“莫听声声催去悼,桃花浅处不胜舟。”(唐,王之涣《宴词》)桃花溪已载不动这满船的离别伤感。“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万船的离别情绪,留给诗人的是不舍、叹息与惆怅。于是舟船又被赋予了离别的意象,承载着每一位离乡背井的文人愁苦的心绪与哀伤的泪水。

明沈周《京口送别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金昌送别图》,画面中描绘秀丽江南景色,平远式构图,以墨的浓淡刻画景物,远山归帆,柳溪水岸,江边数人正相互揖手,离别就在眼前。清雅的格调下,弥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卷末唐寅一首“金昌亭下送人行,天际残阳对酒倾。重祝珍调无别语,依依杨柳不胜情。”的题画诗把离别的悲伤渲染得更浓烈。另外沈周为亲密友人吴宽送别时所做两幅图,成化十五年作《吴文定公送行图卷》以及弘治十年作《京口送别图卷》,同样的取江边舟船送别,或揖手相送,或于船舱处依依话别,画者将满心的离别愁绪以“移情书斋凭窗清话的方式呈现在舟上。”[1]112朴实无华,但离别时的缱绻情怀笔笔流露。此外王维《江城送别图》、佚名《送海东上人归国图》、赵原《晴川送别图》、戴进《金台别意》、杜琼《江亭饯别图》、尤求《吹笛送客图》、钱叔宝《山水图卷》和《惠麓别友图》、谢时臣《雅饯图》、沈周《仿云林送别》和《秋江送别》,唐寅《金阊别意》等画面中的舟船成为离情别绪的见证,画者与友人们的真情实感都借助舟船的离别意象真正得到了释放。

明唐寅《湖山一览图》

三、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自由之舟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2]342,魏晋名士自由飘逸,无拘无束的风度影响着后世无数文人雅士。现实生活中,种种喧嚣、束缚,无不让人身心受累,多少人幻想着逃避世俗,远离喧嚣,寄情于行舟,徜徉于水面之上。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的愉悦心情,欣赏着怡人的景色,于茫茫的江面感受心旷神怡的美。于是舟船便有了它的另外一层意象——自由,这一意象成为抚慰文人创伤心灵的良药,是文人心灵得以净化与抒发的理想场所。在这里诗人可以“成性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唐,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而寄情山水,无拘无束,还可以“还须待致升平了,既往扁舟放五湖。”(唐,陆龟蒙《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而忘却世事,逍遥自得,豁然开朗。还可以如唐寅笔下的《湖山一览图》,借“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画不成,此际阑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幻想其登仙山,遁入山水中,远离这尘世的烦扰,摆脱尘世的喧嚣,于秀丽明净的湖光山色间自由徜徉。甚至把乾隆皇帝都艳羡得借诗应和,“自是远离尘俗地,画家何乃羡登瀛。”还可以像唐寅在《柳荫纳凉图》中,柳荫溪畔,山川蓊郁,酒肆渔船,渔父袒胸露肚,纳凉小憩,聆听鸣响溪涧声,微眯小憩间,尽享这和煦微风的吹拂,自是惬意、舒畅。此外沈周《西山纪游图》、《吴中山水》,仇英《松溪横笛图》,叶澄《雁荡山图》,文征明《石湖花游图》,王跋《山亭文会图》等画作中的“舟船”意象已成为自由的载体,承载画者寄情山水、逍遥自得的意蕴,于是舟船不再是漂泊无依的落寞,而是潇洒自得,怡然自乐,画者翱翔于天地间,自由自在聆听自然的声音,与天地融为一体的人生体验。

四、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隐逸之舟

元吴镇《洞庭渔隐图》

苏轼夜游赤壁,曾发出“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宋,苏轼《前赤壁赋》)的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于隐逸中寻找心灵寄托,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理想的归宿。于是舟船意象,成为隐逸情怀的代表,成为逍遥于天地间的象征。“隐逸”是于激流中隐退,归隐山林的隐士们倡导的一种与世无争,淡泊闲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拨转钓鱼船,江海尽为吾宅”(宋,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的开阔胸怀而笑傲江湖间,是“竹叶夜香缸面酒,菊田春点磨头茶,幽居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倪瓒《安处斋图》中自提诗)的清高与坦然,只追求心灵的释放与自由,逍遥度过此生。

元盛懋《秋舸清啸图轴》

于是便有了这种现象:中国文人士大夫于社会现实中,无法施展自身抱负时,便选择放浪形骸之外,徜徉于青山绿水间,“驾一叶扁舟”,远离纷扰的人世,到大自然中找寻精神家园,如陶渊明、孟浩然等诗人,“元四家”、“明四家”等画家,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当属吴镇。

吴镇禀性孤耿,终生不仕,且从不与权势者来往,即使绘画成名,仍然远离官家、富贵者。内心清高,即便是家境困顿,也只靠占卜为生,鲜少卖画,是一位淡泊名利者和隐者。在其题骷髅辞《调寄·沁园春》中,能看出他作为隐士的处世态度,题款中对蝇利蜗名之徒予以极大讽刺“……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土一丘。”吴镇向往渔父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也切身践行着这种隐逸生活。画作中舟船成为山水画不可或缺的元素,以舟船的隐逸意象传达他的隐逸情怀。如画作《洞庭渔隐图》,取平远式构图,下面坡岸以干笔绘树,高大挺直的松树,一株柏树藤蔓缠身,从一侧出枝,中间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一叶扁舟载一渔父徐徐而来,渔父悠然自得。远山的坡岸、汀渚,茂盛的木叶,水草苇叶丛生,一片草木旺盛,生机勃勃的景象。画面配一“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的题款,诗意清新,坦言其志,道出了画者的淡泊情怀,甘愿过林泉孤寂的渔樵生活。另外在其临荆浩《渔父图》画作中,“山突兀,月婵娟,一曲渔歌山月边”,“孤舟小,去无涯,哪个汀洲不是家”等的题款,都道出了其对归隐者一身轻松,放怀高歌的逍遥生活的艳羡。在其《秋江渔隐图》中,“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鸥如有约,相伴钓船归”更是道出想过田园诗般的隐居生活。盛懋笔下的《秋舸清啸图轴》,画作中,船头坐一放浪形骸、悠然自得的士人,一翁酒、一具琴,仰天长啸,一副“志气宏放,傲然独得”的逍遥快活。“从盛懋所画的题材来看,多为文人之渔樵、垂钓、放艇、看云、清夏、清啸……抒发了元季特定时代,知识分子不慕官场荣华富贵,甘守渔樵临泉孤寂的淡泊情怀”。[3]19姚绶的《秋江渔隐图》“南山旧宅早来归,红叶苍苔白石矶。今日钓鱼真取乐,海鸥远讶未忘机。”一竿坐钓清如许,志在高闲不在鱼。”的题款[4]329也反映出画者对优游林下,坐卧山泉隐士生活的追求。此外巨然《溪山渔乐图》、《遥山渔浦图》,李成《柳荫渔父图轴》,沈周《卧游图册》,文征明《浒溪草堂图》,沈士充《寒塘渔艇图》,蓝瑛《白云红树》,唐寅笔下的《江南农事图》、《溪山渔隐图卷》,以及王跋、华喦、杨良、黄慎笔下的《渔家乐图》等,向我们展现的是江南渔家浓郁的生活气息,弥散着“渔家乐”特有的诗情画意。画面中的舟船已成为画者隐逸生活的意象符号,承载着画者对田园诗般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舟船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被文人雅士注入了漂泊、离别、自由、隐逸的象征意蕴。舟船作为一意象符号,承载和维系着画者的情感寄托与理想追求,它以不同的方式与姿态栖息于画者的内心世界,于画者的笔端散发着无穷魅力。

[1]雷子人.人迹于山——明代山水画境中的人物、结构、旨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王徽之逸事[M].上海:中华书局,1998.

[3]李维琨.中国山水画通鉴幽涧潺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4]陈家衡.中国画款题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王丽平]

Filling with Meanings——Analysis of “Boats” Imag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WANG Yu-ling,SUN Rui-qiang

(Department of Arts,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 China)

The ancient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boats image, for its unique character, becomes painting’s thoughts, feelings and ideals sustenance, and has its ow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mages of Boat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have the implication of uncertain wandering imagery: parting imagery with dismay of sad and melancholy: freedom imagery flying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and seclusion imagery away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secular, windy among the dead, persuading spiritual release and liberation. All this carries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ideal pursuit of the authors.

ancient landscape painting; boats; images

2015-11-16

王玉玲(1986-),女,山东临沂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和民间美术研究;孙瑞强(1986-),男,山东潍坊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人物绘画创作,美学。

1671-5977(2015)04-0108-05

J202

A

猜你喜欢

画者唐寅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唐寅绘画专题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